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剂量学研究

2020-04-11 13:55刘天博侯宁刘博宇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靶区容积股骨头

刘天博,侯宁,刘博宇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宫颈癌最有效的方法,术后常结合放疗以提高疗效[1]。本研究拟比较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医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治疗的58例宫颈癌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7.1±4.9)岁;I期25例,IIa期22例,IIb期11例;鳞癌25例,腺癌33例。KPS评分72-90分,平均(83.1±2.9)分。患者分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组,即A组,及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组,即B组。

1.2 靶区勾画 首先进行CT模拟定位,患者取仰卧位,在模拟定位前支座腹盆腔体膜固定。患者在膀胱充盈的情况下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为第一腰椎至闭孔下缘2 cm,层厚为5 mm。将CT模拟定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由专人放疗医师在三维放疗计划系统内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靶体积包括阴道上段二分之一及残端、阴道旁的软组织,以及盆腔淋巴引流区域。范围的上边界是4-5腰椎间,下边界是闭孔下缘水平。CTV在前后方向向外放0.7 cm,其余在前后方向外放0.8-1 cm,得到计划靶体积。以两侧股骨头作为危及器官组织。

1.3 放疗计划 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系统6 MV的高能X射线,用飞利浦pinnacle 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剂量为50.4 Gy,1.8 Gy/次,1次/d,5次/周,放疗28次。A组进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设计,设置为共面双弧,旋转角度为逆时针179-181°,再顺时针181-179°,床角为0°,小机头角度顺时针10°,逆时针350°。对于B组的患者,进行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设计。机架角度为0°、51°、103°、154°、206°、257°、309°,床角和小机头角度均为0°。比较两组计划靶区的均匀性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18.0软件分析,用t检验比较均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I和CI指数 A、B组靶区C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I指数为(1.00±0.01),显著低于B组,见表1。

表1 A、B患者的HI和CI指数(Mean±SD)

2.2 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比 A组股骨头平均受照剂量为(21.2±6.2)Gy,最大剂量为(49.2±5.1)Gy,V30为(28.2±10.3)%,V40为(10.1±6.4)%,V50为(1.3±2.0)%。B组平均受照剂量为(25.6±4.2)Gy,最大剂量为(51.2±3.4)Gy,V30为(30.2±10.5)%,V40为(12.9±8.1)%,V50为(1.0±1.6)%。A组股骨头的平均受照剂量低于B组患者(P<0.05)。

3 讨论

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复杂,靶区形状出现的变化较大。同期放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局部控制效果[2-3]。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的治疗时间更长,肿瘤生物效应较低,机器跳数增加,在射野范围内肿瘤具有一定的二次发病风险[4]。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中心旋转照射的前提下,改变MLC射野的形状、机架旋转速度和输出计量率,调整各射野方向上的线束,可优化逆向计划的强度分布。同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利用了单弧或多弧模式,也可以通过动态旋转来合理调节参数,缩短治疗时间,发挥放疗计划的优势和效率。

本研究发现,A组的剂量分布基本上优于B组剂量分布,这对于提高靶区的生物效应,提升加速器的治疗效率有较好的帮助。A组的靶区均匀性指数(HI)较好,A组平均剂量比B组更低,说明宫颈癌患者的术后放疗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可以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另外,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用相对较高的剂量可以较好的控制股骨头的受照剂量[5]。

综上,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靶区适形性和均匀性比较理想,可以更好的保护股骨头,可优先选择该计划方案。

猜你喜欢
靶区容积股骨头
超声自动容积扫描系统在乳腺病变中的应用现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肺部靶区占比对非小细胞肺癌计划中肺剂量体积的影响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价值差异研究
对术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时用内镜下肽夹定位技术勾画其放疗靶区的效果
股骨头坏死可不手术治疗吗
轻型载货汽车制动液贮液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