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观察芬太尼与地佐辛对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的影响

2020-11-02 07:30刘康郭海峰陆小寅费敏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芬太尼麻醉

刘康,郭海峰,陆小寅,费敏

1.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麻醉科,江苏南京210001;2.南京应天骨科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1106;3.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上海200083

老年乳腺癌患者本身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之手术本身是一种有创操作,使患者产生一些列应激反应,进而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1]。

由于术后疼痛剧烈,需采用阿片类药物镇痛,可减轻应激反应,进而减少对细胞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芬太尼、吗啡等阿片类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系统释放儿茶酚胺,阻止机体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炎症反应,并能抑制免疫功能,但其会带来众多不良反应[2]。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地佐辛通过缓解术后镇痛,降低应激反应,减少了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NK 细胞、T 细胞亚群均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能调节免疫力,还能抗病毒、抗肿瘤[4]。白介素(IL)-2是T 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作为调控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能激活NK 细胞,可参与肿瘤监视,并能促进Th0 细胞分化成Th1 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症反应[5]。IL-10 是临床公认的炎症和免疫抑制因子,在肿瘤、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6]。因此,本研究选择NK 细胞、T 细胞亚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免疫指标,IL-2、IL-10 作为炎症反应指标,旨在探讨芬太尼与地佐辛分别对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IL-2、IL-10 及NK 细胞和T 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麻醉科行根除术的120 例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按随机盲法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取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取芬太尼治疗。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术前评估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级均为ASA I~II 级[7]。

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2)术前均未行化疗治疗;(3)无麻醉手术史;(5)年龄60~80 岁;(6)自愿参加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上述所有选项者纳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有激素治疗及放化疗者;(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3)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异常者;(4)对本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者。具备上述任意1 项者不纳入本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 肌注0.1 g 苯巴比妥钠(广东邦民药业,国药准字号:H44021888)、0.5 mg 阿托品(浙江瑞新药业,国药准字号:H33020465)。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先静注3g/kg 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国药准字号:H20054172)(对照组),或0.2 mg/kg 地佐辛(扬子江药业,国药准字号:H20080329)(试验组),采用浓度为4g/mL 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国药准字号:H20040079)TCI 诱导血浆靶控浓度,待患者失去意识后静脉推注0.12 mg/kg 维库溴铵(南京新百药业,国药准字号:H20067267),肌肉完全放松后行气管插管,同时给予吸入1%~2%七氟烷(上海恒瑞药业,国药准字号:H20070172)维持麻醉,将丙泊酚浓度调节为2g/kg,术中间断静脉输注维库溴铵,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根据术中麻醉深度调节丙泊酚、七氟烷浓度,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插管,静注阿托品、新斯的明(上海信宜金朱药业,国药准字号:H31022770)拮抗肌松作用。2 组患者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将0.8 mg 芬太尼或40 mg地佐辛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 注入镇痛泵,单次泵注药量0.5 mL,时间锁定15 min,输注速率2 mL/h。术毕前20 min 静注50g 芬太尼或2.5 mg 地佐辛。术毕接镇痛泵,连续输注2 d。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1.3.1 资料记录 记录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3.2 疼痛情况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各时间段(1 h、4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9]。

1.3.3 生化指标 所有患者麻醉前(毕(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术后7 d(T4)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其中1 mL 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用流式细胞仪(FACSCANTO II)检测T 淋巴细胞亚群及NK 细胞;剩余血液经离心后取上清液,在-20 ℃冰箱保存等待检验,采用酶联吸附法[9]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

