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DKK1、TK1、PG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0-11-24 04:50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良性胃癌血清

唐 丹 曾 淑

胃癌为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与胃炎或胃溃疡混淆,大部分胃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1]。因此,有效筛查、及时发现胃癌有其必要性。近年来,血清学检查在癌症筛查中取得一定突破,其中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为Wnt信号通路中的调节因子,在细胞生长、凋亡及迁移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参与恶性肿瘤生长发育[2]。细胞质胸苷激酶(TK1)为细胞周期依赖性标志物,与肿瘤的异常增殖密切相关,且在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少,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肿瘤标志物[3]。另外,胃蛋白酶原(PG)分为PGⅠ、PGⅡ,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密切相关,PGⅡ则与胃底黏膜结构及功能稳定性相关,国内学者[4]提出,血清PGⅠ、PGⅡ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03例胃癌患者、9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8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探讨血清DKK1、TK1、PG及其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胃癌诊疗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我院103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9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临床资料。9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中胃溃疡49例,胃炎41例。纳入标准:胃癌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胃良性疾病者经胃镜及(或)病理检查确诊;年龄>18岁;病史、血清学检查等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既往恶性肿瘤史;放化疗史;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并纳入8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

1.2 方法

收集3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受检者血清DKK1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参考范围0~3.3 ng/ml;血清TK1使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由德国罗氏公司提供),参考范围0~75.0 pmol/ml;血清PGⅠ及PGⅡ则使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参考范围分别为50.0~165.0 ng/ml、0~15.0 ng/ml。胃癌组及胃良性疾病组血清标本均为治疗前标本。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3组血清DKK1、TK1、PG比较

3组血清DKK1、TK1比较,均为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PGⅠ比较,则为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胃癌组(P<0.05);3组血清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清DKK1、TK1、PG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DKK1、TK1、PGⅠ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820、0.854、0.863、0.966,P<0.05),血清DKK1、TK1、PGⅠ诊断的cut-off值分别为3.890 ng/ml、90.755 pmol/ml、48.745 ng/ml,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其灵敏度可达94.17%,特异度可达90.70%,见表3、图1。

表2 3组血清DKK1、TK1、PGⅠ、PGⅡ比较

表3 血清DKK1、TK1、PGⅠ及其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图1 血清DKK1、TK1、PGⅠ及其联合检测诊断胃癌的ROC曲线

2.4 血清DKK1、TK1、PGⅠ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不同性别、年龄胃癌患者血清DKK1、TK1、PG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高及伴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血清DKK1、TK1水平更高(P<0.05),血清PGⅠ水平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开展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筛查、尽早发现早期癌症工作,受到学术界及临床的广泛关注[5]。DKK1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现已证实是肺癌及食管癌的治疗新靶点。DKK1能通过抑制Wnt经典通路,诱导细胞凋亡,也能在细胞增殖、细胞迁移活动中发挥双向调节作用,而在胃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6]。TK1为国际公认的细胞异常增殖标志物,而胃癌源于胃黏膜上皮,属异常增殖类疾病,故TK1在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7]。PGⅠ、PGⅡ可反映胃黏膜腺体、细胞数量及胃黏膜萎缩程度,胃底腺萎缩时,主细胞数量减少,使PGⅠ分泌减少,引起血清PGⅠ含量降低;而在萎缩性胃炎出现肠上皮化生等情况时,PGⅡ水平也可显著升高[8]。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血清PG的变化可作为胃癌前兆的亚临床指标,在胃癌筛查中发挥重要作用[9]。对此,本研究就血清DKK1、TK1、PG及其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以上述项目作为胃癌筛查新指标的可行性,取得一定成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血清DKK1比较,均为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且血清DKK1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胃癌患者体内可出现β-catenin改变,而引起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抑制,引起DKK1高表达,并生成负反馈回路,使DKK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而DKK1也是一种分泌型蛋白,可分泌至血液中,随着胃癌组织表达增多,血清DKK1水平也显著升高[10]。3组血清TK1均为胃癌组>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且血清TK1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究其原因可能为:TK1在细胞周期的G1期和S期交界处开始升高,并在G2期最高,故TK1在S/G2期高表达;而肿瘤细胞增殖快,S/G2期细胞比例高,使TK1表达水平高[11]。另外,血清PGⅠ比较,则为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胃癌组,而血清PGⅠ对胃癌也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推测该结果由以下2个因素作用引起: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关系密切,部分胃良性疾病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引起血清PGⅠ升高[12];而出现胃癌时,黏膜细胞萎缩,使分泌PGⅠ的功能降低,且致癌因子还能导致胃蛋白酶基因受损突变,进一步造成PGⅠ表达减少[13]然而,3组血清PG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血清PGⅡ变化情况不明显,对胃癌的诊断价值较低。不仅如此,血清DKK1、TK1、PGⅠ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指标检测,且AUC值可高达0.966。提示,临床可将血清DKK1、TK1、PGⅠ同时纳入胃癌筛查项目,以保证筛查准确性,为胃癌的尽早诊疗创造条件。

表4 血清DKK1、TK1、PGⅠ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除上述结论外,本研究还发现,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高及伴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血清DKK1水平更高。提示,胃癌恶性程度越高者,血清DKK1水平也越高,与外国学者Dovjak等[14]研究结果一致。考虑该结果与胃癌中Wnt/β-catenin信号负反馈回路使DKK1表达升高,也增强细胞增殖作用,使DKK1水平随恶性程度升高而增加有关[15]。且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高及伴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血清TK1水平也更高。这也可能与胃癌恶性程度越高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越强,使S/G2期细胞比例急剧升高,引起TK1表达升高有关[16]。此外,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高及伴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者血清PGⅠ水平更低。究其原因与恶性程度越高的胃癌,黏膜细胞萎缩、黏膜主细胞丧失更严重,造成PGⅠ分泌急剧减少,而使血清PGⅠ含量降低有关[17-18]。

综上所述,血清DKK1、TK1、PGⅠ均能辅助诊断胃癌,但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且血清DKK1、TK1、PGⅠ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良性胃癌血清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