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 教师支持的路径探析

2021-08-02 04:53王倩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材料体育幼儿园

王倩

幼儿园体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还能让幼儿释放负面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混龄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一定的体育活动时间、区域内,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主地选择,以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水平和社会性水平的活动。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对于实现“育体”与“育心”的融合、幼儿互动与发展评价的多元化和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具有积极意义。[1]为了保障其科学性,教师的角色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的困境,结合教师支持的内在逻辑,探究该活动中教师支持的有效路径。

一、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困境透视

1.活动推进的规则性需要加强

保障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开展的秩序性,活动规则的建立是重要前提。然而,面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规则的制定让教师们陷入窘境。如果无法树立一个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共同进行体育活动的框架性规则,则会导致活动欠缺可控性。当规则意识变得淡漠或者对冲时,不仅教师的指导变得愈发困难、无的放矢,幼儿之间的交际和互动也会产生混乱。长此以往,混龄体育活动或是在高压的规训下变成了教条式的集体“舞蹈”,或是在凌乱的操场上演变成一出“闹剧”。上述两种情况皆不能实现混龄体育活动的初衷,反而会诱发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解决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规则性问题是幼儿教师应该省思的关键。

2.活动阶段的衔接性仍有不足

在一项关于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显示: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可分为适应期、探索期、稳定期、拓展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及注意事项,需要实施不同的推进策略。[2]然而,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对混龄体育活动的认知较为局限,往往停留在开展好当前活动的狭隘视野中。囿于认知和素养的局限,许多教师在维护活动时已经显得疲于奔命,更无从谈及衔接好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这使得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变得即兴化、流程化,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之间的呼应。这种对活动发展阶段有意无意的忽視会导致教师指导能力的弱化,使得该活动的开展效果难以为继。这种阶段间衔接性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活动质量。

3.活动过程的互动性亟待优化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和其他幼儿园活动一样,存在着频繁的人际互动。在幼儿园的其他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相仿、发展水平接近,这种人际互动往往不容易出现问题。然而,在混龄体育活动中,由于经常会产生肢体接触和竞赛性比拼,这就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倾向于组团合作。这种组团式的人际互动不仅会损害幼儿间的友谊建立,还会阻碍活动的顺利推进。在户外混龄体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许多教师忽视了幼幼互动、大带小的教育价值,影响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3]此外,当教师在对不同年龄的幼儿给予帮助和支持时,很难分出身来进行面向全体幼儿的互动。这种师幼互动的断层容易影响二者了解彼此的动态,从而使得混龄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支持的内在逻辑

1.以儿童为中心的指导原则

在混龄教育的生态中,教师应当回归学前教育“以儿童为中心”这个原点,重新发现幼儿教育的生态性和建构性,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和使命担当重新检视和促进幼儿教师角色转型。[4]在幼儿的家庭和社区生活中,混龄活动随着自然群落的游戏消弭而趋于衰落。[5]因此,幼儿园要以儿童为本位,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幼儿园这一场域中的自主性和群体性。在不同规则的调和下,首要的原则就是关爱每一个幼儿,尊重并接纳他们身上的差异。在体育活动中,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很多不同的问题,教师必须视幼儿为有自主活动能力的独立个体,给予他们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教师需要从内心真正接受幼儿对区域、器材和玩伴的选择,在活动中主要以协同作业的角色出现。当幼儿选择独立或结伴活动时,教师不能仅凭自己的意愿干预幼儿的决定,而是要在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呵护幼儿的身心发展。

2.以混龄为媒介的指导方向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既不能脱离混龄谈体育,亦不能脱离体育谈混龄。幼儿园混龄教育对幼儿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均有重要影响。混龄教育以“同龄为主、混龄为辅”,在分析课程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实施课程、结果评价等环节来实现。[6]混龄教育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应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彰显,更应该以“组合拳”的形式破除该活动开展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以混龄为媒介,达成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的理想目标,教师应洞悉混龄教育的本质,即系统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当教师以幼儿的发展层次为指标,明晰各阶段幼儿的普适性特质时,凭此为依据来制定的教育目标便是合理科学的。为了保障活动的效果,教师在创设适宜混龄幼儿的环境时,不仅要细心观察幼儿,更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教师也要坚持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关于混龄教育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智慧,为日后开展丰富多样的混龄体育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材料为抓手的指导要领

