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演讲是职业的加分项

2021-03-08 02:29刘琦
方圆 2021年4期
关键词:刘娟演讲者演讲稿

刘琦

成为演讲教练,刘娟一度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每年办理的大大小小的案子也有上百件,然而在她的时间表里,演讲教练的角色几乎占去了她一半的时间,比如参与演讲指导项目,给学员进行演讲辅导和培训,甚至连朋友聚会,她都能约在自己的演讲课上。

身边的许多朋友感到费解,不过刘娟觉得,演讲的用武之地还是挺多的。比如企业家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明星艺人参加颁奖活动发表获奖感言,去职场面试、进行年终总结述职,还有创业者为了吸引投资人而进行的路演等,都会与演讲产生亲密的关系。而律师的工作也离不开对外表达。

以前与客户交谈,刘娟总是有种向外行人说内行话的感觉。她说:“律师有种职业习惯,喜欢使用专业术语、引用法律规定和案例,但这种法言法语客户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而且越是专业的内容客户越是不明白,有时候客户说自己听懂了,其实在认识上还是有偏差的。”这种情况让刘娟一度很尴尬,后来她才知道这是一种沟通障碍。

类似的情况不只是发生在刘娟身上,有时候她去参加同行的讲座,台上的演讲者侃侃而谈,讲得很高兴,台下的听众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与台上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演讲表达里,这种自嗨式的表达效果是最差的,因为听众最在乎的人只有自己,只有你说的东西跟他有关系时,他们才会感兴趣。”

刘娟发现,演讲的好坏就像是请客人来家里吃饭,能不能招待好客人,最直接的体验就是厨艺。如果主人厨艺欠佳,客人会吃不好,如果厨艺水平一般,客人也仅限于吃饱,对你做的菜品不会有太深刻的印象。而演讲教练犹如一位有经验的厨师,会告诉你菜怎么炒好吃,炒菜的时候需要什么火候,调味料如何进行配比等。当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摆放在餐桌上的时候,能够让客人垂涎三尺,吃完后记忆犹新,好的演讲就应该呈现出这样的效果。

从素人到演讲教练

从2016年开始,刘娟对演讲培训类的课程格外关注,市面上热门的短期演讲培训课她上了五六家,有的演讲课程侧重于学习肢体动作的表达,有的专注于语言和眼神的交流,有的对学员的发音和说话节奏有要求。然而在这些课程中,她还是没有找到更理想的溝通和表达方式。

后来刘娟体验了一次即兴演讲课程,发现自己对演讲和沟通技能有着很大的误解。“以前我对演讲的理解局限在一个人只是站在舞台上把准备好的演讲内容讲完就可以,通过学习我才明白,演讲不只是简单的开口表达,专业的演讲要聚焦于演讲内容本身,你的演讲能不能被听众所接受,能不能打动台下的听众,在演讲中是需要投入情感的,是需要与听众产生共鸣的。”

打开了演讲学习的大门,刘娟抛开了专业律师的身份,把自己当作素人开始进行训练。一开始她的同学感到好奇,“你不是律师吗,口才应该很好的呀,还需要来上演讲课吗?”后来刘娟发现,来学习的还有法官、检察官等法律类的从业者,她也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刘娟在给学员们讲课。(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经过三年时间的打磨,刘娟的演讲能力越来越成熟,她也想在不断学习中给自己找到另外一种底色,成为演讲教练变成了她的另一种职业目标。

对刘娟来说,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难是时间问题,她需要经常参加学员的演练课程,对学员的演讲进行点评,找出演讲中的优点和需要提升的内容,只有不断通过这种演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好的演讲教练,要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才能达到专业演讲教练的水准,这份职业与单纯的备课讲课有很大不同。

如何平衡好自己的时间,对刘娟来说是一种不小的考验。尤其是刚开始点评一段三分钟以内的演讲稿,她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先把演讲稿的内容在电脑上记录下来,然后对照演讲技巧逐一找出演讲中的优缺点,再把自己点评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再进行演讲技巧的对比和复盘,如此反复三到四次,才能够基本完成一篇演讲稿的打磨。

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考核,刘娟把每天早上5点半到8点和晚上8点到11点的时间,全部投入演讲技能提升训练中,在通过一次次严格的考核之后,2019年年底,她终于拿到了演讲教练认证证书。最近几个月,刘娟一共参加了6次演讲训练营的点评活动,每次训练营的活动时间是30天,这也意味着她每天要为7名左右学员的演讲稿进行点评,这样的工作量不比做律师业务轻松。

