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文化在薄弱学校中的价值及其凸显

2021-09-16 07:55李慧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工作

摘要

教师文化包含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质量。薄弱学校中的教师文化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功能性缺失,价值作用难以发挥。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革新教育观念开始,整顿学校组织结构、重制学校管理和考核标准,从教师自身素养能力上挖潜,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发挥教师文化在薄弱学校中应有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

教师文化  薄弱学校  教育观念  整改困境

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载体和阶梯,教师文化体现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它的形成得益于教师有谦虚求索的上进心、为人师表的伦理思想和严谨求学治学的教育态度,以创新思维和责任奉献精神推动教师文化发展。当前,我国薄弱学校急需全面改革扭转教育被动落后局面,重振教师文化是解决薄弱学校教育发展停滞的关键点,激活教师文化能力,才能扭转薄弱学校发展困局。因此,体现教师价值从革新教育观念开始,整顿学校组织结构、重制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业务考核标准,从教师自身素养能力上挖潜,使教师文化在薄弱学校真正发挥作用。

一、薄弱学校中的教师文化问题

1.新教学观念、模式受传统意识影响推广受阻

薄弱学校发展滞后原因之一是观念上的薄弱,没能与教育改革发展同步,在新教学改革推广上缺乏重视,忽视了新教学改革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在忽视新教育改革情况下,一些教师课堂教学中看似采用新教学模式,实际仍然采用传统应试教育对学生进行内容灌输,缺乏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训练培养。教学以应对考试为重心,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对学生知识拓展能力訓练很少,容易导致学生思想僵化、身心疲惫、学习乐趣全无。多数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依然以传统教条式方式管理学生,师生之间关系疏离不利于教学健康发展。

2.过度依赖智能设备,教师创新意识淡薄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引入教育后,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能化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丰富的教学手段给教师带来帮助的同时,缓解了教师教学压力。在薄弱学校中,部分教师利用智能教育优势这一特点,不再钻研教材增加自身教学能力,而是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智能教学设备,课堂中过度使用网络课程资源,将课堂交给人工智能而自己做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这种方式忽视了网络资源与学生接受能力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训练不足,教师课堂讲解和师生间情感交流减少,影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3.制度执行松懈,缺乏公平公正

薄弱学校管理制度松懈,教师迟到早退现象屡禁不绝,纪律的散漫影响到平时的教学工作。集中备课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之一,所有教师集中在一起备课写教案,这种形式化管理方式限制了教师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缺乏管理的备课现场声音嘈杂成了聊天室,教师很难专心研究教材。多数教师在集体备课上大多采取抄袭旧教案形式应对,这种方法会让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反思,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绩效考核是教师最关注的学校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只有秉承科学公平公正原则,按照不同教师分工设立不同考核标准,一切制度标准执行都要对全体教师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才能减少争议和矛盾。薄弱学校中的教师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透明性大多存在争议,校长对教师定级评优的随意性导致大量不合理现象发生,这也是薄弱学校教师内部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4.教师群体缺乏合作意识

科尼斯·格根曾说:“没有社会交往和学习交流的人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教师工作时间和精力重点主要放在各自班级学生教学中,久而久之形成各自独立工作生活空间,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机会不多,导致教师之间缺乏工作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即便是听课评课大都以旁观者心态参与不做过多点评,这种疏离关系使教师文化缺乏整体凝聚力,阻碍了教师文化健康发展[1]。

二、薄弱学校教师文化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师自身工作意识偏离

教师自身工作惰性、自主意识不足是薄弱学校教师文化问题之一,造成薄弱学校教师文化呈惰性失衡状态。文化惰性体现在一些教师已经对薄弱学校这种生态环境和教学方式产生依赖,不想因教育变革打破这种安逸氛围,在他们眼里进行教学改革会破坏校园内约定俗成的原有教师文化习惯,增加的工作量和严格工作制度侵害了自身利益,自然对新教师文化进行抵触。教师这种文化惰性除了不愿意付出工作劳动之外责任意识也很缺乏,大部分教师不愿主动承担工作任务,不关注学校发展以一种不求上进的颓废状态工作。教师群体性特征很容易形成“派别”和“圈子文化”现象,所接触交流之人也限于学生和学科同事之间,在缺乏更多交流沟通的环境下很容易形成科室之间教师的隔阂,“派别”和“圈子”的形成不利于教师文化整体发展。大部分教师秉承师道理念做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师道理念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核心,教师心态起到关键作用,由于教师工作量大且目标性强,对涉及自身利益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工作奖惩十分注重,一旦自身需求无法满足会造成心理落差,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情绪、与同事和领导关系疏离等现象。同时,新教育改革也让所有教师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参与岗位竞争,这样的竞争会让原有年龄大资历高的教师产生压力和抵触情绪,容易以消极怠工态度进行无声抵触,这些薄弱学校教师文化自身问题不解决难以发挥教师整体文化能力。

2.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消费经济带动,教师固定工资收益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虽然国家近几年相继出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工资待遇也逐年增加,但这种收入差距依然存在,教师心理难免产生落差,这种心态变化给教师工作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国家注重教育投资建设,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学校领导和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期望要求相比不成比例,工作压力与收入的现实落差容易导致一些教师工作消极倦怠。随着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各种价值观理念和文化信息的传播渗透,对原有相对稳定的教师工作价值理念带来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变革中,注重利益的文化产业成为大众消费潮流,这种社会潮流对校园生活带来不小冲击,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受到这种多元世俗化影响,干扰了教师和学生专心教与学的心境。个别教师的师道理念和工匠精神、奉献精神被侵蚀淡化,更有一些教师被利益诱惑做出违背职业道德、败坏师德师风的事,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