1.3.4 应激水平比较 分别采取所有患者麻醉前30min,术后2 h、12h、24h、48h外周静脉血,使用放射免疫法[10]测定血浆皮质醇、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II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4 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2 组比较采用 检验。以<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ASA I 级为35 例,ASA II 为25 例,年龄为60~78 岁,平均年龄为(69.4±4.3)岁,体重40~65 kg,平均体重为(54.12±3.65)kg,肿瘤直径2~6 cm,平均直径为(4.36±0.31)cm。对照组ASA I 级为32 例,ASA II 为28 例,年龄为60~80 岁,平均年龄为(70.2±4.4)岁,体重42~68 kg,平均体重为(56.32±4.05)kg,肿瘤直径2~8 cm,平均直径为(4.86±0.42)cm。2 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相关观察指标和研究过程均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2 2 组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情况比较 2 组患者术后1 h 的VA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 h、12 h、24 h、48 h VAS 评分低对照组(<0.05)。见表1。

2.2 2 组NK 细胞和T 细胞亚群各时间点变化 2 组患者NK 细胞和T 细胞亚群水平在T1、T2 时比T0 时降低(<0.05),至T3、T4 时逐渐恢复到麻醉前水平(<0.05)。试验组患者在T1、T2 时NK 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0.05)。见表2。

2.3 2 组患者炎性因子各时间点变化 对照组在T1、T2 时IL-2 浓度较T0 时下降,IL-10 浓度在T2 时升高(<0.05);试验组在T1、T2 时IL-2 浓度高于对照组,而IL-10 浓度在T2 时低于对照组(<0.05)。见表3。

2.4 2 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2 组麻醉前30 min 血浆醛固酮、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I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2 组术后12 h、24 h血浆醛固酮、皮质醇、肾素、血管紧张素II 均较麻醉前30 min 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改良根治术是早期乳腺癌患者常用手术方式,由于其切除组织较多,难免会伤及多处组织和神经,同时术后创伤组织刺激神经引发剧烈疼痛和强烈应激反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11-12]。术后所引发的应激反应是因创伤刺激促进炎症细胞的释放,从而使炎症因子水平的升高,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敏感性,进而对疼痛极为敏感。为了减轻术后疼痛,临床常采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静脉镇痛,镇痛作用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但其同时能带来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等不良影响[13]。

芬太尼作为阿片类受体激动剂,是一种强效麻醉性镇痛药,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 倍,对免疫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阿片类介质有关[14]。芬太尼偶尔会出现血压下降、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可加重患者病情,而且它有依赖性、成瘾性,使其在临床受到限制。经过不断研究,目前有一种新型混合型超前镇痛药物—地佐辛,对受体起到拮抗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抑制垂体促使肾腺上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释放,缓解应激反应,取得良好镇痛效果[15]。有关研究表明,地佐辛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炎症反应较少,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较轻[16]。

表1 2 组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情况比较(±s,分)

表1 2 组术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情况比较(±s,分)

组别 1 h 4 h 12 h 24 h 48 h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试验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images/BZ_74_269_1755_291_1779.png2.65±062 2.45±0.50 1.945 0.054 2.51±0.35 2.02±0.21 9.299<0.001 2.32±0.51 1.63±0.45 7.630<0.001 2.02±0.45 1.35±0.33 9.300<0.001 1.65±0.38 1.05±0.12 11.663<0.001

表2 2 组患者NK 细胞和T 细胞亚群各时间点变化比较(±s)

表2 2 组患者NK 细胞和T 细胞亚群各时间点变化比较(±s)

注:与同组T0 比较,*<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0.05

组别 时间 NK 细胞(%) CD3+(%) CD4+(%) CD8+(%) CD4+/CD8+(%)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试验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T0 T1 T2 T3 T4 T0 T1 T2 T3 T4 16.35±5.24 10.55±3.92*9.65±3.49*14.78±5.18 15.23±5.15 16.23±5.65 14.23±4.05*▲13.53±4.12*▲15.71±4.45 17.23±4.85 80.35±6.80 65.55±6.52*59.65±6.49*75.45±6.68 78.23±9.65 84.23±7.65 72.23±5.65*▲67.23±8.65*▲79.53±6.65 82.83±9.65 43.45±5.52 32.45±5.85*28.75±6.55*39.48±6.98 44.23±9.65 45.23±6.65 37.43±4.75*▲36.53±7.25*▲43.23±6.15 44.33±6.65 28.45±5.45 31.35±5.68*31.65±6.35*28.78±6.18 29.23±6.65 34.23±6.05 33.15±5.98*▲30.53±6.12*▲32.24±7.65 32.53±6.72 1.59±0.38 1.15±0.25*0.98±0.35*1.45±0.54 1.53±0.58 1.63±0.45 1.28±0.25*▲1.23±0.31*▲1.65±0.45 1.66±0.41

