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身衣舒适性研究进展

2021-12-03 01:15张英莉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塑身塑形舒适性

周 捷,张英莉,毛 倩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 言

近年来,女性对自身的体型愈发重视,纤细苗条成为主流的审美标准。塑身衣,又名紧身衣、束身衣、美体衣和塑形衣等,可通过调节身体的脂肪分布[1-2]改善和美化人体的自然曲线,达到美体效果,因而成为女性青睐的服装产品。但是长时间穿着此类服装会给身体造成一定的压力,易产生不舒适感[3]。服装舒适性是服装人体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包括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等[4]。通常情况下,塑身衣与人体表面密切接触,如果热湿调节能力[5]不好会影响与皮肤接触部位的热湿舒适性[6];服装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稳定性差[7];束缚力过度会产生过大的服装压,直接影响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8]等。因此缓解塑身衣的塑形效果与舒适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贴身服装的整体舒适性[9]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国内外消费者都把服装舒适性作为选择服装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10]。人们对于穿着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不仅要求服装美观合体、具备一定功能性,而且要求穿着舒适。因此,服装企业设计生产的产品只有满足这些需求,才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鉴于此,以塑身衣舒适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评价、生理评价和物理评价等方法,从人体体型、服装结构和服装材料等方面梳理塑身衣舒适性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未来提升塑身衣舒适性的研究方向。

1 塑身衣舒适性测评方法

塑身衣舒适性测评方法主要为主、客观评价[11],包括心理评价、生理评价和物理评价等。

1.1 心理评价

服装心理评价侧重表达人体着装后的主观感受,评价方式主要为量表评价和阈值判别[5],其中量表评价普遍采用5级心理标尺的方法。在青年女性穿着塑身衣的压力舒适性研究中,为定量表征主观性感受,多采用5级心理标尺对着装舒适性进行评价。文献[12-13]通过人体穿着实验对胸部、腋下、腰部、胃部、腹部、臀部、裆底和大腿腿围等敏感部位的综合压感和塑形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研究发现:总体压力感由胸部、腋下、腰部、胃部、腹部和臀部裆底等部位压力感组成,其中受腰部、胃部压力感的影响最大;总体塑形效果则由胸部聚拢效果,腰部、胃部、腹部和大腿腿围塑形效果以及臀部提升感等构成。此外,总体塑形效果与总体压力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局部塑形效果与整体塑形效果呈正相关。

同时,心理评价中也有研究学者引入塑身衣着装的外观美感评价[14]。通过结合穿着舒适性和外观美感评价,发现连体式比分体组合式穿着舒适性和整体塑形效果更好;除变化款式外,应用蕾丝等装饰性材料也可提升外观美感;在身体敏感部位如腰腹部、背部、臀部下沿和腋下等部位内置收缩弹力贴片等可提高塑形效果。

综上,通过心理评价,可了解人体穿着塑身衣时身体不同部位舒适性的主观感受;通过分析主观感受,可获得影响塑身衣穿着舒适性、外观美感和塑形效果的影响因素,如服装材料和服装结构等。服装舒适性涉及人体穿着服装的主观感受,因此心理评价对解决该类研究中的主观性问题有一定效用。但是,心理评价主观性较强,具有不确定性,且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后期进行试穿评价实验时,可增加实验样本数量,如不同年龄、体型和地区的实验对象等,设计不同的着装环境和着装状态等,以便提升测试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1.2 生理评价

服装生理评价通过监测人体着装后体温、心率和血压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得出着装状态下影响人体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从生理学角度揭示服装舒适性的内在形成机制。该研究过程需要借助专业仪器设备,常见的压力测试装置有:日本AMI 3037系列气囊式接触压力测定器,其特点是可进行动态测量,操作简单,且受人体和服装材料的影响较小;德国Novel公司的电容性压力测量仪pliance-x和美国Tekscan公司的电阻式压力传感器Flexiforce,两者都可进行动态测量,但后者系统精度偏低,且测试时间有限;此外也有压力假人测试模型等。其他生理指标如通气量、摄氧量和代谢当量等可借助德国产CORTEX-Metalyzer 3B心肺功能遥测系统[15]进行测量;心率、呼吸率和皮肤表面温度等则可通过Vantage XL心率表[15]和Polar Power 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16]等完成。