3.学校文化生态环境不良

薄弱学校文化生态是一种病态文化环境,存在考评制度功利性、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教师学习培训不足等问题。教师的年终绩效考评依然以教学成绩为主,教师为了达到考评指标往往将自身对考评的需求转嫁到学生身上,不断对学生施加学习压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在题海、机械死记硬背方式中学习,整个学校看似学习氛围浓实则教学死板僵化缺乏创新活力。同时,班级之间总成绩的荣誉之争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薄弱学校内部制度监管不严,教师的职称评定、考评问题不断一直是矛盾焦点,这对一些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公正待遇的教师带来心理伤害,导致这部分教师消极对待工作。校领导的管理态度和执行力不足对学校整体管理建设带来负面影响,以至于松懈的管理、散漫的工作态度在薄弱学校成为普遍现象。从薄弱学校师组织结构上看,存在领导过多、工作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现象。在内部缺乏管理情况下教师也不关注师资培训,参与培训教师大多注重形式缺乏认真学习意识,这样的培训效果难以达标,薄弱学校对教育缺乏重视,大环境下师资岗位培训效果难以体现[2]。

三、凸显薄弱学校教师文化的策略

1.做好学校教育发展目标规划,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校组织结构

发挥薄弱学校教师文化作用首先要重新制定新的规划目标,要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方向,将办学理念引入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各项制度考核实施精细化、目标化管理评定,公平公正解决教职员工评定问题。同时要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课程、评价等思想理念进行重塑,从工作观念上彻底改变原有方式,学校教师工资奖金收益与新教学挂钩,激发教师自身能力和工作干劲,转变教师工作态度。

薄弱学校组织结构要转变原有一言堂格局,精简管理层人数,实行岗位竞聘能者多劳多收益原则,广泛听从教师意见充分保护教师自身权利,群策群力将团队精神引入工作中维护组织结构形成凝聚力。新的学校组织结构职位安排从缩减管理层人员入手,精简下来的教师充实到教育一线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能有效改善薄弱学校教师配比失衡问题,教师可依据团队理念分别按年级、学科、备课、教研组形成自我管理的团队,在遵循集体主义前提下体现团队协作和独立性。这种自我管理的教师团队能激发成员工作干劲和创新性,主动参与探讨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模式,团体之间也会形成竞争激励态势,整体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不断促进薄弱学校教学改革发展,彰显教师在学校组织建设中的能力[3]。

2.打造新校园文化,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标准

薄弱学校校园文化缺乏积极性和建设性,长期形成的文化生态制约了教育发展,也让教师文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为此要打造新校园文化,通过制度建设、学习风气、工作态度素质新校园文化氛围,教师与管理层合力同心,通过打造有效的学校组织文化改变薄弱学校现状,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管理策略,强化教师工作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新校园组织文化建设要重视教职员工利益,明确教师岗位奖励标准,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是校园组织文化顺利开展的重要引导。由于传统校园奖励机制以教学成绩为主,其他工作内容不做考评项目重点被忽视,这种旧的考核标准制定早已不适合时代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创新,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旧有的工作评价制度会让教师进入一种只关注教学成绩重复机械式的劳动状态,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摆脱这种现状就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入手,对教师的资格审定评比要与素质教育教学挂钩,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改变教育偏科现象。要优化学校内部工作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业务交流合作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改变以往教师为了成绩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局面。同时,校方要对考核制度不断完善优化,考核指标不能局限于成绩而是要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评定。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构建会员参与管理机制

学校是承载教育的载体,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力,提升教师工作能力是薄弱学校教育改革的主导和关键。教师要想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学会反思和自我革新,对自我工作经常进行反思总结,认真专研教学发挥教育主体作用,合理发挥智慧课堂教学辅助作用,通过不断总结学习更新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升教学质量。其次,薄弱学校现状也是教学资源无法整合形不成凝聚力造成的,这需要所有教职员工有团结协作意识,教师的凝聚力和责任心起到不可忽视作用,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认可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学校建设实施中鼓励教师发扬民主,以制度化合作形式参与学校建设管理,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愿意为整个学校建设贡献自己力量。最后,重视学校领导能力培养,作为学校建设主要决策者,领导者能力对学校教师文化建设支持起到关键作用,好的领导能对学校建设管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对教师教学能提出中肯点评。学校领导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综合业务水平,与教职员工同舟共济为转变薄弱学校共同努力。

学校在不断促进教师知识储备和能力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教师工作心态进行调整,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教师文化氛围。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也是教师文化建设关注的问题,学校可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让教师教学压力下绷紧的神经得到及时放松,始终保持健康心态投入教学工作中,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提质升级[4]。

参考文献

[1] 杨继富,黄小娜.城市化进程中薄弱学校教师文化重建的几条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7):20.

[2] 陈俊珂.农村薄弱學校发展的文化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02.

[3] 史冬梅,王淑娟.薄弱学校师资的现状、形成原因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05.

[4] 周常稳,周霖.文化社会学视阈下薄弱学校的形成机制及改进路径[J].理论月刊,2019(08):1.

[作者:李慧英(1983-),女,山西岚县人,吕梁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工作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