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应如何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021-11-27 07:16周港燕
现代农业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社会性监护人绘本

周港燕

(荆楚理工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2)

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观念、情感、行为等社会性要素的变化与发展。现代幼儿教育理论指出,社会性发展关系到幼儿身心健康、道德品格等方面的发展。就此,在幼儿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将幼儿教育重点从幼儿智力提升转变为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

在农村地区,大部分青壮年为提高收入水平,改善家庭条件,选择到城市打工,将孩子交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管,而年迈的长辈教育观念滞后,保障留守幼儿吃饱穿暖即可,忽略留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出现某些缺陷:(1)自控能力差,留守幼儿难以控制自身情绪,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易在幼儿园出现争抢、撞击、打架等行为,人际关系紧张;(2)留守幼儿在生理、心理方面的防护意识薄弱,易受不法社会分子的伤害;(3)留守幼儿行为习惯差,规则意识不强,不能实现生活自理;(4)留守幼儿不能敞开心扉,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心里埋下自卑的种子[1]。

导致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缺陷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家庭教育缺失,相关研究指出,亲子依恋是丰富幼儿情感,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留守幼儿与父母接触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易使幼儿出现内向、自卑等情绪,部分幼儿为自我保护,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情绪极不稳定,难以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2]。其二,幼儿园教育滞后,农村幼儿园缺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不能针对农村留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实施针对性幼儿教育,使幼儿的不良情绪、行为得不到有效改进与引导,进一步加剧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缺陷。

2 农村幼儿园发展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建议

针对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缺陷,农村幼儿园应提高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基于农村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缺陷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幼儿教育。本文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总结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经验,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可行之有效的建议。

2.1 实施家园共育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家庭教育缺失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幼儿园应改善办园条件,加强与留守幼儿家长的沟通,实施家园共育,尽最大限度填补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的缺失,从生理、心理两个角度,为留守幼儿提供全面的关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以某农村幼儿园为例,从以下三方面实施家园共育,其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2.1.1 指导留守幼儿监护人 该农村幼儿园在幼儿入园之初,组织幼儿监护人参与家长会,了解并统计园内留守幼儿基本状况,通过讲座、宣传手册等方式,向留守幼儿监护人传播社会性发展相关知识,使留守幼儿监护人认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引导留守幼儿监护人学习科学教育观、正确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幼儿的关注度,给予幼儿正确关怀与教育,避免老年监护人过度溺爱留守幼儿,导致留守幼儿生活不能自理,改变留守幼儿自私、自卑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该农村幼儿园的幼师定期进行家访,观察留守幼儿在家中的状态,与监护人进行沟通,分析监护人家庭教育的不足,不断改进留守幼儿家庭教育。

2.1.2 改善办园条件 该农村幼儿园将教育经费用于建设视频聊天室,为幼儿园配置多台计算机,供幼儿与父母视频聊天使用,便于留守幼儿与父母沟通,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寄托,进而构建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引导留守幼儿理解、认可父母,消除幼儿的孤独感,有助于幼儿接纳他人与社会,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2.1.3 加强与父母沟通 该农村幼儿园为每名留守幼儿建立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总结家访成果,定期将成长档案以邮件方式共享给留守幼儿父母,使父母对留守幼儿生活有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解留守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状态。围绕留守幼儿的成长档案,幼儿教师与留守幼儿父母共同讨论幼儿教育方案,使留守幼儿父母在与幼儿进行视频聊天时,给予幼儿针对性关怀与教导,构建和谐亲子交流氛围,加强留守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引导幼儿合理抒发不良情绪,降低幼儿的攻击性,并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利他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2.2 创新教育方式

在实施家园共育的同时,农村幼儿园需改进教育观念,提高对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视,创新教育方式,设计多元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会意识,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表达自我,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3]。以某农村幼儿园为例,幼儿教师设计如下教育活动:

2.2.1 亲情绘本阅读 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亲情绘本的阅读,利用绘本图文并茂、绘本故事贴近农村留守幼儿实际生活等优势,引发留守幼儿的情感共鸣,丰富留守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留守幼儿的社会意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通过《我爸爸》、《我妈妈》等亲情绘本,使留守幼儿明白父母不在身边是为了给自己提供更好的生活,引导留守幼儿体会父母的爱;通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亲情绘本,使留守幼儿学会表达情感,引导留守幼儿敞开心扉,避免留守幼儿封闭自己;通过《小兔乖乖》等绘本,增强留守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利用多元化亲情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幼儿的亲情、诚信、和谐、合作、自爱等社会意识,有助于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

2.2.2 “亲子游戏”留守幼儿这一身份,限制了农村幼儿园亲子活动的开展,该农村幼儿园创新设计“亲子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优势,组织留守幼儿进行移情训练,由留守幼儿扮演“父母”,增强留守幼儿的移情能力,使留守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做人的道理,进而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实现社会性发展。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留守幼儿分别扮演“祖父母”、“父母”与“娃娃”等角色,在游戏中进行家务劳动、帮助“娃娃”穿衣吃饭,培养留守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留守幼儿体会劳动的快乐。

2.2.3 混龄游戏 混龄游戏是指组织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可扩大幼儿的交往空间,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幼儿在混龄游戏中学会谦让、分享、帮助他人等良好品质。在该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全园范围内设计混龄游戏,要求大班留守幼儿到中班、小班中选一名留守幼儿作为“弟弟”或“妹妹”,在每天的区域活动期间,带领“弟弟”或“妹妹”一起玩游戏,如跳皮筋、捉迷藏等,使大龄留守幼儿学会关怀、照护他人,提高小龄留守幼儿的心理安全感,并引导小龄留守幼儿向大龄留守幼儿学习,实现二者共同进步与发展。在混龄游戏开始前,幼儿教师应向留守幼儿讲明游戏原则与要求,告知大龄留守幼儿保障自身与“弟弟”或“妹妹”的人身安全,培养大龄留守幼儿的责任感,强化留守幼儿的规则意识,并降低游戏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留守幼儿人身安全。

另外,该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树立亲社会行为榜样,引导幼儿向榜样学习,在模仿学习过程中实现幼儿社会性发展。例如,在每日上厕所、洗手、吃饭等日常活动中,在班级内选拔一两个榜样,表扬生活自理、饭前便后洗手、吃饭光盘的幼儿;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漫画或视频,如童话《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等,引导留守幼儿分析主人公的行为,使幼儿对社会的真善美行为有正确认知。

3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幼儿存在自控能力差、易受伤害、不能生活自理、不自信等社会性发展缺陷,究其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缺失及幼儿园教育观念滞后。为促进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农村幼儿园应加强建设,实施家园共育;改进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农村留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社会性监护人绘本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绘本
绘本
绘本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