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1-09-16 07:55沈胜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现代化育人特色

摘要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现代化视域下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面临新的目标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给基础教育学校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教育现代化,我国学校治理必须遵循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学校制度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四大价值取向。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学校治理  治理体系  价值取向

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所提出的新要求。为有效解决学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合理化、科学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方面下功夫。

一、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教育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背景下,立足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针对我国教育发展基本状况,适时提出的一种教育决策。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需要。第一,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在学校治理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治理思想之下,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增强,学校在人力资源、时空和信息资源的配置上更具有能动性。第二,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以现代化的标准完善学校治理过程,有利于促进治理行为的规范性。这样,才能以制度的力量约束师生治理参与行为,规范师生双向教学活动,以规范性促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三,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学校在治理方式上加强有序和有效的改进,这有利于推动学校不断优化整个治理过程。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学校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政策杠杆方式、制度方式、经费调节方式、信息技术方式等多样化治理方式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四,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学校面向现代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的分享互动,这也有助于加强学校治理信息的及时传达和治理结果的及时反馈,有助于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时改进,推动学校治理的科学性,进一步提升治理的效果。

二、加强教育现代化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路径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对美好教育的期盼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教育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的实现。

1.以教育现代化为导向,构建基础教育治理发展的新生态

当前,学校的应试教育导向使得学校教育功能异化,影响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差距。要有效解决这一影响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以教育现代化为导向,加强基础教育质量和效益建设,让基础教育回归到育人的轨道上來,构建基础教育治理发展的新生态,切实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着力于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推动学校治理的法制化

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下,学校治理的法制化倾向越来越凸显。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推动学校治理的法制化,是构建我国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策略,更是具体落实依法制国基本方略和有效实现教育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以教育现代化目标,通过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法治手段与方法,进一步推动学校树立法制理念,全国提升学校治理总体水平。同时,依法制教是推动基础教育治理科学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各级政府要积极倡导依法办学、依法制教、依法制学的教育管理理念,切实扭转和解决基础教育中“法制空虚”的根本问题,切实提升政府部门在学校教育法制建设中的参与作用,进一步强化其引导与监督功能。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也需要加强内部法制体系建设,以教育现代化为抓手,全面促进各级学校加强法制建设,积极落实学校的法制化办学意识。在法制化要求下,学校也要进一步加强校内激励举措和建立有效的问责追责制度,以保证学校法制建设落到实处。

3.以教育现代化为抓手,健全学校治理中的约束与问责机制

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评价方式,过多的“形式化”检查已影响到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以现代化为抓手,健全学校治理中的约束与问责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将提升教育质量的任务落到实处,有效整治教育教学中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1],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对学校管理者或教师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要进行有效的问责,以此来推进学校治理活动的规范化。

4.以教育现代化为动力,加强学校治理活动中的合作机制

教育现代化要求之下,学校治理活动是一个多元主体合作的过程。具体来说,要加强政府部门参与治理的作用[2],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为学校治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学校管理者要加强自身治理能力的培养,作好学校发展的宏观决策,积极推动全体教职工加强治理理念,认可学校治理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学校各项治理活动中来。学生要通过自身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努力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积极参加锻炼,为学校治理提供思路。家长和社会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治理活动中来。只有多元主体共同合作,才能逐步建立学校治理的新秩序。

5.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加强学校治理活动中的教育供给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升我国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实现优质化的教育公平,提供高质量、有保障性、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供给途径。随着教育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着力从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需要出发,加强教育公平,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缩小区域、城乡,甚至校际教育差距,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必须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化供给。

6.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提升大数据时代学校治理活动中的教育信息化

新时代基础教育治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多元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因此,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导向,有效加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管理中的运用,处理好传统数据库中不能解决的海量信息收集与资源共享问题。另外,还要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推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技术与手段,为学校治理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保障,以此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管理技术水平。

三、面向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价值追求

面向教育现代化这一新的目标,学校治理问题已经出现了一些新形势和新变化,有必要明确当前我国学校治理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

1.坚持育人为本

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下,要达到提升学校治理的根本目标,促进学校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首先,育人为本是我国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育人活动,只有加强育人工作,把人才培养工作做好,扎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学校应有的治理水准,使学校保持良好的声誉和发展势头。其次,育人为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材,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之参与学校治理,最终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教育现代化学习者、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坚持育人为本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加强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上的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教育发展规律的根本要求。

2.坚持科学发展

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下,学校治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在学校治理过程中,注重学校治理目标的科学性、治理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治理结果的有效性。首先,学校必须树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目标。治理目标是学校治理的总方向、总方针,是开展学校治理活动的总原则。学校治理的目标设置要综合考虑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充分发扬决策民主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考察和科学规划而设定。学校治理目标的大小要适中,既不能设置过于空洞的“海市蜃楼”式的治理目标,也不能设置可有可无的、对学校治理发展没有推动性的目标。其次,坚持科学发展,还意味着学校治理必须注重治理手段与方法的合理性。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治理不同于传统的学校管理活动,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化手段来处理学校发展事务,必须采用多元化手段与方法,包括政策杠杆的方法、经费控制的方法、激励的方法等。通过灵活地采用治理方法,最终促进学校治理的科学发展,逐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3.坚持学校制度建设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实施过程中,必须以制度建设统筹学校的全面发展。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根本需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约束,提升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促进教职工和其他多元治理主体在学校治理中的真正参与,促进学校发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其次,坚持学校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构建明晰的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根本需要。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学校治理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明确分工,加强责、权、利配置的基本性规定,为学校治理活动的全面推进作好铺垫。当然,学校制度建设也是学校各项事务有效运转的“催化剂”,以制度建设作為推动,学校的治理活动才能做到协调兼顾,才能使治理效果能得到保障。

4.坚持特色发展

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学校治理必须坚持特色发展原则,以特色建设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首先,特色发展是学校治理发展的一种必要思路。当前,学校治理活动中要么不太重视学校的特色发展,要么是照般照抄别人的经验,要么把学校的特色发展理解为曲奇立新、标新立异,这些都给学校治理带来误区[3]。实际上特色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思路,只有加强学校的特色建设,才能促进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文化,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其次,特色发展是提升学校品质和教育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当前,学校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学校要在办学中发挥出最优化的效果,就必须加强特色建设,注重学校的特色开发状况[4]。具体来说,应该立足于学校发展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学校内外部建设的基本条件,加强规划与设计,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这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经之路。再次,特色发展是促进学校治理改进的一种途径。学校治理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学校的一种持续改进的活动过程。在学校治理过程中,特色发展可以作为导向之一,全面推动学校谋思路、想办法,推动学校树立全面的、动态的、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理念,全面加强教育质量,促进学校治理活动的有效推进与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贾继娥.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作用互补[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9):1-7.

[2] 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4(05):4-11.

[3] 王伟,李松林.学校特色发展:实践模式与现实途径[J].中小学管理,2009(09):36-38.

[4] 李醒东.从“办出特色”到“特色学校”:问题及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09(05):14-17+50.

[作者:沈胜林(1980-),男,湖北麻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现代化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