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鉴别小儿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价值分析

2020-04-11 13:54李俊洁张敬治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性病毒性

李俊洁,张敬治

(昌吉州人民医院检验科,新疆 昌吉 831100)

由于小儿器官及功能发育不够成熟,加之机体抵抗力较弱,易受病原体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疾病,若未及时得到治疗,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1]。目前,临床中针对感染性疾病多采取单一CRP或血常规检验,但有研究发现,部分患儿机体指标改变并不明显,同时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导致参考指标敏感度不高,临床中易被误诊,致使治疗效果显著降低[2]。基于此,本研究对患儿进行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病毒性疾病患儿)4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8岁,平均(5.45±1.52)岁。观察组(细菌性疾病患儿)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5-7岁,平均(4.98±1.6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采集其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加入抗凝剂后充分混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计数。CRP检测: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常规3000 r/min离心后取上层血清,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CRP浓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对比(Mean±SD)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因病毒和细菌入侵引起,在低龄儿童中多发,其发生率逐渐增长。以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为多见,由于起病初期患儿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3]。伴随疾病发展,逐渐导致呼吸道、肠道及肺部等发生感染。机体长期处于感染状态下,进一步导致抵抗力急速下降,体内各系统发生紊乱,诱发多种合并症,威胁其生命安全。如何提升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检出率,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RP及白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血检验凭借其简单方便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为诊断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依据,但针对低龄患者,其反应灵敏度较低,易受机体情绪、温度及年龄等差异影响,特异性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而CRP检验不受药物、温度及年龄影响,一旦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其含量由肝脏合成迅速升高,可及时有效反应出机体状态。研究发现两组CR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在细胞内大量繁殖和损伤,但无法对细胞外膜进行破坏,无磷脂蛋白暴露,难以触发结合生成CRP,因此病毒感染者机体CRP水平无显著改变[4]。而细菌入侵机体感染后,对细胞内外均会造成损伤,导致乙酰胆碱大量释放,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炎性因子,粒细胞代谢速度加快,机体表现为过度炎症反应状态,CRP表达量急速升高因此CRP也可作为检测炎性因子的重要指标。血检验和CRP检测均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临床实际应用中建议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升疾病确诊率。

综上所述,CRP和血常规检测可有效诊断出小儿细菌性及病毒性疾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细菌性感染性病毒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7》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治病毒性感冒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