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感染类型中疗效分析

2020-04-11 13:54唐李梅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血常规小儿

唐李梅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小儿群体的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抵抗力差,在气候变化或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下,易患有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1]。支原体、细菌与病毒是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各类感染的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存在差异。为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临床需要明确诊断小儿感染类型,其中以血常规和CRP检验最为常用。本研究主体为1798例小儿感染者,旨在探究血常规+CRP对于感染类型的鉴别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的纳入标准为:出现咳嗽或发热等症状,被诊断为小儿感染;无肌无力或心肌炎等疾病;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为:伴有乙肝或重症肺炎等疾病;存在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检验;参与他项研究。A组研究主体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899例细菌感染患儿。其中,A组男482例,女417例;年龄范围是1-5岁,平均(2.54±0.42)岁;症状表现为:咳嗽514例,发热405例。B组主体为同期来院治疗的899例病毒感染患儿。其中,A组男484例,女415例;年龄范围是1-4岁,平均(2.41±0.39)岁;症状表现为:咳嗽520例,发热411例。比较并无差异(P>0.05),允许对比。

1.2 方法 静脉抽取2 mL血液,注入EDTA抗凝管,充分混匀,避免其凝固。选择血常规加CRP模式上机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行检测操作,选用配套试剂。

表2 对比WBC与CRP异常率[n(%)]

1.3 观察指标 记录WBC与CRP浓度,观察检验异常率。

1.4 评价标准 WBC异常:WBC的正常范围是(4-10)×109/L,值大于10×109/L即为异常;CRP异常:CRP的正常范围是0-10 mg/L,值大于10 mg/L即为异常[2]。

1.5 统计学分析 经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WBC与CRP浓度 A组的WBC与CRP浓度高于B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WBC与CRP浓度(Mean±SD)

2.2 对比WBC与CRP异常率 A组的WBC异常率为60.07%,B组为0;A组的CRP异常率为92.21%,B组为1.00%(P<0.05),如表2。

3 讨论

小儿感染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表现为肠道感染、肺部感染等,症状为咳嗽与发热[3]。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患儿的症状相似,但其所使用的治疗药物不同,明确诊断的意义是保证治疗有效性,避免发生耐药情况。血清中含有大量白细胞,其作为免疫细胞可反映细菌感染情况,白细胞含量增加,即预示患儿为细菌感染。血常规可通过计算白细胞数量,分析其分布特点来判断炎症程度。但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心理与运动等因素影响,误诊率高[4]。CRP在血清中的含量低,机体感染后,肝脏合成大量CRP,升高其血清浓度。因此,CRP浓度与感染程度正相关。与血常规相比,CRP的敏感性更高,其结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稳定性高,可准确区分感染类型。为体现检验的精准性,研究采用二者联合方式,可提高检验准确率[5]。

结果中A组的WBC与CRP浓度高于B组(P<0.05)。说明细菌感染的WBC与CRP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可通过二者数值鉴别感染类型。A组的异常率高于B组(P<0.05)。说明细菌感染患儿存在极为普遍的WBC与CRP异常表现,而病毒感染患儿的WBC无异常,仅有少数患儿出现CRP异常情况,且与体质和其他疾病相关。总之,血常规+CRP检验是区分小儿感染类型的理想方法,其鉴别效果佳,效率高,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血常规小儿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connexin26基因突变新生儿听力随访及干预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