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微

2021-09-16 17:20贺文华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青少年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政课教育资源,是廣大思政人精心呵护栽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动力源泉,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文脉根基。立足新时代,全体思政人应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广大青少年心田,打牢中国底色。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思政课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观念,指出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各级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各级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文脉根基。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逻辑理路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牢中国底色的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集中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教材〔2021〕1号,以下简称《教材指南》)、《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以下简称《思政课方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发〔2019〕45号,以下简称《爱国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传承意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以下简称《传统教育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以下简称《价值观意见》)等六个文件中。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政治引领和价值方向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次年中办印发《价值观意见》,十九大进一步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次年写入宪法。《价值观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1]。这是新时代党中央首次明确提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建设之中,覆盖全学段,当时表述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即今天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方向。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传统教育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指出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2]。《传承意见》再次强调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及其核心思想理念,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等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3]。《教材指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通中小学各学段,使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贯穿教育过程始终”[4]。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最深厚最持久最具生命力的民族精神就是爱国主义,所以,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

3.以思政课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爱国纲要》指出,“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5]。毋庸置疑,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抓住青少年学生“拔节孕穗”的形塑成长期,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民族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方案》强调要“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6]。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所有学段,要通过思政课这门培养大中小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不可替代的关键课程,凭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激活广大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基因。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经验启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隐藏期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位,学校思政课成了单纯的政治课。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有步骤地谨慎地进行旧有学校教育事业和旧有社会文化事业的改革工作”,突出强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7]。学校思政课统一叫政治课,突出强化了课程的政治属性——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课程以社会主义思想和无产阶级专政教育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连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被否定和抛弃,思政课的价值取向完全被政治性取代。

2.改革开放以后的复苏期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要用我们自己的历史来教育青年,也要揭露那些别有用心的人”[8]。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都要认真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历史”[9]。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全国广大青少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10]。

三代领导集体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一致认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状况关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要加大对青少年的国情教育,这其中自然就包括重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新时代以来的复振期

2020年末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入到了新时代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11]《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思政课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这个阶段对“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12]。按照青少年成长、成熟、成才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要求每一个阶段的思政人不仅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要做好上下衔接前后照应的接续传导,这样才能把大中小学几个阶段都铺陈好。

三、“信、习、新”三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路径

1.信仰:忠实信仰是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思政教师既是一名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普通专业教师,同时也是我党科学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讲师,要从“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政治高度,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战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是思政教师提升自身人格修为、引导学生形成中华人格的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思政教师锤炼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营养剂,也是教育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向先贤学习的素材宝库,对学生来讲更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因此,所有学段的思政教师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不断用传统文化丰富乃至超越传统的职业内涵,在立己达人的螺旋上升中,用自己良好传统文化观,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学生塑造成有国家文化信仰的一代新人。

2.学习:加强学习是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思政课到底进什么?《传统教育纲要》《传承意见》《爱国纲要》《教材指南》等文件都有具体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开展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教育”。以此构建不同学段的具体教育内容、目标及实践,同时注意纵向贯通、上下衔接,统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思政课传授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明确,思政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和其他机构组织的传统文化培训学习和研修活动,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网络、传媒、公众号、在线教育平台等多种便捷学习工具和途径,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总之,思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化,学习领会党中央相关的文件精神,提升自身素养,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3.创新:教改创新是有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

要做到贴近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真正实现纵向贯通衔接、逐步推进,只能通过大中小学段思政课教师打破学段壁垒,走出自己的学段局限。要定期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研究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任务、原则、内容、载体、方法等要求进行集体学习研讨,针对同一教育主题内容不同学段的教学设计思路理念以及重难点的划定与破解之策研究确定。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活”化“隔”,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与传播路径。网络的便捷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以多种样态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堂好的思政课能通过网络即时秒传全国,这也为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各学段思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即时进行集体交流研讨,就一个超现象级传播的传统文化节目,研究不同学段在丰富课程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所在学段的教学侧重点,让有时代隔阂难懂但深有意义的传统文化变得有意思而后觉有意义,也真正体现了《思政课方案》强调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有针对性和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要求,在润物无声中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当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这既是大中小学思政课落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责任,也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所有思政人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携手同向同行,用优秀传统文化铺染青少年的生命底色,引导青少年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培养源源不断的后浪们。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04-03(003).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006).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http://www.moe.gov.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

html.

[5] 中共中央办公厅.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06).

[6]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1-01-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1/01/content_5576046.html.

[7]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N].人民日报,1950-06-13(001).

[8]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06.

[9]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1,339,587.

[10] 胡锦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12.

[1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5.

[12]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

[作者:贺文华(197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