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立体防护确保“十年禁渔”禁得住管得好

2021-10-18 02:30江苏省镇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镇江市渔政网格化

蒋 勇/江苏省镇江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长江“十年禁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一年,为打好“十年禁渔”第一仗,江苏省镇江市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江盾”党建联盟,强化“立体防护”,完善长效机制,护航“十年禁渔”禁得住、管得好。

“强组织+严考核+谋长远”,以制度建设完善“十年禁渔”长效机制。落实“十年禁渔”,关键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一套组织。调整镇江市长江禁捕工作领导小组为“一办五组”,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和运行机制,开展集中办公,长效推进“十年禁渔”。二是实施两项考核。将“十年禁渔”列入高质量绩效考核和河湖长制目标任务考核,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定期通报、考核到位,压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禁捕退捕工作实效。三是完善三方督查。定期组织以市政府督查部门、市禁捕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分片包干等形式的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各地整改落实,完善禁渔管护体系,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党建链+业务链+信息链”,以“江盾”联盟构建“十年禁渔”红色盾牌。镇江拥有长江岸线293公里,临江岸线省内最长。为加强长江保护,护航“十年禁渔”,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契机,镇江市公安局水上警察支队、镇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镇江海事局、长江航运公安局镇江分局治安管理支队等4家单位成立“江盾”长江大保护党建联盟,建立联席会商、信息共享、互助协作、文化交流等联盟机制,实行跨单位、跨行业、跨领域党建与保护长江、护航禁渔的良性互动。联盟单位优化公安、海事、水利、渔政等部门的执法衔接,开展联合巡航,并建立由各涉江企事业单位党员参加的“党员流动驿站”,开展联合巡查、信息互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人数达到200余人,积极构建了镇江长江大保护的“红色盾牌”。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以“宣”为径营造“十年禁渔”守正禁渔圈。为提高广大群众对实施长江禁渔的认识和自觉性,镇江市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宣传法律政策,加强教育引导,让禁渔退捕工作深入人心,达到不愿捕、不敢捕的效果。一是多形式宣传。借助电视、广播、报纸、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媒介,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导向作用;在沿江镇、村及非法捕捞易发水域沿线高频率地进行宣传,在重点地段安装小喇叭,自动播放禁渔政策,全力维护正常的禁渔秩序;在主要江段(保护区)、入江河口设立固定告示牌176个,悬挂横幅273条;在农(集)贸市场、餐饮单位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字幕1043处,张贴发放宣传材料27000余份,印制、发放宣传彩页12000份。二是多渠道管理。出台禁捕禁钓举报奖励制度,对全市140余家农贸市场开展“禁食江鲜、保护长江”禁售宣传,张贴禁售通告10000余份。同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多种渠道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获取举报线索,鼓励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等积极参与。主动与沿江企业签订禁渔责任书,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企业的禁渔主体责任。三是多方式引导。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密切关注媒体、网络舆情等信息,努力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把握主动权。

“人防+技防+机防”,以“立体防护”构建“十年禁渔”天罗地网。为确保重点水域全天候24小时监管全覆盖,积极构建“人防+技防+机防”的立体防护网络,形成全域联动长江禁捕监管格局,全力打造打击违法行为“20分钟响应圈”。一是构建“人防”网格化监管体系。镇江市禁捕协助巡护队伍4月份初步组建到位,全市21个乡镇(街道)落实了47名员禁捕工作人员,97个村(社区)落实364名巡护人员。同时,市禁捕办与河长办联合出台《长江镇江段禁捕水域网格化管理方案》,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边界清晰、便于管理的原则,构建长江禁捕市、县、镇、村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行分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形成网格化禁捕管理合力,目前全市初步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按照每两公里明确1名基础网格员的要求,沿江21个乡镇(街道)落实网格责任人22名,97个村(社区)落实网格责任人97人,基础网格员221人,进一步织密“网格化集成管理”网络。二是搭建“技防”全覆盖监管平台。根据长江禁捕退捕的工作需求,依托水上公安分局现有监控演示平台,从易至难,重点突出,整合130余个渔政和69个水利部门长江段探头,以“全覆盖”“全时段”“全天候”为特色,依托移动通信线路大数据以及有线网络,搭建“长江流域镇江段禁捕(禁钓)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长江大保护资源共享,有效打击违法捕捞行为。同时,坚持24小时专人专班,快速高效处置涉渔案件,前端设备报警,信息化平台按需派员快速处置,后端平台做好视频证据的保存,实现禁渔信息共享,辖市区也同步建成信息化监控平台,专人看守,对长江、通江河道24小时监控,快速高效处置涉渔案事件,实现市县“技防”平台共享的新格局。三是组建“机防”陆海空监管盾牌。积极推进渔政码头基地建设,加大对执法船、无人机、夜视望远镜、高清监控设备等执法装备的投入,通过沿线、扩面、加密,构建以监控雷达、无人机、船艇、车辆等为主的联动监管系统,实现渔政监管的智能研判预警、视频联动取证、快艇追踪处置等,确保监控全覆盖,执法全天候。

“江上打+陆上堵+市场查”,以“全链条”监管实施“十年禁渔”执法管护。按照“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目标,建立从水上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一是“陆治水打”两手齐抓。全市公安、渔政、市场监管、海事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21年以来,渔政部门全市出动执法人员2214人次,出动执法艇608艘次,清理违法网具652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0次,查处违法案件112起119人;公安部门共出动执法力量4420余人次,巡逻艇590余航次,侦办涉渔案件14起,抓获嫌疑人20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0人,移诉13人;市场监管部门严格市场监管,对全市范围内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江鲜”“江刀”等字样的市场主体全面摸排,对全市农(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超和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全市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网店等主体进行线上排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执法联动335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811人次,张贴禁渔通告6000份、宣传材料8000张,检查生产、经营主体5553家次,集贸市场845个次,查办案件4件。二是重点整治清江清网。从1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江江滩桩头残网专项清理行动,抢在汛期之前,清理残网4000余件、桩头8万余根,基本解决了江滩残网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三是联动执法“打非断链”。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会商督办、执法联动、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同时依托“江盾”党建联盟,研究探索联合执法工作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方法,形成执法整治合力,健全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规范,依法增强对有组织、成规模、链条化非法捕捞、运输、销售犯罪团伙的处罚力度,多维度合力惩处涉渔违法犯罪行为,提升执法效果,2021年以来渔政部门司法移送案件5起9人。四是跨界协作全域联动。加强长江跨界水域执法工作配合、联合执法、办案协作、信息互通、联合宣传等,实现长江跨界水域无缝对接。5月1日和6月10日,镇江市与周边四市分别签署了宁镇扬和镇扬泰常《长江禁捕执法协作共管协议》,并同步启动跨界水域禁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促进五市禁捕管理职责和管理范围各自“向前延伸一步”,补齐跨界水域执法短板,落实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协作共管机制,同时推动本市各辖市、区之间建立跨水域禁渔共管机制,消除禁渔监管盲区。

猜你喜欢
镇江市渔政网格化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举办衡水市渔业执法培训班
寻临界 破相交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日称中国渔政船再过钓鱼岛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