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效果的影响观察

2020-04-11 13:54许连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脱氢酶转氨酶乳酸

许连刚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 楚雄 675300)

溶血现象是由于红细胞遭到破坏而使得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的现象,常见于血液检验过程中,严重干扰血液检测结果,故本次实验尝试对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旨在分析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19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22-56岁,平均年龄(35.69±10.14)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20-55岁,平均年龄(35.71±10.12)岁。两组体检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资料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体检者均需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5 mL静脉血,分别将其装进两个试管。

对照组实行室温自然下分离,静置30 min,便给予离心机规范离心,速度保持在1200 r/min,时间为10 min,分离后将1 mL血清提取出来并作为检验标本。采用雅培C82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标本,并同时使用配套间接ISE分析仪检测标本中的钾离子浓度。

观察组实行人工溶血,离心机离心速度为1200 r/min,时间同样为10 min,分离血清后,提取1 mL血清作为检验标本。采用玻璃棒捣碎试管内的血块,并给予离心操作,当肉眼明显可见血清中的红色物质方可检测血红蛋白浓度。根据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氢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一旦发现血红蛋白超过0.6 g/L,方可表示溶血标本,随后检验操作与对照组无差异。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体检者血液检测结果,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及钾离子(K+),并对比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两组体检者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2 结果

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固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对于不同血液标本的溶血现象,临床将其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种,其中体内溶血会增加药物的毒性,血管手术史、人工心脏瓣膜等均归属于体内溶血因素,发生体内溶血就意味着血液中钾离子以外的指标均会大幅度升高,而体外溶血会增加恶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多是由于遗传引起[2]。当体外溶血发生时,多会伴随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以及钾离子的变化。除此之外,血液采集期间不准确进针、过度用力混匀血液也是引发溶血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讲,应该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以此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更加准确。基于临床对血液标本检验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归纳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样本;(2)检验前夕,及时对采血器材进行干热灭菌;(3)采集过程中应保证止血带的松紧适中,以此预防止血不畅;(4)采集血液时应拔除注射器活塞,使血液缓慢进入试管;(5)尽量减少血液样本和化学物的接触;(6)尽量采用硅化过的真空负压组间采血。

本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谷草转氨酶以及总胆固醇指标明显较对照组高,说明溶血现象严重干扰血液检验结果。一旦发生溶血现象,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指标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首先,蛋白检验结果的变化是受破裂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的影响;其次,乳酸脱氢酶的升高是受红细胞中谷草转氨酶逸出的影响。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大,所以检测人员应该根据标准操作规程采集、存储和检验血液标本,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猜你喜欢
脱氢酶转氨酶乳酸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转氨酶高与肝炎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