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影响

2021-11-30 02:57吴慧蕾李章平周少余杨晨斌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生源定向

吴慧蕾,李章平,周少余,杨晨斌

1.温州医科大学 图书馆(期刊社),浙江 温州 325035;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急诊医学科,浙江 温州 325015;3.温州医科大学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策是增强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可及性、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举措。201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启动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定向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享受补助生活费,毕业后服从安排到指定乡镇卫生院服务至少6年[1]。其中,定向医学毕业生的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是其培养质量和数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破解定向医学生能否“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关键。

温州医科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收定向全科医学生,已经培养了10届1 800余名定向医学生,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招收的定向医学生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和69个县(市、区)。本研究以浙江省定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履约情况的影响及发生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定向医学生培养使用政策提供可借鉴的信息。

1 资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本研究追踪调查了温州医科大学2018—2020届1 090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以下简称定向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学校学工部门、教务部门及各地卫生健康局。样本基本特征如下:1 090名毕业生均来自浙江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为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全科方向),其中2018届毕业生369人,2019届毕业生377人,2020届毕业生344人。

本研究同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来自浙江省56个县(市、区)卫生健康局的定向委培合同(协议)进行文本分析,提取出经济补助金额、经济补助领取方式、工作分配方式、编制情况、违约金、诚信档案6个共同条款,依据教育政策激励理论中教育与激励密不可分,教育政策激励中主要有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2],将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分为正激励条款和负激励条款。见表1。

表1 浙江省定向医学生地方就业安置政策正负激励条款

1.2 变量选取与处理

1.2.1 因变量:定向医学生的学业成绩、履约情况作为本研究的因变量。学业成绩是衡量定向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采用大一到大四期间的学分加权平均分,即课程实际考分×课程学分/课程总学分。履约情况是指定向医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是否按照入学前与当地卫生健康局签订的就业协议履约,是一个虚拟变量。

1.2.2 自变量: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作为本研究的自变量,分为正激励条款和负激励条款。正激励条款包括经济补助金额、经济补助领取方式、工作分配方式、编制情况,赋值为1的有正激励效果,赋值为0的无正激励效果。负激励条款包括违约金、诚信档案,赋值为1的有负激励效果,赋值为0的无负激励效果。

1.2.3 控制变量:为了更好地解释地方就业安置政策正负激励条款及各条款中包含的因素对定向医学生在校表现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本研究将性别、生源及家庭经济情况等不可控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学业成绩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履约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中正负激励各条款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履约情况的影响和预测效应采用分层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定向医学生总体情况 2018—2020届定向医学生男538人(占49.4%),女552人(占50.6%);城市生源396人(占36.3%),农村生源694人(占63.7%);贫困生246人(占22.6%),非贫困生844人(占77.4%)。学业成绩均值为75.61分,993人按照定向培养合同如期履约(占91.0%)。见表2。

2.2 不同因素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比较 女生、农村生源学生、贫困生学业成绩均高于男生、城市生源学生和非贫困生,有参考在校表现分配工作单位的学生学业成绩显著高于不参考在校表现的学生,不提供事业单位编制的学生学业成绩高于提供事业单位编制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补助金、补助领取方式、违约金、诚信档案因素上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生源地、是否贫困生、补助金和违约金金额、是否参考在校表现分配工作、编制情况和是否有诚信档案因素上,定向医学生的履约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和履约情况的比较(n=1 090)

2.3 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层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以地方就业安置政策正负激励各条款为自变量做分层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性别、城乡生源、家庭经济情况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均有显著影响,女生的成绩比男生好,农村生源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在控制了性别、生源、家庭经济情况变量后,地方就业政策中的正激励条款对学业成绩解释量上升(ΔR2= 0.136),其中定向分配方式参考在校表现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P<0.05),提供编制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负向影响(P<0.05)。见表4。

表2 定向医学生总体情况和变量赋值(n=1 090)

