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是怎样运输的

2021-08-02 04:51朱珠李娜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杨杨冰袋泡沫

朱珠 李娜

故事背景

泗洪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历史遗迹、遗址。区域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誉为“古猿化石宝库”。此外,它还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生态环境优美,有着“螃蟹之乡”的美誉。

国庆小长假回到幼儿园,孩子们热情分享着自己在假期的游玩经历,有的去下草湾看了化石,有的去吃了洪泽湖的大螃蟹,还有的欣赏了锣鼓队的精彩表演……外面的世界对孩子们来说那么新鲜、有趣,从他们的言语中,教师深深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浓厚兴趣和喜爱。同时,教师也在思考如何追随孩子的兴趣,将家乡丰富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支持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家乡资源,开展了“我的家乡”体验课程。

盘点资源价值

地方文化作为个体成长的独特环境,充满着浓郁的区域特征,是一种蕴含丰富教育意义的资源。 合理利用家乡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支持幼儿的发展成为全园上下共同探索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于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核心发展经验,收集、梳理、盘点家乡的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价值分析(见表1)。

基于对资源的价值分析,教师围绕假期游玩的话题与大班幼儿展开深入讨论,并进一步拓展到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想法。幼儿有的谈到自己看到的建筑:“我和妈妈去过古徐大桥,晚上特别美。”“我在下草湾看到很多化石,叔叔说以前有猿人呢!”有的谈到吃到的美食:“我姥爷家是穆墩岛的,家里还有船呢!每次去都能吃到好吃的螃蟹。”“我家的螃蟹是小姨从乡下带来的,还用一个草一样的东西包着。湿湿的,很神奇。”有的说起自己听到的声音:“我看了锣鼓表演,锣鼓的声音真大呀!”“我在公园听到爷爷奶奶们唱泗州戏。”还有的观察到身边的环境:“我去了洪泽湖湿地公园,那里的荷花有好多种颜色,白的、粉的、黄的,可好看了。”……

统计幼儿讨论的话题,教师发现他们谈论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美食、建筑以及有声有色的场面上,且停留在较为粗浅的感受和认识中,缺乏对事物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关于泗洪,幼儿还知道些什么?他们还想了解什么?又可以了解些什么以及如何了解?考虑到不同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需要,我们决定先让他们投票选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成兴趣小组一起讨论、探究。最后,湿地荷花、下草湾猿人和洪泽湖大螃蟹从众多话题中脱颖而出。接下来,教师将介绍孩子们探究洪泽湖大螃蟹的故事。

由螃蟹的包装引发的讨论

螃蟹组的孩子们对谈话活动中有人提到的用草一样包裹螃蟹的东西十分好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书涵:这个像草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

丰丰:湿湿的,还能吸水?

杨杨:我们家吃的螃蟹是用泡沫盒包的,不是草。

奕涵:为什么螃蟹还要包起来呀?

子涵:是不是容易坏?

丰丰:怎么把螃蟹送给远方的叔叔?

从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包装螃蟹的材料有许多疑问:像草一样的包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用泡沫盒和湿湿的“草”来包螃蟹?与此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探讨到运输螃蟹的问题:怎样将螃蟹送到比较远的地方?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教师没有立即解答,而是让他们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一起梳理。梳理后发现,大家对“螃蟹是怎样运送到各个地方”更感兴趣。于是,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供的计划表展开讨论,将自己想要探究的对象、问题和行动计划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分组收集信息

明确要探究解决的问题之后,第一个现实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怎样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呢?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涵涵说姥爷在养螃蟹,可以去找姥爷问一问;丰丰说可以上网查一查;杨杨说自己来幼儿园的路上经过一个水产城,去那里也能找到想要的答案。于是,孩子们决定分成三个小组去收集信息。第一组:走访小组。涵涵决定去姥爷的螃蟹养殖基地看一看,向他了解基地里的螃蟹怎样运输到其他地方。第二组:网络信息组。丰丰和希希决定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了解螃蟹是如何运输的。第三组:实地调查组。杨杨和其余的两个小朋友相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水产城探访,观察并询问,了解卖螃蟹的商户或者买螃蟹的人们是怎样将螃蟹运到更远的地方的。明确各自的任务后,各小组便积极行动起来,并约定三天之后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

小组分享信息

孩子们经过实地调查、上网查询信息和走访,收获了很多消息。三天之后,大家就寻找到的信息进行了分享。

涵涵:姥爷家的螃蟹都是直接装进水箱,然后运到我们这里的水产城。

希希:我在网上看到,螃蟹都生活在水里。

丰丰:网上说把螃蟹运到近一点和远一点的地方,方法不一样。而且不能让螃蟹死掉,因为死掉的螃蟹有很多细菌,不可以吃。

弈涵:我们在水产城,看到很多泡沫盒和纸箱。老板说这些都是用来包螃蟹的,然后用汽车、飞机送到很远的地方。

杨杨:我还看到了星辰说的湿湿的草。老板说那个叫蒲包,也是放螃蟹的。

通过走访和调查,孩子们了解到更多有关运输螃蟹的信息,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梳理出以下三点内容:1.人们不能吃死掉的螃蟹,运输的时候要保证螃蟹鲜活。2.不同的距离有不同的运输方式,距离近的可以用装有水箱的车运走,距离远的可以将螃蟹用蒲包或泡沫盒包起来,再通过汽车和飞机运走。3.蒲包、泡沫盒、纸箱都可以用来包装螃蟹。

再访水产城

总结完这些信息后,孩子们随即产生了新问题:是不是把螃蟹直接放在泡沫箱、纸盒或蒲包中,就可以运输了?螃蟹会爬的,爬来爬去怎么办?

