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屈光参差对弱视及远期立体视觉的影响分析

2020-04-11 13:55张瑜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低度参差屈光

张瑜

(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天津 300000)

RAET为儿童群体中一种常见的内斜视,患儿伴有中高度远视,一些患儿可有散光表现,以上情况在引起弱视、视功能衰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患儿眼球正处于发育期,接受戴镜矫正治疗后屈光状态、立体视觉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而部分RAET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屈光参差,针对该部分患儿群体,配镜矫正对两眼屈光参差、立体视觉治疗效果形成的影响有哪些,始终是临床医者探究的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做出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50例RAET的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依照入院等效球镜值(SE)值将入组患儿分为低度组(双眼SE差值≤1.0 D)中27例包括男15例,女12例;年龄1.7-5.8(3.3±1.3)岁;屈光差值为(0.32±0.25)D。中度组(双眼SE差值1.0-2.5D)中7例包括男4例,女3例;年龄1.6-5.8(3.2±1.4)岁;屈光差值为(1.74±0.33)D;重度组(双眼SE差值≥2.5D)有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8-5.9(3.5±1.4)岁;屈光差值为(3.25±0.30)D。三组患儿如上基本资料两两比较,皆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检查方法 在所有患儿初次就诊时,用三棱镜检查眼位,散瞳时使用连续使用3 d阿托品,3次/d,组织临床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进行检影验光。初诊后,所有患儿均接受全期矫配镜,依照患儿视力及眼位状况调整配镜,并合并弱视患儿同时予以弱视治疗干预。在末次随访时,采用同视机图片和立体视觉图片检测远近距离立体视觉,分别对正前方与代偿头位的立体视觉予以检查,评估标准如下:中心凹立体视或正常立体视(<60″);黄斑立体视(100-200″);周边立体视(400-800″);立体视盲(>800″)。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儿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并每隔3个月进行1次复诊和睫状肌麻痹检影检查。依照相关规范拟定弱视程度评估标准[2],当矫正视力取值范围为0.6-0.8、0.2-0.5、≤0.1分别对应的是轻、中、重度弱视。

1.4 统计学处理 用PSS 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弱视分布情况 在弱视检出率指标的比较上,高度组检出率最高、中度组次之,低度组最少,组间数据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弱视分布情况统计

2.2 屈光参数 末次随访时。低度组、中度组及高度组患儿屈光参数依次为(0.24±0.10)D、(0.36±0.12)D、(0.35±0.10)D,中、高度组屈光参差无显著差异,但皆高于低度组(P<0.05)。

2.3 立体视觉 末次随访时,高度组立体视盲比例最高,中度组次之,低度组最少,组间数据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末次随访时随访结束时立体视觉检测检查情况统计(n)

3 讨论

RAET是共同性内斜视的主要类型之一,2-4岁儿童是本病的好发群体,可能会对患儿两项视功能形成一定影响,增加单眼抑制或严重弱视等不良情况发生的风险。屈光参差是多种眼疾的常见致病因素,有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SE差≥1.0D检出率可达到31.7%。也有报道记载[3],高度远视并发屈光参差患儿RAET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屈光参差是诱发弱视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当RAET患儿并发屈光参差时,和低度数眼相比,高度数眼通常处于偏斜位,故而会加重弱视程度。在本次研究中,50例患儿弱视检出率为48.00%(24/50),且初诊时高度组患儿弱视检出率最高、低度组最低,即伴随屈光参差增加,RAET患儿弱视检出率相应增加,表明RAET和屈光参差之间存在相互叠加作用,对弱视的发生均形成一定促进作用。故而,临床眼科针对RAET患儿,应尽量做到早发现、在实践中积极完善眼科检查项目,明确是否伴有屈光参差,及时予以戴镜矫正治疗并治疗弱视,以将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过程。

猜你喜欢
低度参差屈光
纯电动汽车绝缘电阻仿真检测系统设计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因学与矫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趣味化教学策略
对低度白酒生产技术的探究
赞蒲公英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吟梨花
参差的版图需要一道河流
近视激光手术,小孩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