由于律师的身份,刘娟也被质疑过在演讲方面的专业度,有的学员认为她只是来镀一层金的,专职工作还是律师业务,而不是一名演讲专业教练。这种不信任感刘娟在心里默默接受了,不过她也暗自释放出了一股狠劲,凡是没有案子需要出庭的时候,她都会早早到达活动现场,遇到一些需要提供支持的演讲活动,她也会积极跟着参与,她要用更加专业的演讲教练辅导技能来说服学员。

演讲救活了残疾创业者

每次完成演讲辅导课程,刘娟都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不仅是在专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演讲指导,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和命运。

“我们参加过一次创业公司的路演活动,当时我和其他几位演讲教练的任务是,帮助一位残疾人创业者。这位创业者的公司比较特殊,他招募的所有员工都是残疾人,有的患有脑瘫,有的失去了胳膊,有的失去了双脚,就连他自己也是一位腿部有伤的残疾人。”

看到这种情况,刘娟的心里先是咯噔了一下,这家公司和其他创业公司相比,完全不具有竞争优势,想要支撑起这样一家公司,对创业者来说也会面临许多别人意想不到的艰难。比如遇到一些有难度的业务,在现有条件下,这家公司能不能胜任,最终顺利完成项目;对这家创业公司来说,什么样的项目会更适合他们;创业者如何能够得到投资人的关注,怎样才能让投资者相信他可以经营好这家公司,让这些残障人士有收入;还有他们想要拿到哪些订单,如何帮助他们把这样的想法传递出去等,这些都是摆在创业者眼前很现实的问题。可以说他们未来的发展之路会很艰难。

演讲教练培训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了帮助创业者打磨出一篇路演时的演讲稿,刘娟和团队教练很认真地了解了创业者的情况。虽然创业者是一位残疾人士,但是他很聪明,学的是计算机设计,平时自己的工作做得也非常好,每个月能有两万元的收入,他每月还会去参加残疾人机构组织的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的同伴要热爱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赚取一份收入。

然而他发现,绝大部分残疾人选择去做按摩这份工作,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一些身体情况比较严重的残疾人士,根本就没有工作可以接收他们。有一次他去做分享的时候,有一位患有脑瘫的女孩跑过来跟他说话,口齿不是很清楚,但是大概意思是能不能教她赚钱,她也想学习电脑。创业者知道,根据女孩目前的情况是学不会的,但是他依然耐心地开始教她,从最简单的开机和关机,到如何去打开一个网站,怎么点击到页面中去点个赞,正常人几分钟就能学会的东西,他教了三个小时对方才学会。

在一次分享会上,患有脑瘫的女孩又出现了,她特别激动地说自己通过互联网赚到了5块钱,而且还打开电脑进行了展示。正是这件事情触动了他,他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让这些残疾人可以养活自己,让他们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于是他来参加了此次创业大会,希望能够有投资者可以注意到他,能够给他资助一些电脑,可以让一些残疾人士通过互联网去学习设计、编程,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点赞工作等。他觉得对这些残疾人士来说,每一小步的迈出,都可以让他们找到更多的生存空间。

刘娟说:“创业者的故事很重要,尤其是作为残疾人士,为什么想要去创业一家公司,自己有哪些故事,我觉得这些话题都是演讲稿中最能出彩的地方。”这篇演讲稿,刘娟和团队教练一起打磨了好几天,在二十多分钟的演讲里,他们把创业者的故事和所遭遇到的艰辛,完完全全展现在了听众眼前。虽然只是一些过往经历的介绍,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和宏大的商业计划,但却流露出一位普通创业者的真情实感,他向听众敞开了心扉,也打动了现场的许多嘉宾。活动结束后,当地政府不仅给他资助了48台电脑,还给他提供了创业资金,还有一些公司把网络设计业务交给了他。

從“开垮”一家公司到成就它

演讲是一种技能,像游泳和开车一样,学会并不难,但是最关键的不是学的过程,而是去应用的过程。就像刘娟参与过的一个企业家竞选行业理事职位的演讲指导项目,企业家有5分钟时间给自己拉票。“我们看过他自己写的演讲稿,里面存在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演讲内容不接地气,读起来像是在朗诵诗词,还有一个问题是演讲内容缺少与听众的互动。”