文献[15]在室温为(23±2)℃,相对湿度(65±2)%的人工气候室中,受试者穿着调整型内衣于静止2 min、运动10 min及运动后静止1 min等3种状态下,分别观察调整紧身衣扣位和穿着不同款式塑裤时,心率、呼吸率、摄氧量、通气量、呼吸交换率和相对摄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内衣的宽裕量(以内扣位和外扣位区分)和压力覆盖位置(以高腰塑裤和长腿塑裤区分)是导致指标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服装压力大小、压力面积及压力类型等因素也会影响人体生理指标,其中压力大小为最主要因素[17],如促进人体静脉血液循环的积极影响和使血压升高、呼吸功能降低的消极影响。并有学者对此进行验证:在运动前后不同状态下,通过测试人体皮肤温度、体核温度、手指脉搏和呼吸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以发现穿着塑身内衣时,压力大小确实是影响人体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16]。除上述涉及的各项生理指标,也有国外学者研究皮肤血流和口腔温度[18]以及唾液分泌率[19]等,当周围温度为35 ℃,相对湿度为60%时,由弹力织物所施加的服装压力能够使唾液分泌率降低[20]。

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不同因素和不同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后续可基于以上研究深入探讨影响塑身衣舒适性的内在生理机制。通常实验组设置为对照运动前后和穿着前后的实验结果,还可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运动环境和运动姿势,以便细化研究人体穿着塑身衣时,不同动作和各动作转换对各生理指标反应的影响。同时,实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如实验设定的标准化程度、实验设备的精确度、实验对象着装后自身的生理变化以及实验空间内的环境变化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生理评价时,也应考虑到其他外界因素对人体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2013年,纳入陕西省2013—2015年规划的100条中小河流250个项目建设任务全面拉开,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全年共完成99个项目的现场踏勘,分批集中完成了85个项目的初步设计批复,为2014年建设任务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共下达年度中央和省级投资计划11.25亿元,累计下达2013—2015年规划内项目投资19.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42亿元,有80个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任务,完成综合治理河长460km,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1.3 物理评价

纺织材料的热湿传递和力学特性是决定人体着装舒适性的主要因素[21],物理评价即通过测试服装材料的热湿舒适性、强度和弹性等物理性能,用力学指标表征其舒适性。实验中常用的面料物理指标包括厚度、面密度、透气性、透湿性、瞬间冷暖感和导热系统、热湿阻变化率、拉伸性、缩水率、色牢度、粗糙程度和黏附程度等。

研究面料热湿舒适性实验一般分为静态和动态2种。在静态实验中,对5种不同含水率(40%、30%、20%、10%和干态)的面料进行性能测试,研究发现面料密度增加时,透气性减小,透湿性能降低,瞬间冷感增强;面料含水量越高,透气性越差,透湿性越弱,瞬间冷感越高,热传导性能越强[22]。其中使用的仪器有:YG461/II数字式透气量仪、YG601-I/II型电脑式织物透湿仪、KES织物风格测试仪F7系列。而动态实验则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出汗过程[23],加以动态出汗装置的辅助,使用SGHP-10.5服装热阻湿阻测试系统,来测量织物从吸湿到干燥整个动态过程的热湿阻变化率,进而分析织物的动态热湿传递性能。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静动态实验相结合,分析静动态转换过程以及前、后对比的变化。除热湿舒适性外,人体着装后皮肤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性也由服装材料的力学性能决定。

综合3种测评方法可以发现:心理评价侧重于主观感受,评价实验设计相对简易,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可增强实验样本的代表性,减少主观评定的偏差。生理评价实验操作性强,数据客观,但与人体主观舒适性间的转化较复杂。物理评价测试过程较快,实验结果重演性好,但脱离了人体着装状态下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且对实验精确性要求较高。为使研究结果更准确、更科学,可结合应用这3种测评方法,探讨人的心理、生理和服装物理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性能指标与主观感觉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对塑身衣的舒适性及功能性进行全面分析和预测。

