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例小儿血液病临床特点及骨髓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

2020-04-11 13:55黎华连张莹桃谢祖林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血液学红细胞

黎华连,张莹桃,谢祖林

(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6)

至今,血液学已有百年历史,小儿血液学是儿科学与血液学的交叉学科[1]。小儿血液疾病主要有淋巴肿大、出血、贫血、发热、脾大等临床表现,主要分为红细胞系统类型疾病、白细胞类型系统疾病、巨核细胞系统疾病等[2]。本次为探究小儿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测价值与临床特点,选取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这些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测与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42例为男患儿,70例为女患儿,年龄:1-13岁,平均年龄:(7.0±2.0)岁。

表1 患儿系统疾病类型

1.2 方法 参考《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取片、取材,通过髂后上棘穿刺、胫骨、胸骨穿刺每次抽取患者0.2 mL的骨骼,使用Wright-Giemsa的染色方式对标本进行处理,对染液进行规范性配置,确保细胞核染色与细胞浆染色均衡;采用细胞学检测方式:采用光学显微镜对骨髓涂片染色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将细胞形态的特点、血液血细胞疾病的主要特点确定下来,并诊断骨髓象。

1.3 观察指标 经诊断后对患者的白血病系统疾病类型、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骨髓细胞学检测后患儿系统疾病类型 在白细胞系统类型疾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比最高,占46.67%,其次是急性髄系白血病;在红细胞系统类型疾病中溶血性贫血疾病占比最高,占42.31%,其次是感染性贫血。详见表1。

2.2 临床表现特点 小儿血液病的主要特点包括淋巴结肿大、脾大、出血、贫血、发热等;本次调查的112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出血62例,贫血50例、淋巴结肿大28例,发热22例、脾大10例。

3 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血液疾病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从现代化医学角度出发,可能诱发血液疾病的因素有污染、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3]。化学因素、免疫因素等。在临床上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而针对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具有重要意义,可明确诊断各类型原发性的白血病、多发性的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的贫血、巨幼细胞性的贫血等疾病,尤其是对白血病、贫血的诊断中,诊断准确率在80%以上。小儿出现贫血的原因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使得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降低的一种临床症状。当前,我国从事小儿血液学的临床不仅有儿童医院血液科的医师,同时也有血液专科医院儿科的医师,随着小儿血液学研究队伍的增大,对有效的提升小儿血液学基本研究水平和临床诊疗、提升小儿血液疾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血液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对小儿血液疾病的治疗与分型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所以,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次对112例小儿血液疾病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测,通过实践分析总结得出,其中60例患儿是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52例患儿是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经分析血液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发热、脾大等。其中在红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溶血性贫血占比最高,占42.31%,白细胞系统疾病类型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比最高,占46.67%,临床表现特点中出血症状占比最高。小儿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因是因为在某种因素下导致红细胞破坏被增加,缩短了存活期,超越了骨骼代偿能力导致的一种贫血症状。在小儿血液疾病当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CD38、CD20、CD19等表达为双阳性,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白细胞系统疾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极高,临床需要对此予以重视,做好预防。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血液病患儿,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白细胞、红细胞系统疾病为血液系统常见疾病。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血液学红细胞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836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