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应方案分析

2020-04-11 13:55袁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受检者生化标本

袁花

(江苏省句容市郭庄中心卫生院检验科,江苏 句容 21243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基础上开展研究,现选择我院68例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为A组、B组,均34例,其中A组(人工方法使其溶血)包括男性20人,女性14人,年龄为18-70岁。B组(正常血标本)包括男性18人,女性16人,年龄为20-70岁。经比较,确定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衡可比。

入选标准:(1)受检者理解、表达能力正常,依从性良好;(2)受检者和(或)家属知晓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受检者有认知、智力等障碍;(2)受检者合并心理疾患、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仪器设备 奥林巴斯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 检测步骤 在所有受检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肘静脉血4 mL,分别置于2支试管内,均2 mL,其中A组通过人工方法使标本发生溶血,即使用竹签对标本进行不断搅拌,然后予以离心处理,转速3000 r/min,时间15 min左右,留取血清。B组则将血标本静置在室温条件下,同样进行离心处理,留取血清,待测结果。安排同一名医生使用奥林巴斯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测定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含量。注意此过程需严格遵守试剂盒说明书,尽可能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生化检验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酸(UA)、尿素(UREA)等。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用软件SPSS 25.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1 比较两组生化检验结果(Mean±SD)(n=34)

2 结果

比较两组生化检验结果:与B组比较,A组TC、TG、Cr、TBIL含量明显降低,但ALT、AST含量增高,对比差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现对我院健康体检人群开展研究,进一步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状况,结果发现A组TC、TG、Cr、TBIL含量较B组降低,但ALT、AST含量明显高于B组,和左芳等[4]人提出的研究成果相吻合,表示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对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含量变化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原因在于:红细胞的内液、外液浓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细胞内浓度较生化检验指标高,那么溶血后的ALT、AST等物质将会释放至血清当中,造成检测结果呈偏高状态;血红蛋白可促使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而发生溶血,则会导致各细胞的成分分布在血清中,进而增加血清体积,降低UREA含量;红细胞外血红蛋白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增加TP、AIB测定值;血红蛋白通过竞争性抑制分析物、试剂的反应物结合,可降低测定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标本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中的大部分指标结果准确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增加误诊率,加重医患紧张关系。

为此,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以下应对方案,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促进医院良性发展,(1)规范采血操作,护理人员在整个采血期间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同时保持动作迅速、精准定位采血点,以及选择笔直、弹性良好的血管,严禁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避免形成血肿,继发溶血。另外,注意止血带松紧度适宜。(2)明确最佳采血时间,叮嘱患者在采血前禁食水6-12 h,然后在晨起空腹状态下采血,即试管上标记患者的姓名、采血日期等;距离患者穿刺部位以上的5-8 cm处系上止血带,嘱咐患者握紧拳头,选择合适血管,常规碘酒消毒,再使用75%酒精脱碘,待消毒范围干燥,持一次性采血针以15-30°角度刺入静脉,抽血完毕后,松开止血带,并反折采血针软管,再拔针,松开软管反折处,待软管内血液进入真空管内,拔出采血针,扔进锐器盒。(3)真空采血法(各种真空定量贮存抗凝试管),此法是以封闭式采血为主,血标本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从而保护了血标本成分,减少溶血。值得注意的是,不可用力振荡采血管,避免红细胞破裂而发生溶血现象,如果发生溶血问题,立即重新采血,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理解、配合。(4)组织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培训,促使护理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明确规范流程等。(5)血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检验科,如果无法立即送检,需要将血标本进行科学保存。通常情况下,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保存在4℃环境下,且时间在7 d以内,如果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保存在室温环境下,时间不得超过4 h。另外,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血标本的保存条件、送检时间规范准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5]。(6)严格把控采血物品的厂家,不可购买劣质产品。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易引起生化检验结果异常变化,不利于指导医生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对标本溶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依照无菌原则、规范采血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同时掌握真空采血管的科学保存条件,从而防止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建议今后继续探究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以完善相应应对方案内容。

猜你喜欢
受检者生化标本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