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地区登革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2020-04-11 13:55黄锡谊李小燕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伊蚊登革热佛山市

黄锡谊,李小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315)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病毒(DENV)经蚊媒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DF流行的特点是出现突然、来势猛、传播快。我国自1978年在广东省佛山市首次暴发DF疫情以来,我国大陆地区DENV流行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每2-3年暴发一次疫情。进入90年代以后,DF主要发生在广东省,病例数占全国的90%左右[1]。广东省佛山市是登革热的老疫区,地处珠三角腹地,雨水多,有利于蚊子繁殖,同时由于商业发达,各种外来人员、外籍人士往来频繁,是广东省的高发地区,几乎每年都有DF疫情发生,出现输入病例与本地感染并存,输入病例分布相对散在的现象,佛山市已经把DF列入了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2-3]。为了解佛山地区近年DF的流行趋势及相关特征,课题组对佛山地区2016-2019年173例的DF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从空间、时间、性别等方面分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地区DF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为完善该地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登革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登革病毒抗原(NS1)阳性筛选全部入选研究对象,核酸阳性标本用于细胞培养分离毒株,分析病毒特征。共收集病例173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88例;年龄1-80岁,平均(40.26±6.28)岁。

1.2 诊断标准与方法 本次研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卫生部制定的《登革热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分为实验室诊断和临床诊断,对全部入选研究对象急性期(发病7 d内)血清样本进行采集,采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Dengue NS1 Ag试剂盒,对患者血清进行登革病毒抗原(NS1)检测,并将剩余血清标本放置于温度为-70oC冰箱中保存,登革病毒E基因扩增[4-5]。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 173例患者中,0-10岁为8例,11-20岁为9例,21-30岁为30例,31-40岁为33例,41-50岁为42例,51-60岁为32例,61-70岁为11例,71-80岁为8例,登革热主要集中在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即21-60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

2.2 时间分布 173例患者中,1-2月为6例,3-4月为9例,5-6月为15例,7-8月为35例,9-10月为87例,11-12月为21例,主要集中在9-10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时间分布

2.3 空间分布 173例患者中,102例在城镇(街道),71例在农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性别分布 2016年1月-2019年12月报告的173例登革热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88例,本地区登革热分布无明显性别差异(男女比为1:1.035)(P>0.05)。见表3。

表3 2016-2019年佛山市地区报告登革热发病的性别分布

3 讨论

登革热是由4种血清型登革病毒(DEN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皮疹、出血、肝肿大等为特征。在我国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感染DENV后,疾病谱较为宽广,可以是无症状,或是重症,甚至可能威胁生命。现阶段,全球已经受到DENV感染患者达到25亿人,导致死亡的患者例数达到25000人,尤其是在亚热带及热带国家、地区具有较高的发生率[6]。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各国的联系日渐加强,佛山与东南亚国家的来往日渐频繁,更多佛山人到东南亚旅游,这也是广东输入性病例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随着登革热在毗邻佛山地区的广州呈现毒株多样化、不同型别毒株交替流行的复杂状况,这让课题组不得不担心异型登革病毒二次感染会造成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DE)现象的出现,加强监测相关地区登革热分子流行特征,对疾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7]。为了解佛山地区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本次研究从时间、年龄、性别、空间等方面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表明,佛山地区流行时间主要在8-11月,为秋冬型,其中9-10月份为疫情的高峰期,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媒介伊蚊的分布时间高峰一致。主要为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水网较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约为22oC,自然条件适合伊蚊繁殖,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容易引发本地疫情。173例患者中,登革热性别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85例,女性88例,男女比为1:1.035)(P>0.05),主要集中在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即21-60岁,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我国登革热发病以成人为主的流行特征相符,与东南亚等地方流行区以儿童重症多发这一特点不相符[8]。173例患者中,102例在城镇(街道),71例在农村,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高发地区在城镇(街道),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城中村及老街,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密度高,而且这两个地方居民喜欢养殖水生植物有关。

目前尚没有治疗登革热的特效药物也没有登革热疫苗可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制定卫生服务企业灭蚊效果评估和监督机制,提高蚊媒控制水平,同时加强登革热疫情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推动政府重视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切实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防控局面尤为重要。综上所述,登革病毒主要集中在21-60岁年龄段,高发月份为9-10月,因此,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登革热的防控工作,尤其是在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进行知识宣传,提高社会公众防范意识,防止登革热的暴发流行。

猜你喜欢
伊蚊登革热佛山市
我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进展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感染登革热病毒,该如何救治
4S2佛山市沾喜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登革热是什么
广东省第六届留守少年儿童佛山市福彩夏令营顺利开营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