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2020-04-11 13:54黄静黄洁颜张凤儿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性贫血缺铁性红细胞

黄静,黄洁颜,张凤儿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

肾性贫血指的是慢性肾脏疾病中,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足导致的贫血,因此所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均需要进行血红蛋白的检查,如果没有发现其他原因,且血清肌酐清除率超过176.8 μmol/L,则可以被确定为肾性贫血[1]。贫血属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着较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网织红细胞与血液红细胞鉴别诊断贫血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70例贫血的患者,研究的年限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根据贫血的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肾性贫血组(32例)以及缺铁性贫血组(38例)。肾性贫血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5-60岁,平均(40.20±2.20)岁。缺铁性贫血组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6-63岁,平均(40.78±2.40)岁。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根据《肾脏病学》中对肾性贫血的诊断进行判定,①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10 g/L,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20 g/L;②患者伴有肾损害超过3个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尿、血液成分异常。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①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且红细胞形态有明显低色素表现;②患者有明显的缺铁性贫血的症状;③患者运铁蛋白饱和度低于0.15;④铁剂治疗有效果;⑤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超过0.9 μmol/L;⑥全血或者血液锌原卟啉超过0.96 μmol/L(60 μg/dL)(全血)或FEP/Hb>4.5 μg/Hb,以上符合第1条以及符合2-5条中的2条以上。

纳入标准[3]:患者有食欲不振、乏力、头晕、头疼、脸色苍白等症状;患者有有家属陪同,且同意研究;患者入院后检查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且酸解平衡紊乱等得以纠正;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者伴有血液传染疾病;患者伴有肝、肾等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患者有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基础性病变;患者伴有恶性肿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将血标本置于抗凝管中,在4 h之内完成所有检查。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其血液进行分析,检测全细胞计数以及包细胞五分类,并且给予分辨率增强技术对患者的血液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的网织红细胞参数情况,包括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荧光比率(MFR)、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低散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LFR)。(2)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检查后的红细胞参数,包括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网织红细胞参数 经分析,两组的RET、MFR、IRF、LFR指数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表1)。

2.2 对比分析两组血液红细胞参数 经分析,两组的MCV、MCH指数相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的、RDWSD、HCT、MCHC指数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表2。

3 讨论

慢性肾脏疾病是一种较为难治的疾病,能够引发身体多种脏器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发展后也会引起机体功能的衰退,导致肾脏衰竭,继而发生多系统功能的紊乱,包括胃肠道、血液等代谢异常,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发展成严重的疾病,贫血是该疾病并发症的一种,但是在临床中对肾性贫血以及其他贫血症状较难区别,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便于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4]。肾性贫血发生的原因与炎症、失血、感染、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红细胞寿命较短以及用药等有关系,其中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的缺乏是引起肾性贫血的重要因素。

一般而言红细胞的生成通过外髓部肾小管周围、肾脏皮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分泌,患者肾脏发生疾病后,会引起肾间质纤维化病变,血量分泌降低,因此导致红细胞生成素产量低[5]。血液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在肾性贫血疾病中有着较强的诊断价值,网织红细胞能够将人体骨髓造血功能情况进行充分反映,且血液红细胞在人体中数量较多,能够输送氧气,因此在人体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指标不仅能够反映人体疾病情况,也能够反映预后改善情况[6]。

本文通过对比缺铁性贫血以及肾性贫血的红细胞以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贫血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RET、MFR、IRF、LFR指数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提示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RET、MFR、IRF、LFR指数均低,原因与IRF对红细胞的敏感性有关,早期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时,该指标会出现降低的情况,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加深,红细胞生成素明显缺乏后导致该指标愈加降低,因此在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后可见该指标的明显升高。MFR指数也是判断骨髓生长情况的有效指标,当该指标降低时,则表示患者发生肾性贫血。

本研究对血液红细胞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MCV、MCH指数相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的、RDW-SD、HCT、MCHC指数相比具有差异性(P<0.05),缺铁性贫血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因此MCV、MCH指数下降明显。

综上所述:网织红细胞寿命较短,能够反应骨髓生成红细胞以及铁缺乏的情况,可以在早期肾性贫血患者中做出诊断;红细胞的生成源于肾脏组织,因此其损害后,其各项指标较为敏感,且降低明显,因此两项指标在肾性贫血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性贫血缺铁性红细胞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