表4 地方就业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分层回归结果

2.4 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履约情况的回归分析 以履约情况为因变量,以地方就业安置政策正负激励各条款为自变量做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和性别对履约情况有显著影响,农村生源能正向预测履约成绩(P<0.05)。在控制了性别、生源、家庭经济情况变量后,地方就业政策的负激励中,诚信档案因素对履约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P<0.05),其余地方就业政策中的各因素对履约情况无显著影响。见表5。

表5 地方就业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履约情况的分层回归结果

3 讨论

3.1 定向医学生履约情况在生源上呈现出明显的群体差异 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定向医学生不仅在数量上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多,且农村生源的学生履约率更高,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农村生源对定向医学生履约有显著正向影响。调查数据显示,四川、山东、陕西等省农村定向医学生的履约意愿和履约情况均高于城市学生[3-5]。有研究综合国内外基层医师培养经验,提出定向培养政策必须强化对生源地的限制,只有那些来自家乡又回到家乡,起点相对低、实用性强和受政府资助的医学生,才能达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目标[6]。可以说,定向培养政策同时也是一项就业政策,之所以能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报考、留住更多农村学生履约,背后蕴含的是农村家庭对子女向上社会流动的认知逻辑和期待[7]。

续表3

为进一步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履约率,确保定向培养政策取得实效,在制定定向医学生招生政策时,政府和地方卫健部门要加强同高校的协同培养,最大程度实现生源本地化、农村化。具体来说,一是在招生时要精准锁定以农村生源为主的目标群体,通过前期定点调研,为农村地区设置科学合理的空编空岗,做到精准招生[8]。二是加大定向培养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以校友招生宣传、政府政策宣讲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农村生源。

3.2 发挥好诚信档案在定向生履约中的约束作用 研究表明,违约金的多少对定向医学生履约情况无显著影响,违约后计入诚信档案不准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规定,对学生履约情况有正向影响但效应量值较小(ΔR2=0.03)。一方面,意味着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的地区,定向生的毕业履约率更高,“违约后,计入诚信档案不能考公务员进入政府和事业单位,对定向生来说是最具有约束力的条款”[6]。在政策制定时,要充分发挥诚信档案在定向医学生毕业履约中的刚性作用。2019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加强违约定向医学生诚信管理,“将违约记录作为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等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录(招聘)的个人诚信评价的重要依据”。政府部门同时加大诚信档案平台的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通学校和社会的人事信息沟通渠道,共享定向医学生诚信信息[9]。另一方面,要看到诚信档案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约束作用,做好诚信履约的柔性教育。高校要加强定向医学生诚信教育,通过思政课程、第二课堂、基层实践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培养基层服务情怀。

3.3 定向分配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学业成绩 研究发现,定向分配参考学生在校表现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受到分配激励的学生学分加权平均分比不参考学生在校表现的分数要高。学业困难是定向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一大现实问题,定向医学生一方面享受就业保障政策,另一方面由于就业的“无选择性”,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业成绩落后。有数据显示,定向医学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与普通临床班级相比较差,且定向医学班级挂科率高于普通临床班级[10]。在定向分配时引入竞争机制,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取得更好学业成绩。

保证定向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第一使命[11],基于上述发现,用人单位和高校应注重加强对定向医学生学业的管理和帮扶,充分利用定向分配这一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专业发展。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采取“先培养,后分配”的方式,即定向生入学前与培养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协议”,但暂不确定具体基层服务单位,毕业后到户籍所在县(市、区)卫健局报道,根据学业成绩或综合成绩排名,自主选择到户籍所在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12]。如浙江省部分定向生的定向协议中就已经明确注明“乙方按期毕业后的分配,甲方将根据培养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按分数高低由定向培养生选择具体工作单位”“学校成绩按比例纳入招工考试成绩”。那么学生在校期间就会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同时,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拥有一定范围内优先选择的权利,则会高质量履约,形成定向医学基层就业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地方就业安置政策对定向医学生学业成绩、履约情况有影响,要强化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中的正激励作用,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将在校表现与定向分配相挂钩,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要发挥地方就业安置政策中诚信档案对定向医学生履约的作用,最终实现定向医学生培养质量和数量提高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生源定向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分析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