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多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因此活动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常规的思维中,教师要懂得为幼儿精心挑选甚至制作适宜的活动材料,及时投放并更新区域内的材料。但是体育活动的材料往往以户外的运动器材为主,此类材料迭代更新的成本较高、耐用性较好,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以同样的材料变换出多样的玩法。实际上,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即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因此,以材料为抓手是教师开展活动应有的专业素养,更是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实现更好成长的有效手段。这种基于材料的行动逻辑其实是建立在人际互动之外的“人—物”互动。相比于人际互动时的灵活沟通,许多教师认为材料是死板僵硬的,难以为幼儿提供新鲜及时的反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教师在活动支持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采用“组合、拆分、多人与单人相结合”等形式来丰富材料的可玩性,从而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意义以推进幼儿的深入发展。

三、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支持的路径构想

1.突出体育元素,在顺应中支持幼儿

混龄体育活动有其独特性,体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殊途同归的是:体育活动也是一种需要教师顺应幼儿意愿、以幼儿为本位的幼儿园活动。但这种顺应绝不是放任,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包容。教师要包容幼儿在体育活动的“失败”,懂得换位思考,给幼儿提供合适的帮助。因此,混龄体育活动的特质主要可以归结为规则性、创造性和挑战性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就活动规则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商,并在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敦促幼儿恪守规则。其次,教师要在活动中仔细观察,并适时适度地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让他们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最后,教师要学会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思维,为幼儿搭建“鹰架”,引导幼儿去挑战更具难度的目标。体育活动本身便具有灵活性,再加上混龄的特质,活动会变得更具层次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让顺应成为“渠间涌流”的自然之态。

2.关注混龄差异,在尊重中支持幼儿

当前,混龄教育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状态,相关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的认知、情绪、社会性等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但在实践中存在理论研究薄弱、家长认识不足、课程资源匮乏等问题,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在混龄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知识和儿童发展的认识、对于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理解均有别于传统的同龄教育模式,从而对传统的幼儿教师角色提出了挑战。[8]混龄教育要求幼儿教师放下权威者的姿态,成为一个虚心的学习者,努力捕捉幼儿在活动中体现出的差异。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差异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和教育的契机,教师应有意识地整合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前提下因时、因地制宜地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由于混龄体育活动中不仅幼儿存在年龄的差异,同龄的个体之间也存在各种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尊重、善待和利用这种差异,让混龄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教学相长、师幼共进的渠道。

3.巧用开放性材料,在引导中支持幼儿

开放性材料是指幼儿在活动时可以移动、操作、控制和改变的物件和材料。开放性材料因其具有开放性,而更适合具有不确定性、充滿学习渴望的幼儿来使用。因此,在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开放性材料,帮助他们更投入、更灵活地进行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尽情发挥想象,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使其认知、思维和身体技能都获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幼儿园的材料用途单一,限制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想象。有的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投入看似丰富的材料,但其实材料层次性不明显,反而让幼儿无所适从。为了激励幼儿在混龄体育活动中大胆探索更多玩法,应当充分利用开放性材料的丰富价值,为幼儿创造性地操作留出一定的空间,从而支持幼儿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时,教师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衔接性和互动性,推进混龄与体育这两项元素在统一化活动中相得益彰。为了保障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教师要仔细观察,提供适宜的材料,审时度势地予以幼儿必要的鼓励与支持,从而促进良性师幼互动的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加健全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大琴.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体育活动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7,(04):67-69.

[2]张莹,陈若阳.幼儿园混龄体育游戏发展阶段及推进策略[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版),2021,(04):39-43.

[3]马洁.幼儿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指导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20,(05):93-96.

[4][8]郑淮,罗伟.混龄教育模式下的幼儿教师角色期望与角色转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85-90+190.

[5]袁婷婷.重建幼儿混龄游戏的理论基础及现实途径[J].教育探索,2016,(03):75-78.

[6]葛晓英.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组织形态与课程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1):64-66.

[7]张蕊.混龄教育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89-92.

猜你喜欢
材料体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可爱的小瓢虫
我们的“体育梦”
材料
摇摇鹅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
幼儿园私家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