2 塑身衣舒适性影响因素

服装舒适性是由服装材料和设计因素决定的[24],其中服装材料包含面、辅料等,设计因素主要为基于人体体型分析的服装结构设计。为满足服装舒适性要求,需要结合3种测评方法,平衡多方面因素。以下主要从人体体型、服装结构和服装材料3方面分析塑身衣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2.1 人体体型

研究服装结构和穿着舒适性,通常都需要以人体体型为基础。只有对人体体型有正确的认识才能设计出贴合人体、符合人体工效的塑身衣,故体型分析为研究基础。制作塑身衣时,排除服装面料的影响,通过对胸部结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当胸高每增加1 cm时,胸围增量和胸上、下围差量呈等差增加,乳凸量、肩省和腰节省也相应增大,且变量都由前衣片提供,后衣身各项围度尺寸无变化[25]。因而,局部体型变化也会影响服装结构各个部位的设计。对腰臀部体型特征与类别进行研究,得到影响下装结构设计合体性的因素有水平围度、高度、横矢径比、围度差和臀凸等[26]。即体型对穿着合体性有一定影响,故进行体型分类有利于促进服装的合体性设计。

综上,通过对身体各部位以及整个躯干的体型体态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服装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进而较大程度地满足塑形服装的穿着舒适性。此外,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塑形需求,也可基于人体体型分析,结合相关部位与服装结构的关系[29],进行局部体型分析,对局部感觉与着装整体舒适性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为服装结构设计和人体穿着舒适性提供理论参考。

2.2 服装结构

服装结构影响服装款式和风格,有平面制版和立体裁剪2种途径。对于塑身衣,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着人体塑形效果和穿着舒适性。其中,结构设计线包括重要结构线和造型设计线。

重要结构线即领围线、肩线、胸围线、腰围线、臀围线和省道线等,不同服装原型的重要结构线具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不同部位的塑形效果具有不同影响[30]:英式原型制作的紧身衣更能凸显胸部、收缩腰部;日本新文化原型对胸点和腰线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因此,根据不同部位的塑形需求可应用不同类型的服装原型,必要时可加以改化和升级。

造型设计线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结构分割线,分割方向包括横向、竖向和斜向等;线型包括直线、斜线和曲线等。不同方向和线型的分割线设计对塑身效果和穿着舒适性有不同的影响。可根据不同部位的塑形需求,结合该部位的体型特点,对塑身衣结构进行功能性分区设计[31]。如文献[32]在设计塑形三角短裤结构时,将其分为前腹定形区、衣身、后中缝、腰部和腿围处等不同区域,并对各区域进行面料和结构等辅助设计,满足了收腰腹、提臀、锁脂和瘦腿等局部功能需求,针对性更强。同样地,对紧身胸衣的腰部进行不同分割线设计,在舒适度、美观度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现效果[33]。例如在单一型和组合型的曲直线分割设计中:横竖向曲线分割和横斜向直线分割穿着更舒适;竖斜向直线分割和横竖向曲线分割受女性喜爱程度较高;竖斜向直线分割和横斜向曲线分割视觉效果更好。因此,结构设计中分割线的形态、长短、位置和数量等都对其穿着舒适性有一定影响。

为此,为了满足塑身衣的舒适性需求,其结构设计可从结构分区变化和选择制版方式着手进行。结合不同服装原型对不同部位塑形效果的影响,调整塑形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可针对人体不同部位的塑形与舒适性需求,对结构进行分区设计;也可根据平面打版和立体裁剪等不同制版方式对服装结构的影响,根据实际舒适性需求进行相应的选择。

