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研究

2021-04-24 06:33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河流水利工程生态

王 培

广州市花都区河道管理所 广东 广州 510800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剧,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国家通过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有效解决饮水问题和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存在忽视,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在此背景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为发挥其更大的生态价值,需对其建设管理工作给予重视。

1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在对工程进行建设时,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需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经济和安全原则。生态水利工程作为一门系统化工程,对其进行建设时,要将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作为前提,根据水利学基本要求,对河流、湖泊的变化进行动态研究,降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需遵循风险小且收益大的经济原则,在对工程设计时,对外在因素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全方面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严格审查和评析生态系统,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保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

其二,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原则。自组织功能是生态系统的独有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态中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找到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实现自我进化与自我发展,使生态系统和种群之间建立一种协调关系。而水利工程在建设时,为提高二者的适应度,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原则,对生态环境中的物种进行细致化研究,在保证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建设工作。

其三,反馈调整式原则。生态系统作为时代下的产物,具有进化复杂、物种多样的特点,因其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方可形成,在对河流进行修正时,无法进行短时间内的修复,所以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要以成熟的河流结构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在考虑全生态要素后,对工程展开设计,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2 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2.1 满足生态环境恶化需求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主要是以建设水工建筑物,改造和控制河流的方式开展工作,虽然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由于没有对河流生态系统加以研究,过多重视人类社会发展,而忽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环境恶化问题逐渐显现,为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带来制约[2]。面对水利工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未来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将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二者进行协同,找到二者平衡的落脚点,将其作为当前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方向。

2.2 符合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可知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向多元方向发展,除其自身功能外,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为使单向工程逐步向具有生命特性的河流生态系统利用开发方面过渡,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双赢,需要对水利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2.3 实现生态系统循环的需要

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需对关键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具体开展时,将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放在首位,寻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将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结合,所形成的生态建设,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生态的良性发展。

3 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要点

3.1 合理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建设

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建设时,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将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前提,对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划方案。其一,在工程建设前,相关工作人员要到建设区域进行实地勘察,对河流水文特征、气候环境等进行全面调研,根据勘察结果,结合设计需求,在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等因素考虑到位的情况下,制定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其二,对于设计阶段所规划的内容,工程管理人员需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将生态水利理念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实现水资源开发和顺应自然的有机统一。其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于所设计的规划内容,要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细化,对存在不足的环节给予优化,确保所规划的方案不仅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同时还满足水利工程功能需求,实现环保和效能的双重价值。

3.2 科学运用生态新材料技术

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其建设质量起着决定性因素的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为实现工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需加强材料质量管理工作,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在生态化工程不断发展的当下,对于材料、技术要以环保节能型材料、工艺为主。例如生态石笼、绿化硅等生态材料(如图1),因具有无污染、操作便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中;钢坝闸、自动翻板闸等闸门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绿色化特点,逐步被应用,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3]。相关工作人员需立足于河流生态可持续建设,在原有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应用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的优缺点不断总结、分析,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基础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夯实基础。

图1 生态石笼图示

3.3 重视工程的岸坡防护工作

水陆交错带作为动植物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不仅可以维护动物觅食、栖息、产卵,还是保证生物多样性发展的主要发育地,其岸坡防护结构的设计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二者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对岸坡防护工程进行设计时,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核心目标,在确保工程安全性的基础上,将自然景观与岸坡工程进行协调,构建二者相适应的结构形式,使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例如,对比较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进行优化时,对于所选择的堆石主要以反滤性高、垫层结构显著的材料为主,对于柔性结构主要以多孔混凝土构件等透水性强的材料为主,为动植物的发育、繁殖、生存创造合适的场所。

3.4 采取合适的施工防护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周期长、工序繁琐的特点,对于周边环境和人们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制约因素降到最低。其一,对于动植物的栖息地,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对栖息地造成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其二,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动植物发育期开展,如必须在该阶段施工,要做好防护措施,对于特殊的物种,可以暂时将其安置在它处,施工结束后进行迁移。其三,对于所堆积的施工材料,需将其进行分类放置,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植被偏少区域存放,在施工结束后,遵循美观性、环保性原则,对取料场进行恢复,确保该处的植被可以正常生长,与周围景观达到一致。其四,为推进生态水利工程持续发展,要做好施工前后的监管和养护工作,借助信息技术、监控系统等先进软件,对工程进行动态监测,结合数据结果,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对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完善性。

4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分析

4.1 设置系统化工程开发目标

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时,因所处的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城镇相连,构成一个比较健全的生态循环系统,导致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管理工作带来制约,为使各方面关系得到有效协调,在施工前工程管理人员需对工程开发目标明确。例如,移民和耕地补偿问题作为工程建设中比较严峻的问题,如处理不到位,则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资源浪费严重,加大工程建设成本,并且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相悖,不利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二者协调发展。为改善这一问题,保证开发目标的适宜性,需提前对经济、资源等各项指标进行明确,对移民规模、耕地占用面积进行严格掌握,结合河流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范方案,确定所需要开发的面积及开发的力度[4]。另外,在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工程管理人员要做到统筹全局,立足于长远角度去看待问题,以持续推进的方式开展工作,在保证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实现经济、生态二者的可持续性。

4.2 健全生态环境的监测内容

对于正在建设的生态水利工程或已经建设完毕的水利工程,为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以环保标准为依据,结合实际环境的特点和需求,对生态监测实质进行补充,设置相应的环境项目监测指标体系,在现有自然观测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健全,增加生态观测点,确保可以全方位地获得各项数据,为后续水利工程的策划提供数据支撑。在对工程内容进行监测时,需建立完善的权责制度,对监测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以此提高监测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在发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例如,水污染问题(如图2),是当前生态环境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监测的内容,为提高水资源的净化能力,强化水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增加生态检查点的方式,为策划数据的精准度提供助力,在保证生态环境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化地改善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

图2 水污染图示

4.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工作人员作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核心力量,需对其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进行高度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对于工程的设计人员。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因设计人员的设计效果决定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方向,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生态水利工程在要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所以必须要求设计人员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对生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要素可以准确掌握,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

对于工程管理人员,需提高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其管理效能,利用动态管理模式,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规范性。在具体落实时,需加大其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其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并将经济、生态、法律等相关知识考虑到位,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

对于施工人员,在工程建设前,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将施工培训教育工作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在此阶段,对于生态环保意识需给予重视,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态意识融入在工程建设中,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平衡情况的出现。

4.4 完善规章制度和法律建设

受河流差异性因素的影响,每条河流都有各自的不同点,所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所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机制也存在着差异,为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需结合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工程的实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在对河道进行疏导时,因为设计工作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折线型设计,保证河道的天然性,为保证设计工作的严密性,需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将各项指标内容进行合理规范,为工作的落实提供制度依据;在工程结束后,制定系统化的评价体系,根据评估标准,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细化,展开全过程追踪与评价工作,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环节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的开展效果。另外,为提高环境保护效果,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作为基点,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审查,在提高对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生态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而生态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的一次升华,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保证其高质量落实,必须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质量,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推力。

猜你喜欢
河流水利工程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生态之旅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