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诊断中AST、ALT与γ-GT检验的价值探讨

2020-04-11 13:54李松鹏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正常值基转移酶受检者

李松鹏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 昆明 650041)

肝硬化主要是因长时间反复肝损害引起的,属于临床好发的肝疾病,早期可出现黄疸、脾大、尿少、下肢水肿、腹胀、乏力等症状[1],虽能够对疾病起到初步筛查作用,但仅评估体征,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为了防止肝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发生,还需注重临床实验室检查,目前以生化指标(AST、ALT、γ-GT)最为常用,其能够了解肝细胞受损情况,从侧面反映疾病特点,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2]。而本文进一步探索生化指标在肝硬化评估中作用性,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10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此次受检者均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集。观察组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1.49±4.75)岁;性别:男性44例,女性56例。对照组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1.87±4.62)岁;性别:男性43例,女性57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检测方式:在采集血液标本前,嘱咐受检者提前一天禁止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禁止饮酒,保持空腹12 h,在收集到血液标本后,使用贝克曼AU5400型号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指标,AST正常值:8-40 U/L;ALT正常值:5-40 U/L;γ-GT正常值:0-50 U/L。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检者AST、ALT、γ-GT。分析AST、ALT、γ-GT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 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AST、ALT、γ-GT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受检者生化指标(Mean±SD)

3 讨论

肝硬化主要是因多种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弥漫性肝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具有病残率高、病死率高、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对肝脏供血造成影响,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引起胆小叶变性、肝脏硬化变形,严重时,可造成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为了降低病残率、病死率,还需尽早诊断、治疗。

ALT是目前检测肝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常存在于肝细胞浆内,能够准确反映当前肝细胞受损程度,当机体某些组织、肝细胞受到损伤后,可导致ALT指标升高,即便是轻微损伤,也可通过ALT指标反映出来[5-6]。AST在一定程度与ALT较为相似,当肝脏发生一定程度破坏或坏死时,可导致AST浓度偏高,是目前生化指标中,较为重要的转氨酶,常存储在细胞线粒体中,在两种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时,则意味着肝细胞存在明显损伤、坏死[7]。γ-GT在发生肝内梗阻或肝外胆管梗阻时,可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且活性与肝胆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目前常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也是目前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8]。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AST、ALT、γ-GT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AST、ALT、γ-GT联合诊断能够明显反映肝硬化的发生发展阶段,为肝硬化评估提供科学价值,及时获取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正常值基转移酶受检者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空泡样脊髓病1例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葡萄醇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银川地区儿童肺通气功能正常值及预计方程式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