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组穴扣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7例

2021-03-26 23:15旭,佟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梅花针根型麻木

韩 旭,佟 云

(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北京 10003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中年人发病率可达50 %[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60 %~70 %[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CSR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周围继发性病理改变,累及相应神经根发炎甚至水肿,从而出现其对应支配区域疼痛、麻木和功能、感觉障碍的一类疾病,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3]。目前,CSR西医治疗方法以药物对症治疗、神经阻滞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以中医综合治疗为主,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等[4]。CSR的主要症状和患者直接痛苦来源为肩背部及上肢麻木症状,西医神经阻滞、手术治疗的方式见效快,但费用较高、患者依从性较差,中医针刺、牵引治疗方式温和但治疗次数过于频繁,往往需要通过住院实现。梅花针虽为相对小众的治疗方式,但应用已久,特别是对于局部麻木、疼痛效果显著,多用于治疗腰突、带状疱疹等疾病的遗留症状[5~6],具有治疗频度低、见效速度快的特点。本课题旨在研究其对于CSR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2017年~2019年期间,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可被2整除为治疗组,其余为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对照组32例,男11例,女21例。全部病例,平均年龄(47±2.7)岁,平均病程(2.68±0.56)a。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版《中国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及《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10版中2008年《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8]评定。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②颈部、肩胛骨内缘疼痛、发僵,活动受限,患者上肢沉重、握力减退;③腱反射异常,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肌萎缩,肌力减退;④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⑤颈椎CT示: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65岁;③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脑血管等内科疾病;④可配合进行梅花针、服药等治疗,无晕针晕血或感染类疾病;⑤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按规定完成疗程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但上肢症状不明显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并发其他如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等症状相似疾病者;④患有血液或精神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组穴选择:腧穴选取参照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9],选取风池、颈夹脊、天柱、曲池、手三里、合谷。并根据患者麻木部位,循经取2穴~3穴,腧穴定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10]。

以酒精棉球涂擦扣刺区域皮肤,酒精棉球消毒梅花针,操作者握持手柄末端,反复敲击相应穴位,以微感刺痛、酸胀、皮肤泛红或微有渗血为度,频率50次~60次/min,每穴2 min。之后针对患者主诉麻痛重点区域,以轻手法全区域密刺至皮肤泛红,尽量避免渗血,频率70次~80次/min,时间视区域大小约5 min~10 min。观察操作区域,待渗血干涸结痂,再次以酒精棉球消毒后结束治疗,嘱患者当日避免沐浴。每3 d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计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常规予颈复康颗粒及甲钴胺分散片口服,对于疼痛较重患者(VAS大于6),予美洛昔康片口服1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患者疼痛评价标准[11]

以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从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PI)三个方面对疼痛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3.1.2 对于生活质量评价[12]

以日本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从症状、体征、工作、生活以及手功能几部分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3.1.3 上肢皮肤感觉评价标准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肢体神经感觉功能综合评价方法[13]进行评估,根据结果分S0、S1、S2、S2+、S3、S3+、S4七个级别,治疗前后分别评价,达S4为痊愈,升高一个以上级别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计算总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Mcgill量表与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通过简化Mcgill量表和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以及肢体神经感觉综合评价方法对两组受试者治疗前以及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评分并统计学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量表与症状量表评分比较

3.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肢体神经感觉功能综合评价方法对神经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治疗组痊愈8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3 %。对照组痊愈4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典型病例

李××,女,43岁。因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1个月,加重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前来就诊前行腺苷钴胺注射治疗2周后行牵引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后因受风受凉后,出现症状加重,现右上肢麻木明显,放射至小指外侧,上肢抬高至头顶可略缓解症状。查:颈部棘突及旁侧压痛,压颈、牵拉试验阳性。颈椎X-ray检查示:颈椎曲度减低,少量骨赘生成,项韧带钙化,右侧椎间孔变窄。交代相关病情后,予梅花针治疗,穴至皮肤发红微微渗血,患者明显感觉颈椎疼痛改善,神经症状减轻。后治疗两次后,症状基本消除,遗留右上肢放射痛偶发,小指外侧麻木。改变取穴并针对小指外侧麻木区域行密刺治疗3次后,患者症状基本消除。指导患者颈椎保健操及注意事项后未再来诊。1个月后随访患者,诉恢复良好,颈部疼痛及上肢麻木症状未再发作。

5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以神经根刺激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主要症状为上肢麻木、放射痛以及感觉障碍,重者可出现肌力与腱反射异常。其发病机制包括外邪侵入、经脉痹阻、气血虚弱三种。如今治疗手段主要为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其中针对上肢的麻木与放射痛,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明显,故而如今临床研究多集中于此[14]。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神经营养药物修复神经损伤、非甾体类药物镇痛消炎,以及中成药缓解临床症状。物理治疗以牵引治疗为主。针刺治疗对于改善神经症状和血液循环效果明显,如今应用较多,取穴方法各有不同[15]。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应用针灸及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改善相对缓慢,特别是当患者症状大部缓解后,往往遗留局部区域麻痛症状(手指、前臂及肩局部皮肤)。此时仍利用针灸或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梅花针刺穴疗法,针感遗留更久,刺激明显且患者较易接受,同样可较为迅速地缓解症状,特别是针对局部区域麻木症状。由于其与针刺治疗方法类似,故而选取与之差异较大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试验观察。颈复康颗粒口服对于神经根颈椎病治疗有较明显疗效[16~17],对于症状较重者以甲钴胺营养神经、非甾体类药物口服镇痛、消炎[18]。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而从组间比较的情况可以看出,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梅花针是一种集合放血、浅刺、多针刺、围刺等多种疗法的综合性治疗方式,不仅有外治法作用直接、直达病所的特点,作用于局部可祛风散邪、通络活血、行痹止痛,同时又属于中医辨证论治治疗体系,因此还可以通过辨证选经、选穴并实施手法刺激,调理脏腑经气,调节阴阳平衡[19]。较之单纯的毫针刺,其刺激面积大,程度深,可覆盖症状顽固区[20]。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与针灸相似,通过刺激人体经络与皮部,辅助经气运行,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放血以疏导,通则不痛,去旧血以生新,鼓动阳气以卫外抗邪,从而达到去除病邪的目的。从西医角度出发,通过局部刺激,可扩张局部血管,刺激外周感觉神经纤维传入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等中枢神经组织,激活机体阿片肽系统产生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镇痛物质,从而缓解身体疼痛症状,改善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达到治疗效果[21]。

通过试验及临床实践总结,笔者发现,无论是梅花针还是传统针灸药物等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而梅花针扣刺的真正优势在于治疗后期,患者所遗留的局部麻木症状,以手部麻木为主,此时如继续要求进行针药治疗,无论从最终成效或患者接受程度上均不理想。而梅花针针对局部麻痛症状的明显消减作用,一般1次~2次治疗既能初见成效。梅花针除了扣刺组穴以及局部围刺、密刺以外,亦可根据患者麻木部位、循经脉走行进行扣刺放血治疗。

综上所述,梅花针组穴扣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疼痛、麻木等神经症状,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梅花针根型麻木
麻木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
无题(2)
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