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监测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

2020-04-11 13:54陈浩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肿瘤科监护室耐药性

陈浩

(景洪市人民医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会使得抗菌药物无法发挥出最大效用,从而延缓患者的病情康复速度。提高临床微生物的检验水平能够有效提高细菌耐药性的监测水平,从而为患者做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医生在选择抗生素药物治疗时更为谨慎,以期能够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搜集的2000例微生物标本。2000例微生物标本中有1500例男患者、500例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0.35±36.84)岁。

1.2 方法 对2000例微生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Kirby Bauer鉴定分离),测量最小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采用肉汤稀释方法),再根据相关标准统计分析细菌耐药性。应用自动化仪器检测细菌耐药性,试验质控菌株(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相关试验操作均由专业人士加以操作。

2 结果

2.1 不同科室微生物标本的耐药菌检出率分析 2000例微生物标本中总共检出300例耐药菌(占15.00%),其中有106例重症监护室标本、105例肿瘤科标本、60例内科标本、39例外科标本,重症监护室标本和肿瘤科标本耐药菌株检出率显著高于外科标本和内科标本(P<0.05),重症监护室标本和肿瘤科标本耐药菌株检出率比较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微生物标本的耐药菌检出率分析[n(%)]

2.2 耐药菌株构成情况分析 300例耐药菌中有10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6.00%)、82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7.33%)、56例大肠埃希菌(占18.67%)、44例肺炎克雷伯菌(占14.67%)、10例鲍曼不动杆菌(占3.33%)。

3 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天然耐药性;其二,获得性耐药性[2-3]。病原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细菌中存在的诸多耐药性基因以及广泛使用抗生素是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人们对医学知识不够了解,所以导致人们认为应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需越新越好,继而导致盲目治疗情况出现。除此之外,由于抗生素滥用,因此出现诸多多种耐药菌株,既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又对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由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复杂,因此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住院,用药液较为复杂,因此极易出现耐药性;外科患者大多为创伤患者或者手术患者,因此在住院时需要使用更多抗生素药物,从而预防感染,但是也加大了耐药性。

猜你喜欢
肿瘤科监护室耐药性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