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利用《弟子规》进行道德教育

2020-12-14 08:01朱以超
关键词:弟子规传统素养

朱以超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小学生从小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文化学习观念,还能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弟子规》作为古代蒙书的典型代表,教师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出《弟子规》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知识与素质教育,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关键词:《弟子规》 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23.004

语文是开展文化教学的重要教学载体,将《弟子规》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既能使学生加深对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使学生自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弟子规》中好的传统文化知识,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认知水平,创新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弟子规》中有效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小学生思想素质与人文素养不断提升,进而促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发展。本文阐述如何将《弟子规》合理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一、《弟子规》教学之内容

《弟子规》是重要经典读物之一,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对于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水平,可以使学生深刻感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其中的文化與思想精神,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

《弟子规》中的内容是讲“孝悌”,但是,“孝悌”的本质是封建伦理道德,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弟子规》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就要正确区分其内容中有哪些可以继承发扬,有哪些已经被时代淘汰,不值得提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发展。

二、《弟子规》教育之影响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若小学教师难以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那么小学阶段的学生就难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容易被外界环境中的不良风气所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与道德行为,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弟子规》的教学,既可以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使小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领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生。相对于直接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来说,运用这种国学典籍开展教学,更能调动小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确保对小学生的文化与素质教育效果。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开展素质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将《弟子规》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学生文化素养与思想意识的良好养成,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能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良好发展,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弟子规》应用之策略

1.情境化教学——营造浓厚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弟子规》的世界中,积极且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一是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的层面上,在班级中的墙面上绘制《弟子规》中的情境,或是在班级中的黑板边缘,每天书写一句《弟子规》中的话语,让学生诵读,或是在班级中的黑板报中,定期组织学生绘制《弟子规》的板报等。通过在环境上的文化情境布置,使小学生仿佛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高效地学习《弟子规》中的文化知识。二是教师可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弟子规》的动画讲解视频,使小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弟子规》中的文化知识,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小学生能够良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举例来说,在为学生讲述《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从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中,认识到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做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会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小学生能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与道德观念,形成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认知,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2.生活化教学——在生活中渗透

《弟子规》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弟子规》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选择贴近小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件,充分调动小学生对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弟子规》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升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以此,使小学生既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深远意义,自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下去,还能够将从《弟子规》中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使小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素质与学习发展。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弟子规》中,“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进行文化教学讲解。如讲解实际生活中为什么见到长辈要问好,使小学生能够从生活的角度,深度思考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使小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尊敬长辈,是做人的必备礼貌,强化小学生的文化与道德素养。但与此同时,《弟子规》中诸如“号泣随,挞无怨”“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等流露封建时代落后的社会意识,宣扬愚孝、人格不平等的内容,则要提醒学生正确认识、区别对待。

3.专业化教学——打造专业教师队伍

小学语文教师是对小学生的直接教学指导者,所以教师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开展对小学生的《弟子规》教学,在小学生面前为其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小学生能够从内心信服教师的教育,将所学学习到的文化与思想知识,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提出的不同文化学习问题,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得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对传统文化知识有正确的认知,理解《弟子规》中的有益语句,不断强化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得到良好的传承。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应时刻反思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确保小学生能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举例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弟子规》中“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时候,应先以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为学生讲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使学生能够对语句有初步的认知,思考语句中蕴含的文化知识。之后,为学生讲述实际生活中合理放置衣服的重要性,使小学生能够逐步强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形成放置衣服的良好习惯,促使小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让学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弟子规》的教学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全面激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从而促使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小学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下去。

参考文献:

[1] 孙东宇《〈弟子规〉对小学生品行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2] 李俊《传统蒙学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以〈弟子规〉为分析对象》,《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 张慧玲《〈弟子规〉对现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弟子规传统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弟子规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弟子规
少年力斗传统
弟子规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