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

2020-04-11 13:55闫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检验科缺铁性贫血

闫坚

(乌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内蒙古 乌海 016000)

贫血在我国临床属于较为常见与多发的临床症状之一。但贫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均是较为常见的症状[1]。根据相关报告指出,将血液检验应用于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可获得较好的鉴别诊断效果。但此方面报告少之又少,依然缺乏相关临床依据[2]。在此次实验目的在于探讨不同诊断方案对于贫血疾病鉴别诊断的差异性,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此1年间接受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60例,将全部患者遵照随机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20例,为健康受检者,女性10例,男性10例,年龄范围14-63岁,平均(34.52±3.47)岁,A组(20例,为地中海患者,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范围15-65岁,平均(35.48±3.56)岁,B组(20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女性11例,男性9例,年龄范围16-66岁,平均(35.75±3.62)岁,对3组临床症状、病况等基础资料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 方法 三组均在患者凌晨空腹状态下完成采集,对全部患者均采集2 mL肘静脉血,采集后将标本置于抗凝管内部,将试管内的血液标本轻轻摇晃,使得抗凝剂与血液充分融合,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对3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用配套试剂,检测前摇匀血液标本。本研究中所有血液标本均由我院检验科专业且工作经验丰富的医师负责,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为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各标本均需在采集完成后2 h内送检,分析其RBC值、Hb值、MCV/RBC值、MCH值等主要参数。

1.3 观察指标 通过记录患者的RBC值、Hb值、MCV/RBC值、MCH值等血液指标水平对参照组、A组、B组患者血液检验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 21.0软件)。

表1 60例贫血鉴别诊断患者的血液检验情况比较(Mean±SD)

2 结果

B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RBC值与Hb值比A组与参照组更低(P<0.05),B组与参照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MCV/RBC值和RBC值比A组更低(P<0.05);B组和A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MCH值与MCV值比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贫血主要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容量持续减少并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临床症状[3]。其发展进程通常较为缓慢,临床表现隐蔽且无特异性,患者往往不会对此疾病引起重视,但贫血疾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均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确诊与治疗,将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状况。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约有超过25%的群体患有贫血症状,主要由于患者红细胞膜、红细胞酶和血红蛋白基因缺陷导致。在此次研究中,B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RBC值与Hb值比A组与参照组更低,B组与参照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MCV/RBC值和RBC值比A组更低;B组和A组贫血鉴别诊断患者MCH值与MCV值比参照组更低。所以,血液检验不但能够检查出患者是否贫血,还可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

研究结果表示,将血液检验用于贫血的诊断鉴别中具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有利于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将其普及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工作中。

猜你喜欢
检验科缺铁性贫血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血常规检测结果对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价值观察
妊娠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你对贫血知多少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缺铁性贫血病因探讨(饮食治疗)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妊娠贫血与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