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检验价值分析

2020-04-11 13:55岳永强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免疫性肝炎年龄

岳永强

(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重庆 401349)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肝病,疾病早期,患者会出现肝大、脾大、黄疸等症状,伴随疾病进展,会引起肝硬化等并发症,严重时,将会造成患者死亡,流行病学显示,该疾病存在不同发病高峰阶段,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诊断与治疗措施存在差异性,因此,早期准确检验诊断对患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本次研究纳入10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和老年组,均进行各项临床检验,旨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0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非老年组(52例,年龄<60岁):男18例、女34例,年龄18-59岁,均值数(36.5±4.1)岁;老年组(50例,年龄≥60岁):男16例、女34例,年龄60-83岁,均值数(72.5±3.3)岁;纳入主体全部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指南与标准,除年龄信息,两组其他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各项临床检验,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汇总分析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分析各项临床检验的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4.0软件计算处理数据信息,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各项临床检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老年组GGT、ALP指标与非老年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老年组MCV、AST、SCr、BUN、CysC等指标与非老年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见表1。

表1 各项临床检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Mean±SD)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若携带某种基因,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就会诱发疾病,同时,如果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发生该病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另外,部分药物也是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因素,比如:甲基多巴、干扰素、以及阿托伐他汀等[2]。受个体差异性影响,患者症状轻重不一,病情较轻患者,可无特异性症状,或者表现出疲劳、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晚期患者则会出现肝硬化、腹水、持续性发热、出血等,女性患者还会发生闭经情况。临床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确诊缺乏单一、且比较可靠的检查诊断办法,需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通过多项检查检验来对疾病进行综合诊断。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由于其通常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与治疗方面难度较大,若不能早期实现准确诊断,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疾病继续进展,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

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组GGT、ALP指标与非老年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老年组MCV、AST、SCr、BUN、CysC等指标与非老年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说明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检验指标与非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检验指标之间既存在关联性,也具有差异性,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过程中,结合多种检查检验方式对疾病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综上,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验指标与非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检验指标之间既存在关联性,也具有差异性,需要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免疫性肝炎年龄
变小的年龄
护肝布祖热颗粒通过抑制凋亡减轻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世界肝炎日》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