表3 2 组患者炎性因子各时间点变化情况(±s,pg/mL)

表3 2 组患者炎性因子各时间点变化情况(±s,pg/mL)

注:与同组T0 比较,*<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0.05

组别 指标 T0 T1 T2 T3 T4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实验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IL-2 IL-10 IL-2 IL-10 74.35±11.24 20.55±3.32 75.65±9.49 19.35±4.68 64.35±7.30*23.75±7.52 72.65±8.89▲20.25±5.18 58.45±9.52*25.32±5.85*67.75±8.55*▲21.78±6.69▲73.65±1.45 22.35±5.88 74.15±9.35 21.18±7.18 69.85±8.38 21.15±7.25 75.28±9.05 19.45±7.24

表4 2 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g/L)

表4 2 组患者各时间点应激指标水平比较(±s,g/L)

注:与同组麻醉前30 min 比较,*<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0.05

组别 时间 醛固酮 皮质醇 肾素 血管紧张素II对照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试验组(images/BZ_69_2006_1171_2030_1193.png=60)麻醉前30 min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麻醉前30 min术后2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200.50±19.11 216.35±20.24*259.55±24.12*267.65±28.49*203.78±23.68 199.85±21.24 216.25±30.12*236.45±25.23*▲262.35±30.12*▲200.15±30.20 230.35±21.80 238.35±25.24*300.55±29.52*289.65±30.29*228.45±28.08 234.35±25.24 245.15±20.45*260.38±31.24*▲260.35±30.32*▲238.75±30.14 0.58±0.13 0.68±0.15*0.75±0.16*0.90±0.18*0.60±0.15 0.60±0.13 0.64±0.14*0.60±0.15*▲0.67±0.15*▲0.63±0.14 39.25±9.24 46.35±14.24*59.21±13.25*57.34±8.35*40.25±11.31 39.23±8.23 46.15±12.24*45.35±11.20*▲43.15±10.21*▲40.30±11.3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试验组在抑制应激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术后使用地佐辛镇痛可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此外,试验组术后4 h、12 h、24 h、48 h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提示术后使用地佐辛镇痛效果较显著。有研究发现,疼痛可通过抑制T 细胞的增殖、减弱NK 细胞的活性,从而使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17]。T 细胞是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体的细胞免疫中CD4+、CD8+发挥重要作用,其中CD8+水平过高能抑制免疫反应;CD4+/CD8+可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标志[18]。NK 细胞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在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T1、T2 时NK 细胞、T 细胞亚群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但T3、T4 时逐渐恢复至T0 时,说明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与疼痛有关,而地佐辛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从而地佐辛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IL-2 由Th1 细胞分泌,可刺激CD8+的增殖,激活NK 细胞。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IL-2水平会降低。IL-10 由Th2 细胞分泌,可抑制CD4+分化,CD8+增殖,减弱免疫细胞抗肿瘤的活性。本研究中试验组在T2 时IL-2 降低,T2 时IL-10 浓度低于对照组(<0.05),提示地佐辛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因为术后得到良好的镇痛,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根据上述结果可说明疼痛、炎症反应、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四者之间属于因果关系。

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纳入样本量较少,且样本量比较单一,并未研究两种药物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需在后续研究中加大样本量,纳入多个医院患者,并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深入探讨药物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老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地佐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应激反应,改善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芬太尼麻醉
更正声明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