2.3 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是构成服装三要素之一,包括面料、里料和辅料。材料的选择决定服装的物理特性和风格特征,也会影响服装造型和外观效果,且材料本身也影响人体穿着服装的舒适性。如今,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其中,不同的应用场景对服装材料的舒适性要求表现不同,因而服装材料的功能性需求也不同,如日常塑身用和医疗辅助用等。

日常塑身用时,由于塑身衣属于贴体穿着类服装,在穿着较长时间情况下,对抗菌除臭有一定需求。针对此类需求,引入Thermolite保暖功能性纤维新材料,结合光触媒抗菌除臭功能性整理新技术,开发具有抗菌保暖功能的塑身衣面料。此外,石墨烯改性材料在纺织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该种面料不仅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34]。因此,在较寒冷环境下,一些运动类塑形服装便应用此类面料。而且这类面料还具备较好的耐水洗色牢度、耐汗渍牢度和耐湿摩擦牢度等。除面料外,塑身衣在必要时会加以钢圈和鱼骨等辅料固定,其中常用到的辅料也在不断优化。如文胸钢圈新型材料中,具有感温性的钛合金钢圈可以柔软地贴合人体而不易变形,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镍钛记忆钢圈可以使造型美观且稳定。随着智能服装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柔性纺织材料和柔性传感器的智能塑身衣也成为塑身保健行业的新兴领域,满足着装舒适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也会成为研究热点。

医疗辅助用时,须具备一定的条件[35],如可通过测试身体运动拉伸等场景下织物的热阻和透气透湿性,研究设计高舒适性医用塑身衣面料[36]。此外,有国外学者通过对比聚氨酯材料(PU)和聚乙烯材料(PE)制成的束腰,在颗粒治疗时的水当量比以及对胰腺呼吸运动的影响,发现这2种材料的束腰都能显著降低呼吸诱导的胰腺运动,但PU束腰由于其不规则的材料结构和厚度,不适合颗粒治疗[37]。实际应用中还需注意,虽然PE表现出较稳定的物质条件,但其本身含有致癌物,使用时应谨慎。

综合以上分析,塑身衣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体体型、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材料性能,且不同因素对人心理、生理和服装物理等方面有不同影响。人与服装联系紧密,服装舒适性可通过人体着装后的主客观感受来表征。首先,人体体型是了解塑形服装塑形与舒适性需求的基础。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体型变化差异大,不同体型个体本身需求也有所不同。在服装个性化定制的行业背景下,应依据个体实际需求对相应部位进行设计调整。其次,服装结构设计是塑形服装满足不同塑形与舒适性需求的关键环节。根据人体塑形部位的特点和需求,对重要结构线和造型分割线进行设计与变化,可以设计和调整服装结构相应的功能区域。此外,平面结构设计虽简单易成,但过程较为抽象,而立体裁剪可以灵活调整,便于区分塑形部位,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塑形效果。最后,不同服装材料表现出的服装物理性能也不尽相同,一定条件下对达到穿着舒适的效果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在选择塑身服装材料时,穿着舒适为基本要求,功能性面料即为研发重点。除以上日常塑身中提到的应用外,也可继续向皮肤美容方向发展,如添加使用特殊成分面料,改善肥胖造成的细纹,促进恢复皮肤弹性等。

3 结 语

对塑身衣舒适性的3种测评方法和3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述评,基于以上分析,认为未来研究可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

1) 塑身衣舒适性评价可综合主客观测评,加强定性和定量之间的转换,分析局部感觉对着装整体舒适性的影响。

2) 为提高塑身衣穿着舒适性,可针对人体不同部位和穿着场合的塑形需求,进行体型分类、结构优化和面辅料开发,促进相关理论体系发展。

3)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和研发是开发功能性塑身衣的新起点,保健美体塑身衣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相结合也会是未来市场的需求热点。

猜你喜欢
塑身塑形舒适性
羽绒服面料防钻绒性与相关舒适性研究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舱外航天服主动热控与人体舒适性实验研究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穿塑身衣能让身体“记住”曲线而变瘦?
穿塑身衣能让身体蹝记住蹞曲线而变瘦?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美女塑形计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塑身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