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2020-12-14 08:01张梦娇
关键词:弘扬汉字传统

张梦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蕴含许多传统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结合汉字、诗词、经典名著的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或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探索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学生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同时推动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02

新课程实施以后,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传授语文知识,还需注重以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教师在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方面提高重视程度,由此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达到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并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总结得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时,积累很多知识点,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到很多优良的品质、良好的道德素养、诸多的道理和文化的内涵,以此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中提高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教师积极向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此外,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分析,随着近些年外来文化不断涌入,使很多学生在了解外来文化时,忽视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因此,为了使学生不忘记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担负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责,从而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教师从诗词、经典名著中分析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知识的含义,使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同时在教师耐心引导下积极学习、继承传统文化。

二、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引导教学策略分析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

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由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做到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上每节课之前,利用几分钟时间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不同的经典作品,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内容,使学生对名著中的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讲解不同经典名著所蕴含的不同文化知识,并告诉学生学习与继承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推动自己更好的发展,由此学生意识到学习与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诵读中。学生主动诵读的状态,不仅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调动学生主动诵读经典名著,学生边诵读边学习名著中的传统文化,并且主动思考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同时学生在诵读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既有一定的道理,又体现出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以此学生更加主动学习、积累、探究传统文化中正确观念、文化内涵、文化知识和文化魅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加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在讲解语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核心,从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教师在上每节课时,将教学时间的后半部分用于引导学生从教学内容吸收和了解传统文化,这不仅使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学习传统文化,还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巩固文化知识,以此推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有所提高。

例如:讲解“亡羊补牢”寓言故事时,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并通过细致详解故事内容,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学生在故事内容的同时,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可贵的品质和文化知识,进而推动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不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积累。

3.结合古诗词讲解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表现多种多样,因此,教师讲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渗透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古诗词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中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中深入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在理解基础上,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文化知识,使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不同的古诗词,通过展现直观化的诗词课件,不仅集中学生注意力,还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古诗词,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诗人描写的画面和意境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例如:讲解《静夜思》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和诗人描绘的情境,教师利用教室内的投影仪,将提前准备好的诗词课件投到电子白板上,以此使用展现出这首诗的意境和诗词语句渗透的传统文化,由此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增强了对诗词内容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并且在多媒体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诗词中的文化知识,进而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4.结合汉字讲解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时,可以通过讲解汉字的演变与形成,讲解汉字渗透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深入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以此使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增强文化底蕴。教师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结合汉字渗透文化知识,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并推动学生积极继承传统文化。

例如:讲解“古代汉字”时,教师展示出古代汉字图片,展示过程中教師告诉学生世界上所有国家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而传承下来的,同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出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最早的汉字形式,而后在西周后期汉字的发展得以演变,并在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中国汉字逐步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汉字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字体,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现形式,多样化的字体渗透不同的文化知识,以及蕴含传统文化的要素。学生在听讲过后对汉字的形成、发展和中国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5.引导学生从生活探寻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从文中、诗词中和经典名著中去探寻和学习传统文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探索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从实际生活出发,在生活中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分析和思考不同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在不断思考和分析中归纳得出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不同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传统文化,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都有哪些事物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学生主动举手说出生活中看到的窗花、对联、陶瓷艺术品、国画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对学生从生活中探寻的传统文化予以补充和讲解,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增强文化底蕴。

弘扬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课程内容外,还应详细讲解古诗词、经典名著、汉字,在详细讲解过程中教师积极结合不同的文化载体渗透不同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积极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不仅实现传承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还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菲《小学语文教学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融入》,《神州》2020年第5期。

[2] 曾孝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中外交流》2019年第26期。

[3] 黄绮明《基于核心素养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弘扬汉字传统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