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2021-12-28 13:17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考核

陈 俊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所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是指将实践教学纳入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制定教学大纲,安排学时学分,充实课程内容,规范考评体系,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以课程化为导向,以思想政治理论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教学组织体系,丰富实践课程形式,拓展实践教学资源,规范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构建全员化、全程化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1 完善制度保障体系

1.1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制度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本科思政课实践教学〔1〕。该文件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因此,高校应当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领导机构,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整合原来各门思政课的实践学时及学分,组成“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让实践教学环节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使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根据2个学分计算出“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相对应的学时,并将该课程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列入课程教学计划,从而使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有了制度保障。

1.2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机制

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还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教务处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管理部门,应当将“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制定该课程教学工作量的核算方法,对课程进行质量监控。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实施单位,应当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编写实践课程大纲,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细则。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应当全程参与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评定学生的实践课成绩,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1.3 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经费保障制度

各高校应当严格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定,认真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投入。一是将“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所需经费单独列入思政课专项经费年度预算,确保该课程正常运行;二是在教学改革课题中设立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题,让思政课教师申报,并给予经费支持;三是按照专业实训课的标准,及时划拨“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经费,并按照思政理论课的标准计算;四是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情况,增加经费投入,提升这些基地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沿阵地,确保“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教学顺利实施。

2 健全教学组织体系

2.1 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直接目标更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一是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现实,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将所学内容转化为个体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思政课的基础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既可以分散安排在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的前四个学期,也可以集中安排在第五个学期。

2.2 组织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

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应当与社会热点问题等内容相结合,形成“高校思政课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类型,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挑选,也可以结合自己专业自拟题目,但须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按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前期准备,从春季学期的期中启动到放暑假之前。主要是实践选题确定、团队组建、实践地点确定、指导教师分配、安全培训。第二阶段是外出实践,一般放在暑假前两周完成。主要是学生到指定地点开展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并深入现场指导。要求学生记实践日志,并在有关平台上交流心得体会。第三阶段是评价、总结。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实践团队要撰写调研报告,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调研报告进行评价,在教务系统登录成绩,并完成教学材料归档。

2.3 推动教学运行,加强协同管理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负责相应的“实践选题”教学任务,对该选题的学生实践团队全程指导。还应当定期举行研讨会,共同解决授课中的问题;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将监管贯穿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落到实处。此外,必须按照大思政的理念,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协同管理,实现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具体而言,就是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方法理论,形成高校党委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校团委、学生处、财务处积极配合,教务处管理监督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使校内各个教育主体都参与到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形成团队作战优势,构建多主体、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思政”协同育人新格局〔2〕。

3 丰富实践课程形式

3.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

在校内实践层面,应当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公益劳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等开展调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然后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对策。

3.2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活动

校外社会实践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校外活动形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社会服务活动,例如,公益劳动、信息咨询、社团活动、文化服务等;二是社会调研活动,例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三下乡”等;三是素质拓展活动,例如,参加本地政府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总之,通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能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3.3 开展以网络课程为主的自学实践

当前,各种网络公开课如雨后春笋一般大量涌现,网络课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网络课程具有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打破时空局限,便于教育者开展线上教学,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课程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由此可见,网络课程的出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自主学习也属于实践教学范畴;因此,运用网络平台开展自学不失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强国”平台自学各种人文素质课,然后撰写心得体会,并作为学习实践成果提交给所在班级的思政课教师。这种网络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寓学于乐,体验到更多收获。

4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

4.1 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校内各种资源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高校应当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特别是要发挥好校园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一是要组织实施一些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让他们在参观中受到熏陶,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系列影片,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二是要加强学生社团管理,把社团建设成为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三是围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力。总之,通过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不仅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多便利条件,而且拓展了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4.2 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高校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过程中,还应当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与学校所在地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开展合作,建立一批固定的实践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现场教学,使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加强自我教育,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此外,还可以与当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教育文化机构、科普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利用节假日分批前往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深入一线参与调研,能够了解这些企业、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职业归属感。总之,高校应当以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稳定的实践教学机制,为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创造有利条件。

5 规范课程评价体系

5.1 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课堂实践教学的考评,二是课外实践活动的考评。就前者而言,可以将课堂实践教学纳入课程理论考核的范畴,制定系统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然后围绕事实依据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以平时成绩的形式计入该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考评,应当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思政课基础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侧重于考查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以及参加实践活动后的心得体会深刻与否,所撰写的调研报告水平的高低。在考评过程中,应当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并将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从而增强评价的精准度,确保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有序推进。

5.2 加强对学生的考核

学生实践教学评价是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课程考核标准,在学生进校之后第一个学期就给学生发一个实践教学成绩登记册,当学生每完成一项实践教学任务时,则由思政课教师在成绩册上给出该项目的分数,当学生完成所有的实践教学项目之后,由该教师汇总该学生所有实践项目的分数后得出总分,该分数即为该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实践教学评价应当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应当由辅导员或兼职班主任组织实施,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态度、团队合作、出勤情况、遵守纪律等方面;终结性评价应当由思政课教师实施,主要考核学生所撰写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的水平和质量。

5.3 加强对教师的考核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考评,也包含了对思政课教师教学效果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考核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态度。重点从编写教案、指导学生、批阅作业等方面考核教师是否认真负责。二是考核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重点从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实践教学的方式、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考核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重点从教研论文的撰写、教研成果奖的获得、教学方法的推广等方面考核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对教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进行考评之后,对优秀教师应当给予奖励,对教学不认真的教师进行批评,并限期整改;应当将教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考核的依据之一。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考核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