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绿色农产品质效双优的实践路径

2021-10-18 02:29王雪锦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南京市有机优质

王雪锦/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南京市近年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以促进新型都市化品牌农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坚持提升优质与引导优价并重,强化政府引导扶持、提升主体内生动力、强化竞争能力、激活市场活力,逐步形成“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扶持品牌建设—引导集聚发展”的质效双优实践路径,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南京市聚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品牌溢价明显。全市大力发展优质稻米、鸭、现代茶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链。拥有制鸭生产主体1500多家,日产卤鸭15万只。现有70多家较大鸭类加工企业,50多个品牌获绿色食品认证,溢价率达40%,带动4亿元品牌增效。全市约有茶园13万亩,开采面积约10万亩,年产茶叶约1700吨,总产值5.5亿元。其中地理标志“南京雨花茶”年产量约500吨,产值约4.2亿元,占全市茶叶总产值的76.4%,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拥有各类农产品有效认定品牌500多个,其中绿色食品308个、有机食品12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个,入选省品牌农产品目录、老字号、农业非遗传承等品牌100个以上;共有农业类注册商标15182个,注册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从企业品牌来看,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2家,主要有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从农产品品牌来看,产值超5000万元的有32个,包括南京盐水鸭、南京雨花茶、固城湖螃蟹、溧水五梅、横溪西瓜等。除此以外,南京市建立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相互促进的健全体系。全市共有区域公用品牌6个,分别是江宁“善田江宁”,溧水“无想田园”、高淳“固城湖”和“国际慢城”、六合“茉莉六合”和“多彩竹镇”。

强化政府引导扶持。采取积极措施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出台《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安排500万元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主体给予最多30万元奖励。栖霞区“芳草渡”3个大米品牌获绿色食品认证,市级给予5万元补助。构建形式多样的品牌农业推广策略,形成政府重视、企业主动、消费者认知、多方合力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公益宣传、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构建南京品牌农产品国内外宣传网络,宣传推广品牌农业知识、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等,传播品牌故事,扩大南京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利用农产品推介会、展示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互联网+”平台,加大展示展销力度,丰富品牌内涵,促进品牌与市场的融合。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南京市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土地集约生产,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引导生产主体转型升级。8954家新型农业品牌经营主体中,公司类经营模式有6122家,占比89.52%,处于主导地位;家庭经营模式116家,占比1.70%。鼓励营销主体发展壮大。在建立配送中心、专卖店、超市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支持农产品经营主体在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开设旗舰店等。据统计,南京市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网店达1164个,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35.5亿元。建立“区域品牌+行业协会+企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多业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格局。南京六合区竹镇坚持生态立镇,通过专业公司运营“多彩竹镇”,培育龙头企业、合作联社、家庭农场走专业化、市场化道路。竹镇烟墩社区南京果子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鲜桃获绿色食品认证,年销售达50万斤,年产值达150万,成为当地明星合作社。江宁禄口志清家庭农场,高品质水果西红柿溢价率达550%以上。

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推行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扩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试点,促进种养有机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轮作休耕、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农业企业、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农业品牌标准制(修)订,积极执行国际或行业更高标准,鼓励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南京秦邦吉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1000多亩,成立近15年来始终坚持有机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公司产品获国际德米特、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其中有机鸡蛋常年售价5元/枚,溢价率达750%以上,公司由一产转变为生产、加工、研学、体验等融合发展的综合性企业。

加强质量监测监管。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加强追溯信息平台建设,将相关数据和记录及时推送给消费者和农业质量管理部门,实现“企业自查+消费者监督+政府抽检”的质量监测体系,探索建立多样化的追溯协作机制,推动实现主要地产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切实保障品牌农业发展的产品基础,实现生产全过程监控。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档案,组织规模化生产主体积极入网追溯,实现带证上网、带码上线、带标上市。

南京市明确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500个以上,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5个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70%以上。全市80%以上的农业主导区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规模农业生产主体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入网追溯达10000家以上。培育超过亿元产值的特色农产品品牌10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总量达到10个,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产品品牌40个。在南京盐水鸭、桂花鸭、老山蜂制品等国家级品牌的发展基础上,重点培育优质稻米、精品蟹虾、现代茶等8个农业主导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南京区域特色、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业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猜你喜欢
南京市有机优质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刘辉
顽皮的云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喝有机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