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方案设计

2021-09-16 08:24丁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上篮单手运球

丁磊

(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高校体育的选项课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是学校公共体育的中心环节,篮球是我国群众普及性、基础性、开展性、趣味性较好的项目,篮球选项课也是学校公共体育的热门课程。篮球是集跑、跳、投为一体的对抗性项目,学习与运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竞争、拼搏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团队作风,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1 教学背景分析

1.1 教学内容分析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俗称三步上篮,是公共体育篮球课的必考项目,是篮球运动中最具普及性和代表性的篮球技术。掌握好这项技术能为学生课后练习篮球和参加对抗比赛打下良好基础[1-3]。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练习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学生心肺功能,使更多学生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4]。熟练地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并参与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机智果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篮球运动以养成科学、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5]。掌握好行进行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对运球的娴熟、投篮的强化具有辅助性作用[6],不仅能巩固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行进间运球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为今后学习行进间各种运球上篮技术做好铺垫。

1.2 学情分析

施教对象是2019级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191班的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熟练的篮球基本技术和专项体能。该课程为第8次教学课,前7周学习了行进间运球和单手肩上投篮2项内容,学生初步形成了球感,这为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奠定了基础。

1.3 教学场地器材分析设计

1.3.1 示教板

在示教板上提前画出练习组别所在场地,指出每个组练习的起始线路,让学生快速、规范、有序地执行练习任务,让整个练习过程更为高效。

1.3.2 标志桶

沿行进间跑篮路线放置2个标志桶,提示学生上篮的歩点和步长,掌握“一大二小”的步法重、难点。

1.3.3 对抗垫

行进间运球上篮“高跳”练习过程中,教师持对抗垫在第2个标志桶处引导学生全力向上跳起,突破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高跳”难点。

2 精准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1 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

2.1.1 认知目标

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如何在对抗比赛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记住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重点;理解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全身协调发力难点。

2.1.2 技能目标

75%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20%~30%的学生熟练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动作且具备较好的动作质量。

2.1.3 情感目标

学生能按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讲并学会思考,逐步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情绪饱满,能相互鼓励。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互助精神。通过组间合作和竞争引导学生遵守规则,树立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2.1.4 负荷目标

70%的学生平均心率为120~130次/min,最高心率为120~140次/min,练习密度为60%左右。

2.2 教学重难点

2.2.1 施教重点

“一大、二小、三高跳”脚步动作。

2.2.2 教学难点

运球、跨步、起跳、举球到投篮的动作衔接流畅及上下肢协调是教学的难点。大部分学生缺少一定的技术基础和运动能力,身体的协调性较难支撑组合技术的统一连贯性。

2.3 教法学法

2.3.1 教法

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纠错法、比赛活动法。

2.3.2 学法

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分组学习,努力模仿,积极参与,踊跃回答教师问题,通过组间合作探究学习。

2.3.3 教与学的注意事项

准备阶段目的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水平,机体适应承受大负荷强度的需要,提高体温和机体代谢水平,降低肌肉的黏滞性,预防运动损伤。身体素质练习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从而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并使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锻炼理念,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 教学程序设计

3.1 新授课导入阶段

3.1.1 施教环节

整队集合,小结复习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单手肩上投篮与行进间运球结合起来是什么”,引出学习内容。

3.1.2 学习环节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1.3 施教意图

通过多次提问,了解学生技术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新课环节。

3.2 技术讲解示范阶段

3.2.1 施教环节

第一遍示范建立学生本体感受;第二遍分解示范讲解技术结构重难点;第三遍示范讲出技术使用时机。

3.2.2 学习环节

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解踊跃发言。

3.2.3 施教意图

通过讲解动作运用时机,让学生明白所学技术在实战过程中如何运用,让学生边听、边看,高效地在头脑里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特征,同时使学生明白正确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运用时机,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住动作重点,明白需突破的难点。

3.3 徒手原地练习阶段

3.3.1 施教环节

教师示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分解教学:原地脚步动作学、练。

(1)无球原地小碎步跑,听哨音,学生进行跨“一”步练习。

但凡战争,不论内外,遭遇涂炭的都是百姓。太平军在皖南和清政府的战役打了十年。十年后,皖南人烟荒芜,处处断壁残垣。

(2)无球原地慢跑中练习“一大二小三高跳”。

(3)原地2次慢速运球完成合球跨步、跨步起跳和起跳举球的手脚动作。

3.3.2 学习环节

该环节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脚步动作,学习过程中按照教师要求大声喊出1、2、3。

3.3.3 施教意图

通过分解教学法,对徒手跨步合球、合球跨步、跨步蹬跳3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跨步起跳时大声喊出1、2、3,使其牢记并突破“一大二小三高跳”的重点。使学生在2次慢速运球中完成合球跨步、跨步起跳和起跳举球的手脚动作,养成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良好的跨步习惯。

3.4 行进间运球跨步练习及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阶段

3.4.1 施教环节

准备示教板。在示教板上画出练习组所在场地,指出每组练习的起始线路,让学生更为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意图,从而使练习过程更为快速、规范、有序。

学生沿“直线”持球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持球运球非上篮练习(4组);沿“波浪线”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上篮练习。地上摆2个圆锥桶,作为合球跨步、跨步起跳的合球与起跳点(练习队形见图1)。

图1 行进间运球及上篮练习图

3.4.2 学习环节及队形

学生应重点感受跨步合球时机及全身协调发力本体感受。

教学过程中,标志桶和仰卧垫作为辅助道具。标志桶沿上篮角度放在地上让学生沿标志物跨步来解决“一大二小”的合球跨步问题,教师持对抗垫在上篮练习场地第2个标志桶处引导学生做全力向上起跳动作,突破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高跳”难点,并在此过程中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3.4.3 施教意图

通过重复法、徒手体验法、分组法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促使学生熟能生巧,解决运球过渡上篮流畅性问题,使学生体会并掌握起跳充分、上下肢协调充分伸展的难点。

通过无筐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体会上篮过程中的重难点。

通过组建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品德。

3.5 趣味比赛阶段

3.5.1 施教环节

规则:步伐踏错扣3分,起跳不充分扣2分,未上进篮扣1分(由教师现场评定20名学生,从100分向下扣),分数最少的小组加练10个深蹲跳。

3.5.2 学习环节

4个小组每组出5名学生进行“大比武比赛”,每人1次,分数最低的一组加练10个深蹲跳。

3.5.3 施教意图

通过比赛法检验学生练习效果并深化练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敢、团结、互助的精神和竞争、拼搏的意识。

3.6 优秀生示范及评价

3.6.1 施教环节

教师邀请2名优秀生示范,其他学生踊跃发言评价两人的动作技术质量和效果,思考自身不足的地方,并进行纠正。

3.6.2 学习环节

学生踊跃发言评价某学生做得好的地方。

3.6.3 施教意图

通过榜样示范法和表扬法,增加优秀生的自信,给其他同学树立目标。

通过对比法和提问法,引发学生思考在初学阶段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环节。

4 结语

该课程重点教授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大、二小、三高跳”的脚步动作,且基本能做出完整的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该课程学习后,还需要2节复习课来巩固身体充分伸展、上下肢协调发力的难点。课后布置“写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要点”的作业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为下节课的复习与篮球比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上篮单手运球
完形填空一则
初中篮球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教案
高级巡逻战术之单手开枪的无瞄准射击技术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篮球突破上篮的技术、配合及训练研究
“双人运球”乐翻天
能解放双手的雨伞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如何教“三步上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