分析常规生化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2020-04-11 13:54王国强张晟春赵春平周青黄伙荣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胆红素比值白蛋白

王国强,张晟春,赵春平,周青,黄伙荣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100)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因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患病初期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随着病情加剧出现恶心、乏力、腹胀、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由于早期治疗患者预后效果更好,因此,早期诊断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结果为阳性;其中21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40.5±4.2)岁;收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2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9.5±4.0)岁;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均表现相近,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对象均排除免疫性缺陷疾病、丙型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认知不全、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Cobas8000)及配套试剂进行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及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检测,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数据经SPSS 25.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40例)丙氨酸转移酶(29.35±3.15)U/L,总胆红素(14.52±1.27)μmol/L,白蛋白(45.28±5.47)g/L,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1.73±0.54);观察组(40例)丙氨酸转移酶(82.36±12.66)U/L,总胆红素(21.58±3.46)μmol/L,白蛋白(37.25±3.03)g/L,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1.22±0.3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更高,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发病率较高,据相关资料统计[2],我国乙型肝炎患病率达到1/1000,由于乙肝病毒具有一定潜伏期,病情具有隐匿性特征,病情复杂,如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将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常规生化检验是慢性乙型肝炎常用检测方式,可诊断出患者机体病毒情况。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比对照组高,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由人体肝脏细胞浆分泌,在机体蛋白质氨基酸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乙型肝炎患者受病情影响肝功能出现损伤,肝脏代谢功能存在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入到血液中,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属于糖蛋白,多为肝细胞合成,半衰期相对较短,通常情况下,人体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为1.5-2.5,而肝脏合成功能异常,患者白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也会随之下降[3]。在慢性乙型肝炎生化检验中需注意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尽早诊断,如患者属于急性肝炎转为慢性乙型肝炎者,患者多存在蜘蛛痣、倦怠无力、肝痛、黄疸、面色灰暗等临床症状,而重型肝炎患者患病时间多在10 d以内,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快,存在脾气暴躁、行为反常、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应尤为注意,一旦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入院接受常规生化检验,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避免病情延误,影响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常规生化检验,评估肝功能状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胆红素比值白蛋白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