帶着疑惑,大家决定一起去水产城寻找答案。来到水产城,孩子们看到来来往往的运输车、打包好的生鲜货物、忙着捆扎螃蟹的人们……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们带着问题而来,迫切地想要寻找答案,因此平日里也能见到的景象在此刻变得与众不同,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敏锐了。很快,孩子们又有了新发现:螃蟹为什么要用绳子捆着?每个装螃蟹的纸盒中都有白袋子,摸起来凉凉的,它们是什么?带着问题,孩子们开始向商户了解情况。通过商户叔叔阿姨的回答,孩子们了解到,螃蟹运输分为短途和长途,如果路途比较近,就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方法,把螃蟹捆扎后放入蒲包或竹篮中用汽车运走;如果路途较远,就要把捆扎好的螃蟹放进泡沫盒,再加上冰块来控制温度,用飞机运走,这样螃蟹就不容易死掉。孩子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纷纷向商户叔叔表达感谢。

哪种运输方式能让螃蟹活得更久

回到教室后,大家对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做了梳理、修正和总结,得出两点结论:1.短途运输可以用水箱和蒲包存放螃蟹。2.长途运输可以用加了冰袋的泡沫箱和纸箱存放螃蟹。这时,子涵提出新的问题:哪种方式可以让螃蟹更加新鲜?这个问题顿时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有的说用水箱更新鲜,因为螃蟹生活在水里;有的说用加了冰袋的箱子更新鲜,因为温度更低。大家各有各的理由,谁也不让谁。教师鼓励他们寻找办法验证自己的结论,于是子涵和杨杨周末走访了养殖螃蟹的农户。通过农户叔叔的回答,他们了解到水箱、蒲包和加了冰袋的泡沫箱都能让螃蟹保鲜,其中加了冰袋的泡沫箱可以让螃蟹更加新鲜、美味,因为泡沫盒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挡外面的空气,冰袋能让螃蟹处于比较稳定、低温的状态。有了这些方法,洪泽湖的大螃蟹就可以运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喜欢吃螃蟹的人们随时品尝到新鲜的美味。

不僅如此,为了进一步验证这几种存放方式对螃蟹的影响,教师在班级开设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区,让他们通过对螃蟹的直接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和结论。涵涵的姥爷也十分支持我们的活动,给班级送来了一些螃蟹、泡沫盒、冰块和蒲包。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把螃蟹放到三个实验区(水池区、冰袋泡沫盒区、蒲包区)展开观察。每天一早,孩子们来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螃蟹,比较螃蟹的变化。

第一天的观察

杨杨:看,泡沫盒里的螃蟹在吐泡泡,水里的螃蟹喜欢爬来爬去。

奕涵:湿蒲包里的螃蟹也在吐泡泡呢!

子涵:它们都是深绿色的,看着还挺开心的。

新一周的观察

杨杨:快来看,水池里的螃蟹不爬来爬去了。

奕涵:蒲包里的螃蟹也不吐泡泡了。

希希(用手指摸了摸蒲包中的螃蟹):我来摸摸看,有点软软的。

子涵:泡沫盒里的螃蟹还在吐泡泡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组螃蟹的状态也有了不一样的变化。实验区的创设让幼儿通过对比观察的方式,发现了螃蟹爱吐泡泡的生活习性,触摸到螃蟹外壳软硬的变化,最终发现装有冰袋的泡沫箱能让螃蟹存活得更久。孩子们兴奋地在观察表上记录着观察结果,亲身感受到不同存储方式的效果,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在一次又一次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享梳理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形成了初步探索——分享梳理——形成经验——验证结果的探究模式,并在查找资料、走访螃蟹养殖基地、参观水产城、与商户和养殖叔叔的对话中,加深和丰富了对家乡文化的认识、思考和感受。

在泗洪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丰富的资源等待我们去挖掘,比如空心挂面、双沟酒、泗州戏、天岗湖锣鼓等,我们的探究还在继续……

教师的话

幼儿园课程不是封闭的文本,而是一个开放的实践系统。小到幼儿身边的一草一木,大到幼儿所在的社区、身边的文化机构以及这片区域、这个城市(乡镇),都可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对幼儿园课程而言,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直观感性的资源,越具有教育价值。在“我的家乡”体验课程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和看法。随着幼儿间讨论和对话的深入和细化,话题不断丰富,问题也不断增加,更加激发了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而教师也在倾听中了解到幼儿的需求,进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

“我的家乡”体验课程关注幼儿与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互动和联结,帮助幼儿以探索身边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查水产城、走访螃蟹养殖基地、询问养殖农户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在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幼儿在与环境真实的互动中萌发了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进一步形成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在与社会中的人、事、物的接触和对话中,帮助幼儿走出幼儿园、来到外面的世界,将探索、发现的“眼睛”拓展到生活的更多领域,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过程中,实现经验的螺旋式上升。

猜你喜欢
杨杨冰袋泡沫
废弃的泡沫盒
抗日小英雄杨杨
家里多余的冰袋怎么处理
杨杨和希希
深山藏古寺
保鲜冰袋安全吗? 用完之后怎么扔?
有趣的泡沫小实验
泡沫轴使用有门道
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