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以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状况为例

2021-11-29 06:08李慧宏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物保护福建省党史

李慧宏

(福建省社会思想动态汇集分析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历来珍视革命历史、珍视我们走过的路,对传承红色基因、保护革命文物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多次在不同场合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革命文物见证着一段峥嵘的历史岁月,凝结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是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福建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都播撒了革命火种、建立了红色政权、留下了历史的注脚,革命先烈在这块红土地上都留下光辉足迹、洒下鲜红热血。这些重要资源,为我们做好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实的基础。

2021年3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肯定了福建革命资源丰富、内涵深刻的优势,也对福建做好革命文物工作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新时代面临着新的要求,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意义重大,扎实做好保护、管理和活化利用等工作,擦亮革命老区的精神底色,不断用心用情推动革命文物工作开创新局面。

二、福建省革命文物数量众多内涵丰富

福建省是我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在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实践后,积淀形成了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的革命文物,是名副其实的革命文物大省。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上,福建革命文物呈现面广、点多、量大等特点。

2020年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显示,福建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如表1)。

表1

以福州三坊七巷、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等为代表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护成绩斐然。

在申遗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将提交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审议。著名革命旧址、入选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文化遗产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如表2)。持续加大力度推动武夷山、福建土楼、中国丹霞(泰宁)等保护工作。今年1月,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化石在上杭县被发现,福建省文物局牵头组成的联合科考队的重大发现实现了省内此类遗迹零的突破。

表2

革命文物工作在文物普查发现遗产遗址、新增博物馆数量、创建国家级博物馆等方面的成果都引人关注(如表3)。全省143家博物馆,近年来引进资源、创新思路,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展陈活动,吸引观众众多,近5年累计举办5000多场,参观人次超1.5亿。各类文艺精品展览分赴世界各地展出,以展品形式对外传播福建文化、讲好福建故事。全省现有红色旅游景点景区9家40余处,其中5A景区1家、4A景区7家,形成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文物特色村镇,有力促进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寿宁下党乡和上杭县古田旅游区入选国家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

表3

三、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早在2016年福建就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全省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丰硕,法规制度、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全面掌握丰厚的文物“家底”,文物利用活力持续焕发。

第一,在革命文物保护方面,《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高度重视在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中,发挥革命文物资源的力量。率先在省级文物机构中设立革命文物处,有力推动革命文物工作取得新成效。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源头保护。注重线性与区域保护,将革命文物作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推荐重点,确立国—省—县三级文物保护体系。

第二,在积极推动法规建设方面,修订《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专列了中央苏区革命文物保护章节,加快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立法,增强刚性制度的威慑力,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地方立法。《福建省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列入省政府2021年立法项目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三明、龙岩、南平、宁德等中央苏区县比较集中、革命文物多的地方已经颁布或正在制定政府规章和地方立法,相继出台《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等。福州成立省内第一个文化遗产巡回法庭,“古厝与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专业化审理福州全市范围内与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的案件,已成功化解纠纷30多起。紧接着“海丝史迹与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在泉州市鲤城区法院成立,成功审理了追索文物相关案件。

第三,在争取中央经费支持方面,不断争取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相关资金使用力度和绩效管理。2020年,全省文物部门在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安排全省文物保护项目、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等方面都下大力气,龙岩、三明等革命老区也获得大力支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实施(如 表4)。

表4

第四,在文物安全工作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省文物局下发《关于文物督察约谈办法》等文件。同时,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三防”工程建设,共40余处;对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提升革命文物工作的科技含量,建设“福建省文物保护平台安全在线监管系统”(一期)等,严密防范,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积极推荐革命文物参加各级文保单位的申报、评审,其中,3处革命文物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5处列入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第五,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实施“革命文物+”计划,把革命史实、革命文物、革命精神“串珠成串”,丰富文化供给、促进文化消费。将革命旧址与传承革命传统、展示党风建设、干部教育培训、摆脱贫困实践相结合,生动展现福建革命的波澜起伏和革命烈士的英勇无畏。将革命精神融到红色旅游、瞻仰体验中,让人民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既与红色旅游结合,又开发旅游研学;既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促进红色旅游繁荣发展。

