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

2020-04-11 13:55张慧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利钠肌红蛋白肌钙蛋白

张慧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急性缺血、持续性缺血和缺氧所致心肌坏死。患者会出现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威胁比较大[1]。因此临床上需要寻找出能够高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方法。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为(62.4±4.3)岁。选择同期来该院接受体检的43例健康人员,其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3.5±4.7)岁。两组人员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人员入院后,给予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如下:采取两组人员空腹静脉血5 mL,将血液样本置入水浴箱内,0.5 h后取出,之后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2]。检测两组人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指标,所有指标均在1 h内检测完毕。肌酸激酶同工酶参考值为0-4.87 ng/mL;脑利钠肽前体参考值为0-125 pg/mL;肌红蛋白参考值为26-72 ng/mL;高敏肌钙蛋白T参考值为0-0.014 ng/mL[3]。

1.3 指标观察 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分析两组人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 20.0)处理和分析所有患者数据资料,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 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率 此次研究给予43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41例。对43例患者实施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显示,有39例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为95.12%。此检测结果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局部缺血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严重疾病,发病原因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严重狭窄,并且与供血量缺失有关。此外,侧支循环未建立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在此种情况下,当血液供应不足问题加剧或者中断时,将会使心肌长时间缺血,当缺血时间大于1 h时,就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诱因比较多,过重机体劳动也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需氧量持续增加。但是由于冠状动脉已经出现病变,无法全面扩张,此时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其次,患者心理情绪、日常饮食以及吸烟饮酒等,也会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心肌酶分子量会影响临床诊断,所以仅仅采用心肌酶含量检测无法体现出准确性、特异度和灵敏度优势,也无法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肌钙蛋白是实验室常应用的心脏标志物,能够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认可度比较高。心肌肌钙蛋白和骨骼肌肌钙蛋白的基因编码不相同,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能够密切急性心肌梗死损伤来源是位于骨骼肌还是心肌。常规心肌酶学标志物测定无法获得此结果。肌钙蛋白对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比较高,且窗口期比较长,所以可以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所以,通过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明显提升检测准确性。肌红蛋白存在于人体骨骼和心肌中,能够影响机体细胞的氧化作用。肌红蛋白分子量比较小,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迹象时,肌红蛋白会进入到人体血液中。按照相关研究报道显示,肌红蛋白扩散到血液的速度非常快,明显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因此已经成为快速进入血液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肌红蛋白的特异度比较差,多是由于骨骼肌损伤、肾功能衰竭、创伤等疾病因素所致,从而导致血液中肌红蛋白的含量比较高。然而在36 h内,肌红蛋白会恢复至正常水平。B型利钠肽是由心脏分泌的短肽激素,会受到心室负荷影响。当心脏负荷增加时,会增加B型利钠肽水平,脱去N端的信号肽会转化为NTproB型利钠肽,在4 h内可以达到高水平。检测B型利钠肽与NTproB型利钠肽的功效一致,在对左心室功能障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检测时,常常将NTproB型利钠肽作为诊断指标。按照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显示,B型利钠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具有较高效能,针对由于急性胸痛就诊的患者,通过B型利钠肽检查,可以有效筛查无ST端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查诊断中。其次,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机体损伤的灵敏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通过多检测物联合检测方法,可以有效补充单一检测方法的不足,还能够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理想化的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必须具备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可以尽早进行诊断检查,标志物维持时间长。所以单一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临床上需要联合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助于提升患者诊断与治疗效果,还能够对病情发展程度进行判断。当患者心肌细胞遭受损伤后,心肌肌钙蛋白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比较高,已经成为临床广泛认可的血清标志物。通过此次研究结果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上述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心肌损伤标志物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检测指标。同时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率为95.12%,说明此次研究所提出的检测方法具备实效性。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Mean±SD)

表2 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临床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应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可以将此种检查方法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优选方法。

猜你喜欢
利钠肌红蛋白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不同病因心衰患者中LP-PLA2、Nt-proBNP、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研究*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在识别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肌钙蛋白检查结果差异性
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检测在诊断与治疗心力衰竭中的价值分析
牛排“血水”不是血
牛排“血水”不是血
血检可预测心脏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