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20-12-14 08:01封妃妃
关键词:中华教学方式传统

封妃妃

摘 要: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作为小学生而言,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来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本文将围绕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中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03

小学语文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分析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可以充实语文课堂,构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播传统文化,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综合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在不断地进步,但是目前来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语文教学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以往的语文教学使得学生感到无聊枯燥,缺少对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认识不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学习到语文知识,在讲解语文课程的时候,老师基本上会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在讲解语文知识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第二,教学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样强行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得学生全面提高和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语文可以为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孕育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其中,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理解,在对小学语文知识进行讲解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时间段,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了解传统文化,使得学生有更清晰的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储存知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需要大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能力,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老师在讲解语文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存在着很多的生僻字,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校正字的读音。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汉字是最为关键的学习环节,在认识汉字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这也是较为简洁的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灵活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在教学生认识汉字的时候,通过动画或视频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记忆。

2.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传统文化读本博大精深,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道理浅显,很适合小学生阅读,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课程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所诵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老师在讲解关于礼仪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阅读《百家姓》《千字文》等内容,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经典文章孕育着中华民族人类的伟大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在选择文章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的书籍,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3.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学习氛围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语文课堂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文知识的魅力,构建趣味性的语文课堂。

例如,老师在讲解“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的时候,目的是要通过讲解,让学生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互帮互助,建立深厚的友谊。老师在讲解完课程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集中精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被广泛运用,通过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学生和语文课堂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涉及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古代的词语用法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老师可以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古诗词,还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首古诗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文字的含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先对古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发掘古诗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古诗学习中所蕴含的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5.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讲授语文知识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适当地渗透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在讲解课文的过程当中,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让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秀美,从而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身负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小学生可以进而理解文章的精髓和内涵,提高理解能力。

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和传统节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丰富性。中华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对传统节日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在。老師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时候,应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经典文章的诵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让学生研读经典著作,帮助学生继承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张春影《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语文建设》2018年第12期。

[2] 徐京魁《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以〈受戒〉教学为例》,《语文建设》2018年第3期。

[3] 胡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统编本教材为例》,《语文建设》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中华教学方式传统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