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各类创伤性肝破裂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

2021-11-29 05:11刘旭满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控制性创伤性乳酸

刘旭满

(北镇市中医院,辽宁 北镇 121000)

肝破裂是临床较常见的腹部损伤,经流行病学显示,此病在多种腹部外伤中所占比例是15%、病情复杂多变,致残率、死亡率更高。肝脏上存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大小胆管输送胆汁,若发生肝破裂,易引起腹部出血、胆汁泄漏,诱导机体发生失血性休克,若患者肝脏破裂程度≥Ⅲ级,可能伴有腹腔多脏器损伤、腹部严重多发性创伤,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实行对症治疗很重要。陈曦耕[1]学者认为,传统Ⅰ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控制病情恶化、改善预后,但该术式创伤性较强、极易加重机体生理紊乱、影响救治效果,未获得患者青睐,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创伤性肝破裂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80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观察组(n=40):男女比例是21:19,年龄32-49岁,均值是(38.19±5.04)岁;受伤原因:高空坠落16例,交通事故15例,其他9例;分级标准:Ⅲ级22例,Ⅳ级14例,Ⅴ级4例;对照组(n=40):男女比例是22:18,年龄33-50岁,均值(38.28±5.16)岁;受伤原因:高空坠落17例,交通事故18例,其他5例;分级标准:Ⅲ级23例,Ⅳ级15例,Ⅴ级2例。2组比较(P>0.05)。(1)纳入标准:确诊为“创伤性肝破裂”者[2];AAST肝破裂分级标准是Ⅲ级-Ⅴ级;体征平稳、意识清晰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2)排除标准:伴原发性肝癌者;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伴严重慢性疾病者;手术禁忌证;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剖腹检查,提供肝破裂修补、肝动脉结扎、肺叶切除等。观察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1)初次手术:手术切口是经腹直肌、右肋缘,腹部情况探查,断裂血管行修复、钳夹及结扎,Pringh手法阻断第一肛门、起到止血目的,清理干净腹腔积血,缝合结扎法处理肝破裂创面,纱布填充止血,伴胆管破裂者,予以胆总管引流,伴其他器官损害者,手术流程与上述一致;(2)术后复苏:予以患者输血、补液等措施,加盖薄毯避免发生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等,实时监测血糖变化,预防低血糖引起休克,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术后≤72小时,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脉搏等,若有合并损伤,及时汇报处理,术后≥72小时则明确机体代谢稳定、生理功能恢复程度,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下期手术流程;(3)确定性手术:综合评估病情,单纯肝破裂单纯修补肝破裂,肝功能受创者行清理创面、止血,及时清除异物、失活肝组织,实行修补结合结扎术,较大支管、肝管损伤者,裂口进行缝合时,填充明胶海绵,提高缝合线稳定性、止血效果,严重肝功能创伤者,予以肝破裂修补、肝叶切除术,术中实时监测患者不适、有异常及时处理,修复且重建肝脏,置管引流、关闭腹腔。

3 观察指标:(1)临床指标。测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2)凝血功能。手术前后采集枸橼酸钠抗凝血2ml、离心,取出血浆,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3)并发症。统计肺部感染、胆漏、肝脓肿及肠粘连的例数。

5 结果

5.1 2组凝血功能对比:术前2组凝血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PT、APTT值较低,P<0.05,见表1。

表1 2组凝血功能比较

5.2 2组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139.24±26.15)分钟,术中出血量(753.34±56.27)ml,体温恢复时间(7.89±1.65)小时,乳酸清除时间(10.29±4.83)小时;对照组手术时间(189.42±30.68)分钟,术中出血量(1200.78±43.12)ml,体温恢复(17.23±1.34)小时,乳酸清除时间(33.52±4.56)小时,t=7.8726,39.9180,27.7906,22.118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体温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肺部感染2例,肝脓肿1例,肠粘连1例,未发生胆瘘,并发症率7.50%;对照组肺部感染4例,肝脓肿3例,肠粘连2例,胆瘘1例,并发症率25.00%,x2=4.5006,p=0.0338,观察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

讨 论

研究显示,肝脏是人体最大实质性脏器,机体发生肝破裂、极易引起肝脏局部损害、生理机能损害,诱导内环境紊乱,常有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及低体温等表现,病情加重引起机体发生不可逆恶化、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实行对症治疗尤为重要[4]。

有研究报道,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此病患者能提高疗效,涉及初次手术、术后复苏及确定性手术,其在创伤外科救治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其到达重症监护室后,积极开展复苏、低温及改善凝血功能等措施,获得复苏时间、稳定病情,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凝血功能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体温恢复,再次确定性手术,术中将填塞物清除干净、观察腹腔,评估损伤程度,探查早期手术中忽视损害,确定性修复、重建肝脏,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通过输液、输血等疗法,及时纠正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保护重要器官,提供面罩呼吸、保温等措施,维持生理机能、代谢稳定性,促进疾病转归。本研究示:术前比较2组凝血功能无差异,P>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PT、APTT值较低;手术、体温恢复及乳酸清除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率较低,P<0.05,说明本文与黄桂填等[5]文献接近,由此可见,损伤控制性手术提高此病手术效果,血液pH值<7.25,经无氧酵有大量乳酸产生、引起乳酸酸中毒,延长乳酸清除时间、病死率增加,且低体温诱发致死性心率失常、减少凝血因子,因此实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止血、控制感染,稳定内环境,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创伤性肝破裂患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改善凝血功能、提高疗效,具临床可借鉴性。

猜你喜欢
控制性创伤性乳酸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乳酸菌发酵生产D-/L-乳酸的研究进展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云南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大邦五隧道顺利贯通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影响急诊非创伤性腹痛分诊准确率的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