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高危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对策

2021-01-06 08:44黄之娇哈迎鹏李国庆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感染性髋关节小儿

黄之娇 哈迎鹏 李国庆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其又称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3]。由于DDH 患儿出生后脱位就已存在,且容易发生病变,影响股骨头、髋臼、韧带、关节囊以及周围的肌肉出现脱位、半脱位和关节松弛现象[1,4-5]。小儿DDH 临床特征为病侧肢体缩短,髋部外侧并隆起,髋关节呈屈外旋状,不能伸直,活动时会出现响声或者活动受限。患儿大部分为女生,且该疾病会遗传。临床治疗小儿DDH 多数采用复位加外固定进行治疗,通常患儿会出现髋骨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6-8]。有报道指出,DDH 术后患儿出现早期发热会导致患儿切口感染、高热惊厥、下呼吸道感染和影响术后康复。本文为了探讨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高危影响因素及预防干预对策,旨在为预防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100 例DDH 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 例,女88 例;年龄2~7 岁,平均(4.23±1.38)岁。根据是否出现早期发热的情况,将其分为早期发热组65 例和非发热组35 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DDH;②均采用Salter骨盆截骨联合髋关节切开复位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③患儿治疗依从性较高;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本次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儿及家属知情治疗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行为、组织和认知障碍的患儿;②心肝肾等重大组织器官疾病的患儿。

1.3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手术操作全由我院高年资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主刀完成。患儿术后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患儿发热的具体情况对患儿实施降温,可采用药物方式或物理方式。在手术当天一直到术后3 d,每天记录患儿的最高体温。采取发热患儿的痰液、血液和尿液,对其实施微生物培养,如在2 d内微生物培养呈阳性,则为感染性发热[3,9]。本次研究对象术后1 d 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经我院2 名主任医师统一分析判断。

1.4 评价指标

早期发热判定标准:患儿术后2 d 内体温>38.5℃,并不是内分泌、环境造成的发热为早期发热[10]。分析并比较早期发热组和非发热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1 d 内胸部X 线片结果、术后1 d 内血红蛋白水平、术后1 d 内WBC、术后1 d 内CRP 水平和术后1 d 内PCT 水平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分析影响因素。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年龄、体重和术后1 d 内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后1 d 内胸部X 线片结果、术后1 d 内WBC、术后1 d 内CRP 和术后1 d 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例)

2.2 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1 d 内血红蛋白≤80 g/L(P <0.05)。见表2~3。

3 讨论

3.1 护理对策

3.1.1 术前护理 患儿住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长详细讲解DDH 疾病的相关知识,解除患儿家长的不良心理,根据患儿家长的疑问要耐心解答,让患儿家长能够信任医务人员从而积极配合相关治疗[11-13]。患儿在术前要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患儿的体质,还能提高患儿体内抗感染和修复的能力。术前1 d 内要做好重视术野皮肤准备,将术野皮肤进行消毒清洁准备。

表2 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相关影响因素赋值表

3.1.2 术后护理 根据外科手术后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做好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儿的主诉,若患儿的疼痛感加强,对患儿要实施心理安慰同时可给予患儿相应的止痛药物,保证患儿可以充分地休息。

3.1.3 发热护理 在术后要告知患儿家长发热情况,在术后1~2 d,患儿出现低温现象是因为大手术后的吸收热,患儿可以自我恢复正常,若体温>38.5℃,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在给患儿降温过程中,鼓励患儿大量饮水,增强患儿体内的新陈代谢。在患儿发热过程中要注意血常规是否与发热有关和患儿的伤口是否有异常。

3.1.4 饮食护理 由于DDH 的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和出血量多,因此患儿在术后大部分会出现贫血和消化功能降低的现象,这时营养支持对患儿恢复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患儿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鼓励多餐少食。待患儿消化功能恢复时,建议患儿使用三高的饮食,如有特殊情况可对患儿实施全血或血浆输入。

3.1.5 抗生素应用 根据DDH 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和出血多的特点,因此应该在术前和术后进行预防性治疗工作。在术前30 min 对患儿实施静脉滴注抗生素,保证患儿在手术过程中体内有血药浓度,当患儿的手术>4 h 后,可对患儿再次实施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用量为首次使用的一半。术后在血常规、CRP 水平显示无感染之前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治疗的周期为5~7 d。

3.2 小结

当今,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就是小儿DDH[11]。由于小儿DDH 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遗传、机械性拉伸均是影响小儿DDH 因素[12]。病情初期,患儿临床表现为双侧脱位患儿腰前凸增大、一侧脱位是跛行和臀部后凸的“鸭步”状态[13-15]。患儿如不能尽早治疗,严重会出现股骨头坏死,致残率极高。针对小儿DDH 临床一般采用Salter 骨盆截骨联合髋关节切开复位和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进行治疗。

小儿DDH 患儿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早期发热,而早期发热分为非感染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16-17]。非感染性发热是因为术中用药、手术引发的炎症、手术输血等原因造成,通常非感染性发热患儿热峰不超过38.5℃,感染性发热是热峰超过38.5℃[18-20]。有关研究表明,术后早期轻度发热对于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超过38.5℃的早期发热可导致患儿出现感染、惊厥的现象,影响患儿康复[21]。

根据发热的原因进行预防,对降低患儿术后发热率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影响因素相关的临床报道有很多,黄玉麟等[22]研究结果发现,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原因。徐宏文等[23]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DDH 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逐渐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年龄、体重和术后1 d 内血红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1 d 内血红蛋白≤80 g/L(P <0.05)。因此在术后要对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这对于预防和治疗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DDH 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血红蛋白≤80 g/L,针对发病原因要加强护理干预对策,这对降低患儿术后早期发热的发生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感染性髋关节小儿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小儿涵之三事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