这两种情况,会让演讲者自动跳进演讲的风险里。在刘娟看来,演讲不是去读完一篇演讲稿这么简单,演讲是要带有目的的,演讲者进行的是一场社交沟通,普通话不标准没什么关系,只要你的演讲内容编排合理,举的例子、讲的故事、使用的语言等,能够让听众产生一种代入感,进入你的演讲内容,然后再营造一种与听众互动的氛围,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演讲效果。

“不过演讲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打,提出的问题也特别僵硬,自己都觉得尴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行精细梳理,比如参与现场投票的听众,他们是不是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投票结果,他们都是哪些行业的从业者,他们想要得到哪些支持,要把参与整个活动的人具体化,可以在演讲中提到这些从业者,让他们产生一种参与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未来和演讲者做的事情是息息相关的。”后来我们的演讲方案成功了,这位企业家获得了现场最高的投票,成功当选了。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刘娟和团队教练打磨出的演讲稿都是创业者好的一面,如果遇到创业失败的经验,还能不能打磨出一份好的演讲稿,对刘娟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2020年10月,有一场大型创业者分享会在一家国际知名品牌音乐厅举办。能够在这个舞台上进行分享的成功创业者,即使不是上市公司的CEO,也是年收益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家。面对这样一场重要的分享会,刘娟和团队教练压力还是挺大的。

刘娟和团队教练所负责的其中一位企业家,是受活动主办方的特别邀请来参加活动的,他本人不是很想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因为他的公司现在还拖欠着员工工资,办公租金也要交不起了,与其他成功创业者相比,他完全是一个反面教材。

这样的演讲稿如何进行打磨,刘娟和团队教练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后来她发现,演讲真正体现的是一种送礼物的心态,就是把创业者的故事作为礼物分享给听众。在这个过程中,听众不一定真的在乎演讲者有多厉害,可以赚多少钱,有多么了不起,他们在乎的是演讲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有没有价值。“如果讲不了成功经验,我们可以进行反向思考,讲一讲创业中的失败教训。”刘娟说道。

当“如何开垮一家公司”这个题目亮相时,刘娟看到许多听众的表情是有变化的。她说:“通常在演讲活动中,听众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前面两三位演讲者的身上,后出场的演讲者相对来说会有点吃亏,但是如果有一场可以打破常规的演讲,产生标新立异的效果,甚至有出乎意料的开场白,也会重新吸引听众的目光。而公众场合的演讲,很多人喜欢把缺点和劣势藏起来不说,不愿意把过往的失败和困难说出来,怕这样会影响投资者,真正能够讲述自己失败经验的演讲者不多。”

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抛出来,实事求是,就是这样的一场演讲,获得的掌声却是最响亮的。这位创业者的态度也很诚恳,他之所以会创业失败,是因为公司在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当他把这个问题展现在公众面前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比如对于一些上市公司的创业者来说,他们也会反思自己的管理做得到不到位,公司的股权架构有没有问题,项目流程跟进是否顺畅等,他们会重新对自己进行审视,有了前车之鉴,未来可以避免重蹈覆辙。这就是一场演讲能够带给听众的价值和印象,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自嗨式行为。

通过演讲学习,参与演讲辅导项目,刘娟发现一些演讲技能与律师工作也会产生交集。比如在讨论案件、向客户分析案情、做案件汇报、开庭等场合时,都可以使用一些演讲技巧,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更清晰的想法,并且让非法律专业客户一听就明白律师的工作有哪些、案件的进展如何等,这样看待问题的视角也能更贴近客户的实际情况。

如今在律师工作中,当刘娟把自己的角色切换到演讲教练的身份时,她向客户了解的不只是案件情况,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负责人个人成长的经历,企业的文化和它运行的驱动力有哪些,让她跳出了法律人的思维来看问题,帮客户解决问题和纠纷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现在我已经彻底摆脱了专业律师不能成为专业演讲教练的困扰,这两种身份不仅没有冲突,还经常会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对于律师职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加分项。”

猜你喜欢
刘娟演讲者演讲稿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怎样写好演讲稿
消失的演讲稿
会计时的话筒
会计时的话筒
都是为了爱
Novel method to calibrate kinematic parameters for mobile robots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R134AAIRBORNE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