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家庭农场培育构建“姜堰特色”经营体系

2021-10-18 02:29王偕根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姜堰农场集体

王偕根 王 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积极抢抓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领域持续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拓展改革试验的广度和深度,致力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现代市场竞争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先后探索形成家庭农场“八有”标准、示范性家庭农场服务联盟“4+7”创建标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风险协调处置办法等一批省级政策创新成果,以家庭农场及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协调发展为特色的适度规模经营“姜堰模式”为全国提供了示范样板。

把牢三个关口,严控土地流转经营风险。在认真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整村推进的思路,引导农户将承包地委托给村集体集中流转,通过区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发包,具体操作上注重把好三关:一是规模适度。村集体根据生产布局规划将连片农田划分为适度规模的发包地块,其中粮食种植以100~500亩为宜,一般不超过800亩,避免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实现经营规模与家庭经营能力、生产效率、预期效益相匹配。二是主体适宜。坚持本土优先原则,其中从事粮食种植的规模经营主体必须为姜堰户籍,且符合“四有”标准,即有多年种植经验、农业从业资质、一定的经济实力、较好的群众口碑。家庭农场主本土化,既方便生产生活,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又有效降低违约失信风险。三是价格适中。统筹兼顾承包农户与农场主双方利益,综合考虑市场粮价波动和合理的规模经营效益,全面推行“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的土地流转定价机制,每年发布一次指导价,现阶段以700斤粳稻/亩折现。由于注重源头管理,该区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经营的适度规模化。目前全区51.84万亩承包地,已流转42.5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82.11%;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2379个,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面积37.21万亩,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1270家,经营面积30.35万亩,农场平均经营面积239亩。

实施三轮创建,培优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推动家庭农场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在发展培育阶段,提出示范家庭农场“八有”标准,即主体有资质、经营有规模、作业有装备、生产有标准、产出有效益、风险有保障、管理有规范、社会有信誉,涵盖农场主个人素质及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在巩固提升阶段,突出环保、安全、耕地保护及生产专业化、组织化、现代化程度等要求,推出“四无四化”新八条,即环境保护无污染、安全生产无事故、诚实守信无违约、耕地保护无违章,生产经营组织化、生产作业现代化、持证从业专业化、保险保障系列化。在转型升级阶段,以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平台,启动家庭农场转型升级与集群发展试验,突出抓好新农人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推广、产销衔接新平台建设,系统构建家庭农场规范管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风险防范体系。截止目前,共有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0家、市级示范102家、区级示范46家。

提升三大能级,建强综合联盟服务主体。为满足家庭农场发展需要,姜堰区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按每5000亩耕地为一个服务单元,规划建设101个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其中村集体创办的67家,每个占地5亩左右,配套有烘干中心、农机具库、农资仓库、育秧中心、办公培训等设施。2019年以来,全面推进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建设试验,对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进行整合和分类培育,重点打造20家镇域综合服务联盟。一是致力提升服务效能。通过缔结联盟,将家庭农场等生产主体与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服务主体联合在一起,把服务供需双方变为内部成员,实现家庭农场互助服务、合作社专业服务、市场主体综合服务、科研院所指导服务等多样化服务共存,显著提高服务效率。二是致力拓展服务功能。巩固扩展粮食烘干、机具存放保养、集中育供秧、农机植保、产销衔接、农资配供、农技培训等七项基本服务,拓展金融保险、粮食暂存、品牌营销、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等特色服务,打造全程全链式农业综合服务组织。三是致力优化服务管理。按照“权责清晰、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要求,坚持市场化导向,科学重构服务联盟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经营机制以及利益联结方式等,实行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经营主体互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协调统一,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实用可行的运营模式。目前综合服务联盟累计为家庭农场协调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635本、抵押贷款余额近1亿元,率先开发的水稻育秧保险参保秧池面积3280亩,入盟家庭农场订单生产比重达90%以上,镇域特色农产品“产销联合体”模式正式运行,3家综合联盟启动立筒装配式粮仓建设。

实现三增目标,彰显新型经营体系活力。一是农业增效。家庭农场及其服务联盟良性互动发展,有力促进了资源互助共享、良种良法一体化推广及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凸显。仅以水稻生产为例,家庭农场统一种植南粳9108、南粳46等优质品种,稻谷订单销售价格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5元,亩均增效近300元。二是农民增收。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合理的租金收入,不仅实现了土地财产性收入,还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新或继续留在当地为农场打工,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收入结构优化。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3元,其中来自一产收入1615元,仅占6.66%。三是集体实力增强。姜堰区发展家庭农场,村集体既是推进实施者,也是受益者,一方面,村集体可以获得土地集中流转形成的溢出面积收益,并向土地流入方收取农田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每个村因此每年增收10万~30万元;另一方面,村集体牵头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区政府给予每家100万元建设补助,既增厚了村集体资产,又增加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猜你喜欢
姜堰农场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农场假期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农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警犬集体过生日
一号农场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