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0-04-11 14:33拜钱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径管腔多普勒

拜钱

(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功能科,青海 西宁 8100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是由于患者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液淤滞等多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于深静脉内无法顺利凝结,如若栓子发生脱落还可能诱发急性肺栓塞,对于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所以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做到早发现和早干预意义重大[1]。通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较高敏感性,并且图像十分清晰和直观,可对血管血栓形成的具体类型进行有效识别。以下将探究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70例住院治疗患者,依据DVT发生与否分组,即观察组(DVT组):35例,男/女:19/16;年龄43-82岁,均值为(61.5±0.4)岁。对照组(无DVT组):35例,男/女:18/17;年龄41-83岁,均值为(60.6±0.5)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诊断,其中探头频率5.0-12.0 MHz,检查过程中保持仰卧体位,使下肢外展,同时膝盖弯曲,保持髋关节外展。运用双侧对照法从远到近、先横后纵切面进行扫查,依次对患者的股总静脉、股深静脉以及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进行扫查,重点观察患者血管管径以及管壁情况,观察管腔是否存在血栓形成,并记录回声、大小和位置等相关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涉及数据以SPSS 19.0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组血栓分型 观察组35例患者均为DVT形成,其中中央型21例(60.00%),周围型7例(20.00%),混合型7例(20.00%)。

2.2 两组CDFI值对比 观察组的CFV、SFV、POV等CDFI值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见表1。

表1 两组CDFI值对比(Mean±SD)

2.3 DVT彩超征象 急性期:患者静脉管径明显扩张,呈现低回声或者无回声;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管径未见明显扩张,同时回声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在管腔中可见明显的密实性低回声。在栓塞部位处患者血管内径多呈现正常和稍微增宽,通过探头加压患者管腔未被完全压扁。运用CDFI可提示管腔边缘以及中央存在细条状的血流信号,与此同时局部存在“断流”特征。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病,且多发于患者下肢颈脉、盆部以及下腔静脉等处,特别是下肢临床发病率较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多余患者长时间卧床、外伤、妊娠以及手术等因素有关[2]-[3]。以往对于患者的诊断需要运用X线静脉造影,然而该诊断方法存在放射性,对于肾功能不全、孕妇以及碘过敏患者在应用中存在限制。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也是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诊断的优选方法。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通过运用该诊断方法可对血栓分型进行明确诊断,提示存在中央型血栓21例,周围型血栓7例,以及混合型血栓7例,并且患者血栓形成处于不同分期,具有差异化的特征表现。如血栓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患者的静脉管径明显扩张,同时呈现出低回声或者无回声特点。而处在血栓亚急性期或者慢性期,则表现为管径未明显扩张,同时回声存在逐步增强的特征。通过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FI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上述指标能够反映出患者血液成分、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壁的相关情况,能够为患者血栓栓塞情况的进一步评估和判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并且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时,可实现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及时诊断,并且在检查过程中具有实时性、无创性、可重复性以及无禁忌症等诸多优势[4]。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且具有可重复性和无创性等应用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管径管腔多普勒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CCTA诊断左冠脉分叉病变的价值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对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的效能对比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