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公费师范生“C-UGS”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2021-12-28 13:17李思敏周玲君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院校师范生

陈 阳,李思敏,周玲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乡村教育也再度进入了公众的视线之内。公费师范生是未来乡村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也是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师范院校教师意识到,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不仅在于师范院校,还应当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中小学的配合。C-UGS(Coordination-University, Government, School)模式应运而生,即“协同—大学、政府、小学”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师资人才培养模式,为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范式。

1 公费师范生“C-UGS”协同培养模式价值

1.1 满足乡村基础教育需求,缓解乡村教育压力

乡村教育既是乡村短板问题之一,又是乡村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主体〔1〕。因此,为解决乡村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国务院于2007年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C-UGS”协同培养模式使得师范院校、政府和中小学三方联动合作,一同参与到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能更好地发挥三方的优势,进行沟通合作,切实提升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输送符合乡村教育需求的优秀师资人才,缓解乡村学校师资紧缺的压力,进一步满足乡村基础教育的需求。

1.2 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2021年3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在脱贫地区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2〕公费师范生对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乡村教育振兴的根本所在。在“C-UGS”协同培养模式中,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中小学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经验进行授课指导,为公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锻炼提供平台,全面提升公费师范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以此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除了教学实践基地之外,师范院校与乡村中小学密切合作,共享教育资源。

1.3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乡村教育公平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乡村地区的教育更是如此。《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促进教育公平发展。”〔3〕“C-UGS”协同培养模式能进一步提升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乡村教育提供优秀师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乡村地区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在另一种角度而言,公费师范生政策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基础之上,为一些乡村贫困家庭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乡村教育公平的另一体现。

2 公费师范生“C-UGS”协同培养模式的主要现实矛盾

2.1 师范生教学实践匮乏与教学技能培养需要的矛盾

在“C-UGS”协同培养模式的三方合作中,师范院校作为理论引导者,主要负责顶层设计、技术指导、智力支持和师资保障;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U-G-S”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和政策保障;广大中小学则为“U-G-S”合作提供实习平台和实践场域〔4〕。一方面,中小学为公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场地,但大多数中小学的相关负责人对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心存疑虑,公费师范生真正走上讲台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多是提供教学示范课以供公费师范生观摩,导致教学见习流于形式化。另一方面,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未能很好地契合乡村中小学的人才需求。乡村中小学因师资缺乏,其需求大多是全科型教师。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过程虽涉及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但大多数公费师范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全科型教学。

2.2 师范生乡土教育缺失与推进乡村振兴意识需要的矛盾

公费师范生作为城乡文化沟通的桥梁,既是乡村教育的主导者,又是乡土文化的守护者,其乡土教育应当成为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罗碧琼等学者认为:“师范院校的公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形式、教学实践等存在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公费师范生的内在乡土记忆、经验、情感、创造等生命内容被忽略,其独立思考、主体意识、乡土情怀、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未能真正建立,最终导致农村教育陷入主体性缺失的尴尬局面。”〔5〕在现实培养过程中,师范院校不重视,乡村中小学未能提供有效帮助,使得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教育一直处在边缘地位。

2.3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匮乏与师范生职业发展需要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问题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乡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短缺,乡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及相关工作让刚刚上任的公费师范生无从脱身,加之部分乡村地区地处偏远,使得公费师范生参与职后培养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与此同时,城市教育价值取向下的乡村教师往往被定位为“文化的弱势者”,在当下的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乡村教师大多是作为城市教师发展范式的被动“学习者”〔6〕。在外部支持发展体系的匮乏和“文化弱势”下,部分公费师范生会因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而选择投身于城镇教育而非乡村教育。这与政府、师范院校、中小学三方主体还未形成合力不无关系。

3 公费师范生“C-UGS”协同培养模式研究路径

3.1 以“三位一体”为支撑,加强联动

首先,为构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多元化模式,地方行政教育部门、乡村中小学和师范院校应当加强交流与联动。一是乡村中小学与师范院校进行沟通合作,利用寒暑假、课余等“空白段”间隔和集中交替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培训;二是鼓励教师广泛阅读教学指导书目,可对其购买书籍有所补贴,便于激发学习动力,以塑造终身学习的意识形态;三是师范院校在培育乡村教师方面,应贴切时代需求,从而进一步培育“全科型”教师;四是地区政府应尽可能提供给乡村教师一定的调研、科研的环境及其经费,便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改进其教育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五是构建教师经验分享平台,通过线上或线下,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同时可以给予新手教师宝贵的参考经验。其次,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进一步完善乡村教育政策环境。地方政府和各师范院校间,需针对公费师范生的录取、淘汰和奖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应为师资短缺的乡村学校提供更多支持,还应与当地教育局和培养高校进行定期会话、不定期调查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以及教学能力。

3.2 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加深教师乡土情怀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统筹,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力度,对长期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待,保障和改善乡村教师待遇”。〔7〕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上调,部分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有所改善,但只有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改变现有局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除了落实国家教育政策之外,乡土情怀的培养也应当引起师范院校的重视。当公费师范生对家乡充满眷恋时,乡土情怀则成了师范生与家乡的纽带。为培养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师范院校需从实际出发,与乡村中小学积极合作,构建具有乡土文化的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领略乡土文化,奠定乡土情怀的培养基础。师范院校还可以适当增加公费师范生教育在生源地实习的时间,在实践中回归乡土文化,涵养内生动力,加强公费师范生的乡土情怀和从教意愿。

3.3 实现技术创新,赋能教学技能水平提升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8〕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虚拟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趋于融合,但这大都局限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乡村教育虽配有硬件设施,却缺乏相应的人才。师范院校应当紧跟科技潮流,积极了解目前已应用于教育的最新设备,并开设相应课程,以提升公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在公费师范生返乡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学能力以外,教育设备的运用水平也应当列入考核。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教学过程,还可以应用于公费师范生教育见习和实习,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教学的全方位指导。在教育见习实习过程中,既可以将一线教师的优秀示范课以实时直播的方式展现,并进行教学观摩、研讨,也可以将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课堂实时播放给指导老师,指出问题,便于公费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

4 结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当今时代的历史任务,乡村教育同样不可忽视。C-UGS模式虽为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模式,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当首先加强师范院校、政府和中小学的三方联动,完善公费师范生培养的支持体系;其次,落实国家教育方面政策,加深乡土情怀;最后,实现技术创新,加强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教学技能。三方携手,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院校师范生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