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分型及影像特点分析

2020-07-27 08:51宋丽丽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腺瘤分型肿块

宋丽丽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超声科,江苏 苏州 215000)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的常见类型,超声检查能够正确诊断大部分乳腺纤维腺瘤,但仍有一些病灶缺乏典型的超声表现,易与乳腺癌或者其他类型乳腺良性病变混淆,从而导致误诊[1-3]。本研究对43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超声影像特点进行总结与分型,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43例,均为女性,年龄14~62(30.12±7.26)岁。

1.2 仪器与检测方法

采用Toshiba Apilo 400超声仪及线阵探头(10~14 MHz)。

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侧卧位,充分显露受检乳房,行常规乳腺检查,显示肿块各个切面,仔细观察病灶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根据声像图特征对肿块进行超声分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属于乳腺纤维腺瘤。对照分析超声图像与病理资料,以病理结果来对超声征象进行解释。

2 结果

43例乳腺纤维腺瘤,肿块直径为0.6~7.7(4.3±1.31)cm。术前超声正确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为93.0%(40/43);3例(7.0%)误诊为乳腺癌,其中线条型纤维腺瘤1例及钙化型纤维腺瘤2例。

根据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型。

1)均匀型:21例,占比48.8%(21/43)。超声图像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为低回声,分布均匀(封四图1A)。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内腺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并呈规则排列(封四图1B)。

A:均匀型超声表现;B:均匀型病理表现;C:线条型超声表现;D:线条型病理表现;E:双色型超声表现;F:双色型病理表现;G:囊实混合型超声表现;H:囊实混合型病理表现;I:钙化型超声表现;J:钙化型病理表现。图1 乳腺纤维腺瘤超声与病理(HE染色)表现

2)线条型:9例,占比20.9%(9/43)。超声图像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主要为低回声,并伴有带状高回声(封四图1C)。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内腺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但排列不规则,同时可伴随着数条带状增生纤维组织束(封四图1D)。

3)双色型:5例,占比11.6%(5/43)。超声图像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区域呈低回声,部分区域呈高回声(封四图1E)。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内腺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但排列不规则,排列方式包括3种:①肿块部分区域构成成分为增生纤维组织,而另外区域构成成分为增生腺管;②肿块部分区域构成为密集的腺管,另一部分区域构成为疏松的腺管,且伴有腺管扩张(封四图1F);③肿块的部分区域构成成分为腺管且伴随腺管扩张,部分区域构成成分为增生的腺管及纤维组织。

4)囊实混合型:3例,占比6.98%(3/43)。超声图像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低回声中伴有囊性无回声区(封四图1G)。病理改变有2种:①肿瘤内腺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可伴随囊肿及导管上皮增生;②肿瘤内腺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且部分腺管表现为囊性扩张(封四图1H)。

5)钙化型:5例,占比为11.6%(5/43)。超声图像显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伴随多个钙化灶,大小不一(封四图1I)。病理结果显示,肿块间质出现钙化。当肿块内部存在微小钙化灶时容易误诊成乳腺癌(封四图1J)。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特别是≤30岁女性。纤维腺瘤以单发为主,但大约20%患者属于单侧多发,或双侧同时发生。纤维腺瘤直径一般在3 cm以内,但有时也可高达20 cm,称为巨纤维瘤,多见于青春期。ZIMMERMANN等[4]研究认为,纤维腺瘤患者存在一定的乳腺癌发病风险,且伴随导管增生或存在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中,这种危险性更高。

超声检查是乳腺纤维腺瘤检查的主要手段,可准确识别出大部分纤维腺瘤病灶,本研究中,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符合率为93.0%,与韦强等[5-6]报道的85.71%~96.82%相接近。然而因纤维腺瘤病理构成多种多样,在不同病灶中增生间质及腺体间比例各不相同,不同病灶的组织学形态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一些复杂的纤维腺瘤中可同时存在多种病理改变,且非复杂型病灶随着体积增大也会渐渐发生钙化、液化等表现,进而转变成复杂的纤维腺瘤[7]。正是由于这些病理特征,使得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变得复杂多样,表现出非典型超声表现,进而给诊断造成困难。本研究中,超声诊断的误诊率为7.0%,与既往报道[5-6]相近。

腺管及纤维组织比例及排列构型不同是导致乳腺纤维腺瘤不同组织学形态的根本原因[8]。一些病灶内部上述两种成分的比例及排列构型存在明显差别,并可伴随囊肿、钙化、大汗腺化生等形态改变,致使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尤为复杂,而易出现误诊。因此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将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的能力。目前,国内关于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分型的报道尚少。

本研究对43例乳腺纤维腺瘤分为5种类型:1)均匀型,是由肿块内部腺管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并呈规则排列所引起。2)线条型,是由肿瘤内腺管增生并伴随着数条带状增生纤维组织束所致。本组1例该分型患者因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主要为低回声,伴随带状高回声,且血流信号呈II级而误诊为乳腺癌。通过回顾性分析认为,肿块内部有带状高回声(纤细、光滑)是纤维腺瘤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乳腺癌病灶内极少出现带状高回声,且其回声粗细不一、走形弯曲。3)双色型,是由肿块内部腺管及纤维组织比例及排列构型有着明显差异所引起。4)囊实混合型,是由肿块内部出现囊肿、导管上皮增生等表现所致。5)钙化型,纤维腺瘤处于生长静止时,肿块内部可发生退行性改变,产生多处细粒钙化,此钙化易误诊为癌瘤钙化,之后钙化逐渐增大,或与细粒钙化发生相互融合,形成粗粒钙化,才容易和乳腺癌的微小钙化灶进行区别。本组2例该型病灶由于肿块内部低回声区域出现微小钙化而误认为是乳腺癌。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该肿块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有着包膜回声,血流信号为0—I级,这些都有助于纤维腺瘤的诊断。因此,在诊断时,应考虑纤维腺瘤也可能出现微小钙化,当发现该征象时应进行综合分析。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表现形式多样,但以上各个分型往往存在各自的特异性征象,掌握其特征及规律,将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对乳腺纤维腺瘤进行超声分型简便易行,了解不同分型纤维腺瘤的超声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对纤维腺瘤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猜你喜欢
腺瘤分型肿块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