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0-04-11 13:54张晓嫚吴秀玮王建玉徐彩玲孙倩李菲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吸入性正确率研讨

张晓嫚,吴秀玮,王建玉,徐彩玲,孙倩,李菲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吞咽障碍会对患者的饮食、营养吸收产生一定影响,极易出现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其康复质量,并且致残率、致死率较高[1-2]。临床在做好吞咽评估的同时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加速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分组采用吞咽障碍常规评估与护理及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干预,对其临床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选取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参照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障碍常规评估及护理,研讨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纳入标准:患者均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同时意识清醒,能够遵循指导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患者及其亲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患者。

参照组:年龄50.7-76.8岁,平均(58.72±12.17)岁,男女比例26:24。吞咽障碍疾病产生原因分脑梗死,帕金森,脑出血恢复期各有患者21例、16例、13例;研讨组:年龄42.3-77.1岁,平均(59.13±12.06)岁,男女比例27:23。吞咽障碍疾病产生原因分脑梗死,帕金森,脑出血恢复期各有患者22例、17例、11例。对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原因等多方面信息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50例患者于入院后接受常规评估,同时根据常规康复护理流程进行干预。研讨组50例患者采用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评估主要是对患者实施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集束化管理流程如下:在患者入院后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组员对于吞咽功能障碍的相关知识、国内外的优秀文献等进行检索,集中归纳各种护理措施,选择其中最理想的护理方式,结合吞咽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就护理阶段的每一个时间节点均设置目标与具体实施内容,为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过程中不断收集患者的评价,并据此不断改进集束化护理方案,吞咽评估具体流程: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EAT-10筛查及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正常者不再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异常者给予容积-粘度吞咽测试、临床吞咽功能评估及吞咽造影检查,按照科室制定标准化护理记录书写范本进行吞咽评估记录。入院1周内每日评估1次,之后每周评估1次,掌握患者动态吞咽评估情况。集束化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专项质量控制、系统吞咽摄食训练、康复干预流程制订等内容,其优势在于可通过流程化、系统化的护理方式,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稳定患者的内心情绪,并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执行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减少由于低年资护士护理工作不熟练导致的护理疏忽等情况,提高护士对吞咽功能的重视程度,更好的为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吸入性肺炎 对两组患者入院后吸入性肺炎(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存在或发生新的进展性、浸润性的病变,并且合并2个及以上感染表现,如发热体温高于38oC;新发生咳痰、咳嗽或原呼吸道病症呈恶化趋势,或有胸痛表现;外周白细胞计数在4×109/L-10×109/L之间,或有核左移表现;存在肺实质体征或湿啰音;排除肺水肿、肺栓塞、肺间变及肺不张)发生率进行统计。

1.3.2 吞咽障碍治疗效果及筛查评估正确率 进行集束化评估管理使吞咽障碍功能恢复升级,使用藤岛一郎的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价分痊愈、好转、无效。评分值为9分及以上时可评价为痊愈,评分值为3-8分时可评价为好转,而评分值在1-2分时可评价为无效。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好转例数之和所占比例。筛查评估正确率=评估正确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观察指标数据经SPSS 20.0统计学软件予以有效处理,计数类型资料(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及评估正确率)以例数(%)表达,经χ2检验,将P<0.05作为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入院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对其吞咽障碍疗效通过藤岛一郎的吞咽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参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0.00%高于研讨组2.00%,参照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72.00%低于研讨组94.00%,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评估率对比 对两组患者评估正确率进行统计,参照组评估正确率44.00%低于研讨组92.00%,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评估正确率对比

3 讨论

吞咽障碍通常指的是口腔中的固体或液体到达胃部期间发生传送延迟,从而导致多种不良结局[3-4]。吞咽动作是由主动意识控制产生的条件反射活动,有多个器官共同参与,于神经功能作用下协调完成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参与的神经组织如基底节、脑干、皮质、小脑等比较多,一旦出现损伤,即导致吞咽困难。临床采用常规评估及护理干预更注重于病情的控制干预,而对于吞咽功能的评估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5]。集束化管理是一种新方法、新理念,它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多种干预方式进行优选、归纳,从而得到“集束”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具体的实施流程,进一步整合集束化管理方略,在医护工作中发挥最大效应的管理办法,执行策略,已经广泛应用在国内外临床疾病治疗中,效果明显。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功能集束化管理,在其入院1周内每日评估1次,之后每周评估1次,并据此制定集束化护理方案,这样有助于为患者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个性化管理的同时,对于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十分有利[6-7]。将集束化管理应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让干预方式有章可循、有据可查,针对不同的病情实施个性化训练,体现了训练的流程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并且通过专项质量控制,对护理人员的执行及患者的依从方面进行严格把控,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参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0.00%高于研讨组2.00%,参照组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72.00%低于研讨组94.00%,参照组评估正确率44.00%低于研讨组92.00%,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吞咽评估集束化管理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其具备流程化、系统化,且操作性强,在有效约束护理人员的同时提升疗效,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也得以显著下降。

猜你喜欢
吸入性正确率研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