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

2020-04-11 14:38蜂学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肝硬化血小板

蜂学英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云南 迪庆 674499)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并发症就是出血,成为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预防肝硬化出血,将十分有利于控制病情。本文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诊断肝硬化疾病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血小板指标与凝血酶原时间对比(Mean±SD)

表2 观察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各指标对比(Mean±SD)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入选条件:依据患者表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等确诊肝硬化;患者都了解研究的相关情况,并得到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器质性脏器疾病者;伴恶性肿瘤、血液系统、凝血系统疾病者;近期服用过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者。选择同期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3-70岁,平均(51.5±3.5)岁;病程1-8年,平均(4.5±2.7)年。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6-68岁,平均(52.4±3.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血常规检验:运用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人员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待全部混合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压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整个检测工作务必在2 h内完成。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应用含0.2 mL浓度为0.1 mol/L的枸缘酸钠溶液的真空采血管采集研究人员晨起空腹静脉血1.8 mL,待完全混合后,3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浆后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各项指标。血小板指标涉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指标与凝血酶原时间 观察组的PT、PDW、MPV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且PLT、PCT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出血患者与未出血患者各指标 出血患者PT、MPV、PDW水平都高于未出血患者,而PLT、PCT水平低于未出血患者(P<0.05),见表2。

3 讨论

机体中肝脏的功效就是合成凝血因子与纤维蛋白溶解物,对调节人体凝血系统与抗凝血系统间起到平衡作用[1]。肝硬化是因为许多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弥漫性肝损害,早期疾病比较隐蔽,疾病晚期可能致癌,甚至致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出现肝硬化后,会引发大量间质炎性反应细胞出现浸润,结缔组织与显微组织产生弥漫性增生,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2]。与此同时,还会降低凝血因子功能,拉长凝血酶原时间,加大出血风险。

临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可以掌握机体肝功能受损状况[3]。机体中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而血小板大小、数量、体积等可以体现骨髓巨核细胞的代谢状况。血小板功能是间接通过血小板各指标体现出来,血小板兼具酶的活性与生理活性,可以起到止血功效。若血小板水平显著降低,就说明有可能有出血的倾向。伴随病情进展,肝硬化患者的脾脏会处在亢奋状态,导致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吞噬,致血小板猛烈降低;因此,血小板参数可以较好体现肝硬化出血状况[4]。

本研究,观察组的PT、PDW、MPV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且PLT、PCT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患者PT、MPV、PDW水平都高于未出血患者,而PLT、PCT水平低于未出血患者(P<0.05)。

综上所述,通过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各指标的检测,诊断肝硬化,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肝硬化血小板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儿童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效果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影响血液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的因素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