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

2021-08-02 04:51胡文文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1年6期
关键词:皮球户外活动幼儿园

胡文文

学前阶段是幼儿身体和动作技能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充足、有效的户外活动是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但有些幼儿园在户外活动开展中存在如下问题,致使户外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为此,提出相应对策,探讨提高户外活动质量的有效路径。

问题1. “完成型”户外活动,运动体现在作息表上

教师对幼儿户外活动的认识不足,机械地执行《幼儿园一日作息表》,不能很好地保障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某幼儿园在8:30-9:30、10:30-11:00和15:10-16:00分别安排了户外活动,但8:30-9:30还有幼儿陆续入园,并不能真正保证所有幼儿的户外活动;10:30-11:00时间比较短,再者餐前不适宜开展剧烈运动,户外活动可能就草草了事;15:10-16:00适合幼儿户外活动,但也受制于天气、场地等外在因素。显然,教师如果机械执行上述户外活动时间表,就难以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质量。

问题2.“高控型”户外活动,运动限定在“安全线”内

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较差,在户外活动中常会出现摔倒、被活动器材打到、和同伴相撞等情况。有些教师担心户外活动时发生安全事故,高控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只是象征性地让幼儿在户外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规则和纪律将幼儿限定在“安全线”以内。

问题3.“放任型”户外活动,运动流于随意

在给幼儿讲好户外常规、分好器械之后,有些教师就让幼儿自行开展户外活动,至于幼儿是否想玩、怎样玩、玩得如何等,则不管不问。教师放任幼儿的户外活动,不观察也不指导,不对幼儿的户外活动予以回应和支持,致使幼儿的户外活动过于随意和自主。

針对上述问题,为了保证幼儿一日户外活动的质量,笔者建议幼儿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对策1.坚持动静结合原则,统筹安排户外活动时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为此,幼儿园应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比如:上午开展晨间活动(30分钟)、早操(15分钟)、户外活动(30分钟),下午安排幼儿饭后散步(15分钟)、户外活动(30分钟);每个户外活动时间段安排的活动内容要有所区分,确保幼儿的户外活动丰富多彩。

对策2.创新户外活动,支持幼儿自发自主

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时,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户外活动环境,减少教师的“高控”行为,让幼儿自发自主地融入其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新户外活动的玩法,使各种户外器械的功能得以充分挖掘和运用,甚至做到一物多玩。以皮球为例,小班幼儿可以“自抛自抱”“面对面滚球”“加个羽毛球拍赶小猪”等方式玩皮球;中班幼儿可以用“拍皮球”“相互抛接球”“双脚夹球走”等方式玩皮球;大班幼儿可以“运球接力”“点数拍球”“两人背对背夹球”等方式玩皮球,激发幼儿玩的兴趣。户外器械往往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活动需求适时自制一些户外器械。比如:把易拉罐制作成“梅花桩”,练习幼儿的平衡力;将可乐瓶制作成“球瓶”,让幼儿玩“打保龄球”游戏。

对策3.细致观察幼儿活动,做好户外活动指导

教师对幼儿的户外活动不能“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而应细致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对户外活动的方式、活动量、活动中存在问题等进行记录和分析,并适时地进行指导,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器材和活动指导策略。比如:中班跨越区里的跨栏高度是固定的,幼儿在活动前对其非常有兴趣,都想试一试,然而尝试之后,只有个子较高、能力较强的几名幼儿能成功地跳过去,大部分幼儿不是摔倒了就是没法跳过去,他们的兴趣马上就降低了。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跨栏高度或指导幼儿用跨、钻等其他方法来玩跨栏。

幼儿往往会因某种户外活动过于简单或困难而积极性不高,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式、竞赛式、模仿式、合作式等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幼儿对该户外活动的兴趣。比如:小班幼儿在垫子上练习爬的动作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戴上各种动物的头饰,让幼儿模仿动物爬;大班幼儿的户外“接力跑”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分组比赛,不仅能活跃活动气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猜你喜欢
皮球户外活动幼儿园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拍皮球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爱“上”幼儿园
户外活动开始啦
拍皮球
我错了(二)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