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路径探究

2021-12-28 13:17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导向成果理念

姜 洋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深入分析来看,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深化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式、重视教学主体等层面表现出较大的契合性〔1〕。而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使用,为成果导向下的混合式教学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也为其带来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全程把控及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还能充分展现课程教学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和重视,使教学更具目的性,更好地提升教学实效。但在当前环境下,高校开展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高校应与教师深入合作,探寻解决各类问题的有效路径,推动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1 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的重要价值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课程开展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能在使用信息技术、贴近时代发展及满足大学生特色需求的等方面具有便利条件,同时还能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课程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引领课程教学实现高效变革,不断为高校整体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助力。

1.1 促使课程教学更符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

在信息化背景下开展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能为高校及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支持,为二者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和需求也提供了便利,能帮助课程教学在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上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征。一方面,高校及教师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对大学生学情进行充分调查和深入分析,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且重视学生特征基础上的学习成果设定,更加强化课程实效。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以教学成果为导向重构教学过程、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型时,还会更多地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能进一步带动高校课程教学符合大学生信息化时代要求。

1.2 推动课程教学更具目的性,提升教学实效

一方面,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开展成果导向混合式教学,能促使教师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根据课程预设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反向设计,带动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等都可得到较为精准的满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信息化背景下,以成果导向为依据开展混合式教学,还能帮助大学生在线上线下学习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带着预设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设计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达到更高水平的学习效果。如此,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能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两方面协同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也在师生充分互动的基础上达到更有目的的教学效果。

1.3 加快教学变革进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信息化背景下,以成果导向为依据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帮助高校课程教学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课程教师主导性地位,并以结果导向为依据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准备,进而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课程体系等角度全面实现教学变革,也助力高校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从师生关系角度看,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能在充分把握教情、学情的基础上,有效展现教师主导及学生主体两方面关系,且重视师生互动中的教学效果。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时会十分重视教学成果的预设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将教学成果的引领置于教学全过程,在充分强调中确保课程教学的正确方向和重要结果。最后,从课程体系角度看,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逐步重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应用,在设置课程安排时,也多体现混合式教学,再加上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会更趋于目的性和合理化,使课程教学表现出与时代发展、学生需求的紧密相连。

2 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背景下实践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受教师教学理念、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学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影响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2.1 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缺乏有效引领

一方面,高校整体层面尚未重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各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也未对课程教师提供成果导向及混合式教学的整体培训,导致教师无法全面掌握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其指导下开展混合教学更是受到阻碍。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紧跟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其已无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自觉学习成果导向等新型教学理念,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表现出积极性不足、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如此,高校教师便无法有效引领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2.2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未与成果导向深度融合,影响混合式教学实效

一方面,高校课程教学设置教学目标在考虑学情、教情及办学实际等层面存在一定不足,影响教学目标与大学生主体的契合。在此类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课程教学便无法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大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无法有效体现,课程教学便缺乏混合式教学应有的生动性,教学效果也难以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时缺乏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引领,在预设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等过程中缺乏重视,影响混合式教学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接受混合式教学是否获得应有学习成果也无法得到检验,教师便无法依据真实、科学的教学成果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混合式教学实效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3 教学评价较为单一,不符合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实践需求

当前,高校开展教学评价多以考核学生日常出勤、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且教学评价的总体设计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缺乏联系,不利于高校及教师把握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进程和效果。一方面,高校课程教学评价主体、指标及方法等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评价指标以学生对课程专业知识的记忆掌握为主,评价方法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无法充分全面提升混合式教学参与主体对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也无法得到真实客观反映。另一方面,高校课程教学单一化的评价体系也未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进行深度融合,评价主体无法从教学评价结果中得到预设教学结果是否完成的反馈,教学评价体系未体现成果导向,导致教学评价结果与实际教学效果和预设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脱节,不利于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2.4 课程教学环境信息化程度较低,不足以支撑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一方面,高校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导致课堂信息化教学设备存在短板,无法有效支撑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且教师缺乏参加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培训及混合式教学知识技能培训的机会,如此,教师便无法有效提升其自身混合式教学技能。另一方面,高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多数高校未组织专门的校园网络安全监管队伍和相关机制,导致校园网络在使用中存在较多隐患,在出现安全问题时无法及时应对,严重影响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师生也无法通过网络开展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落实也受到一定影响。

3 信息化背景下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突破路径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积极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深化成果导向对混合式教学的引领,并从设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及优化教学环境等角度入手,不断为实践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助力和保障。

3.1 培养教师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引领信息化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首先,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选择适合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为其提供整体培训,培训内容应涉及成果导向教学理念的理论来源、发展趋势及在教学中使用的优势和要求,在教师系统了解此理念的基础上向其传递多样化的成果导向教学法。其次,教师应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系统培训,并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有选择地多接触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意识到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对自己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混合式教学实效的重要性,自行探究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契合,锻炼在此理念指导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最后,高校教师还需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定的政治素养、科学的探究思维及良好的信息素养〔2〕,只有如此,教师才可真正引领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等环节的顺利开展,并逐步带领教学朝着信息化、科学化方向前进。

3.2 以课程要求重构教学目标,指导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践

以成果导向为依据实践混合式教学,高校及课程教师应在充分调查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教学要求预设教学目标,同时深化成果导向对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及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具体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全面掌握学情,同时还需对不同专业课程大纲和具体要求进行充分整合,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预设。其次,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目标时,还应在兼顾学生主体、课程大纲等要求的基础上考虑混合式教学中线上线下教学目标及每节课程具体目标。最后,高校及教师在形成最终教学目标时,还应回顾预设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设计符合课程教学中学生需达到的预期成果。为此,高校及教师应充分遵循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在使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目标前期,定义学生预期学习目标,并将其沿用至教学目标设置的全程,确保教学目标能有效指导混合式教学实现预期学习成果。

3.3 以成果导向创新多元化教学评价,全面反映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

高校及教师应以成果导向理念为指导和方向,多元化创新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及评价方式等层面充分体现成果导向教学理念〔3〕。首先,高校应完善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评价主体,将大学生主体、课程教学管理者、家长及教师等全部纳入评价主体,展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其次,在设计多元化教学指标时,高校及教师应充分结合成果导向理念,提前预设教学目标,并将预设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评价内容进行融合,使教学评价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教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具体实践等层面,进而体现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最后,高校应创新教学评价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各评价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评价。

3.4 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撑成果导向下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实践

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顺利实践,还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做支撑。为此,高校首先应加大对成果导向混合式教学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各类课程教师参加成果导向教学培训提供便利,也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寻多样化具体教学模式提供条件。其次,高校应组建专门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工作队伍,从技术层面为实践混合式教学提供支持和保障。此类工作队伍需具备专门的教学信息技术,并能为高校课堂设置齐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逐步在校园内普及智能移动学习终端,支持混合式教学在成果导向理念引领下突破时空局限,拓展教学空间范围,也为师生互动取得预设教学成果提供便利〔4〕。最后,高校还需健全校园网络环境安全监管机制,为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高校应组建网络安全监管专门团队,负责校园网络环境的安全,对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设置预警机制,同时及时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一方面确保校园网络使用的稳定、流畅,保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另一方面确保校园网络环境中信息的健康,能及时对校园网络中流传的非主流思想价值观进行鉴别和阻拦,为大学生和教师提供健康的网络环境。此外,高校还需重视与家庭的协作,为成果导向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健全的教学环境,让大学生在家中也能及时有效完成线上课程视频的观看学习,推动混合式教学更有效地进行,也充分展现成果导向对课程教学的引领。

猜你喜欢
导向成果理念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偏向”不是好导向
验收成果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