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青光眼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11 13:54潘菲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青光眼组间有效率

潘菲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 江阴 214400)

在临床上,出现青光眼的主要原因是眼睛压力间断或持续升高,眼内压力一旦升高就可能会引发不同类型的疾病[1]。因此,青光眼需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如果治疗的不及时的话,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患者失明[2]。因此,本文以我院老年青光眼患者为例,进行深入的研究,现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院的老年青光眼患者总共94例。再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两组,每组有47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共24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56-74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在(63.9±1.7)岁之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58-76岁之间,平均的年龄在(64.4±8.5)岁之间。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数据,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日常的宣教、辅助检查等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充分建立和谐与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因为一般的老年青光眼患者的体质与免疫力较差,在这些情况下,对于治疗与恢复都是比较不利的,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耐心的与患者沟通,充分获取患者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一般的老年患者对于环境都比较陌生,还容易产生孤独感,主要的表现是暴躁易怒,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因此相关的医生与护士,鼓励他们多与其他患者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病房的温度也要保证恒温,湿度适宜,病房内可以适当的放一些绿色植物,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让患者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情。

加强患者对于相关疾病知识的认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向患者介绍青光眼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等,包括临床特征与诱发因素等等,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用药,以及在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另外还要叮嘱患者,因为青光眼属于一种终身疾病,为了防止青光眼出现复发与重复的情况,一定要严格的遵循医嘱,有效的控制眼压。对患者的生活进行干预,叮嘱患者按时吃药,在日常饮食中,也要叮咛患者不能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不要用眼过度,保证作息的规律。护理人员也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的变化,如果出现恶化情况一定要向主治医师汇报,同时安抚患者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治疗后的满意度与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比较后发现,实验组中显效的患者有24例,有效的例数为21例,无效为2例,治疗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中显效的患者有15例,有效的例数为2例,无效为10例,治疗有效率为78%,χ2=4.7933,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依从性可以发现,实验组中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6.7±3.4)分,对照组中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73.8±3.9)分,组间比较t=17.0928,P=0.0000,实验组中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82.7±2.6)分,对照组中依从性评分为(67.8±3.1)分,组间比较t=25.2470,P=0.0000,实验组的满意度与依从性都要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临床上,眼内的压力升高会非常容易损伤患者的视力,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者失明,特别是青光眼,近些年来发生青光眼的概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就是用眼过度、睡眠不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饮食不规律等等[3]。另外还可能因为脏器功能失调而出现青光眼。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护理与治疗的过程同样重要,人性化护理主要强调的就是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护理模式与护理质量,让患者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到高质量的护理,从而减少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4]。此次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与满意度、依从性都要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最大程度的消除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增强了患者抗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
青光眼组间有效率
青光眼问答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很有效率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