第六,在革命文物研究阐释方面,编撰出版《福建省馆藏珍贵红色文物图集》《福建省革命旧址图录》(上下册)等革命文物图书,集中展示福建革命文物的整体资源面貌和保护现状。拍摄《绝命后卫师》《古田军号》《绝境铸剑》等影视作品。同时,福建省文物局注重与党史、社科、高校进行合作,充分利用最新科研成果讲述革命文物故事,在编制革命文物保护方案时,明确要求与当地党史部门进行充分研究,以权威党史论述作为价值阐述。

四、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正当其时

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开发工作虽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如文物保护意识亟待提高,部分地方和部门对革命文物工作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轻视漠视革命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重理论轻实践,多表态少行动的现象也不少。基层专业工作人员匮乏,流失大,专业人才留不住,文物部门工作队伍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联合工作机制亟待加强,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宣传、党史、住建、旅游、民政、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共同参与研究、保护、管理和利用等,做好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需要多方协作、共同发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

第一,持续全方位保护,织密扎牢“防护网”。坚持守正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传史育人,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召开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保护利用工作,统筹推进革命文物基础、保护、展示、利用、传播等各项任务。组织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认真梳理革命文物资源,对全省遗址遗迹进行摸底调查、登记入册。持续加强修缮保护,编制革命文物修缮项目计划书、勘察修缮设计方案等,形成全省“一盘棋”联动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保存革命文物的真实历史风貌,保护好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革命历史、新中国史、党史等资料的搜集整理、抢救研究工作。探索设立革命旧址专项经费,争取中央加大支持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加大民营企业家、志愿者等社会人员和资本力量在革命文物保护中的比重,支持民营博物馆开发多元渠道、运用创新技术举行丰富多彩的革命文物展览。

第二,深化研究阐释,赋予革命文物深刻内涵。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举办百年党史文物系列展示,策划推出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精品和革命文物联展,深化研究体现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在沉浸式“实景课堂”中深学革命历史、深悟思想伟力,让革命文物“会说话”,让革命文物更加可亲可感。坚持正确历史观、党史观,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与精神,组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文博机构开展革命文物史料研究、价值挖掘和内涵阐释,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时,充分发挥、运用、管理革命文物资源的先天优势,用好100个参观学习点,打造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二课堂”,讲好福建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开展有关革命文物的重大课题研究,加强革命精神深度阐释。

第三,创新融合发展,活化利用革命文物。完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建设,创建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结合革命文物保护工程,在革命旧址中布置专题陈列展览,开发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支持特色小镇建设,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等有机融合,积极融入产业发展大局。把革命旧址保护与红色旅游景区相结合,与保护传统村落相结合,与特色乡镇建设相结合,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当地群众就业。打造一批重大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纪录片、文物系列微视频等文艺精品拍摄制作。

第四,注重传播教化,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聚焦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用好贯通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福建红色文化读本》丛书,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革命文物,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作用。打造闽西原中央苏区革命文物的IP品牌,在干部教育、研学培训等活动中彰显革命文物的标志形象和打卡意义。依托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和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面向青少年、党员干部群众等开展现场体验教学,以文物承载的信仰力量教育人、感染人。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对文物行政机构和人员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对策,通过增加编制、引进人才、购买服务、结对帮扶等措施,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满足日益繁重的文物保护工作和日益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需要。不断提高革命文物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基层文物干部加强专业业务培训,突出有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教育培训,让他们在理论上、笔头上、口才上或其他专长上真正有“几把刷子”。还可开设网络文博培训,让对文物感兴趣的社会大众也能接受业务培训内容。鼓励革命文物工作者学习弘扬好作风,真心实意下沉到基层,奔走在一线,把文字写在红色大地上。积极培育文物志愿者,共同挖掘讲述文物故事,厦门思明区、龙岩长汀县、三明永安市等地志愿服务队建设已见成效,活动开展常态化,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立足百年求索前行、百年追梦圆梦的历史维度,保护革命文物正当其时。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敬畏之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在做好保护有形遗产的同时,注重传承无形遗产,让革命文物工作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的光彩,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文物保护福建省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