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的线条及形式美

2021-12-28 13:17齐井山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写意画人物画用笔

齐井山,王 瑜

(1.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辽宁 阜新123000;2.辽宁科技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民族气派,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的反映与折射。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以线条塑造形象,用线来表现客观一切事物,同时线条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画家写形、状物、传神、达意得最直接、最自由、最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线条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和生命。

1 中国画的线条

中国画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还是工笔画、写意画都是用线来塑造形象的,即使是水墨没骨画也是线的扩展与放大,线条是中国绘画的存在方式和生命活力之所在。中国画的线不仅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还表现物体的质量感、空间感、运动感、甚至是色彩感。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线条——这种具有抽象美感和装饰意味的二维平面形式则始终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和最基本的方法。

纵观中国绘画史,线条大致可分为两种脉络和形式:

(1)以工笔画(包括帛画、庙宇壁画、墓室壁画、卷轴画等)形式存在的线条。这种线讲究勾勒,注重线的质量,注重形体的刻画与描绘。线条在中国绘画中功能极大,线可以造型和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精神的传达,又由于行笔的方向和速度的不同,使线具有不同的性格和情绪,所以画家可以用线表达感情。

中国画家用毛笔画的线,讲求的是“写”而不是“描”,笔锋有正、侧、横、斜以及顺锋、逆锋和藏锋、露锋、一波三折等,可以通过轻重、深浅、虚实、一笔三颤等种种用笔技巧,创造出名目繁多的线型。这线条如屋露痕、锥划沙、如折衩股、如虫蚀木、如行云流水、如高古游丝……分别表达出或力透纸背、或轻如浮云、或激扬飞荡、或沉着静气、或热情奔放、或苦涩、或甜润、或含蓄、或外露以及苍老、俊逸、挺拔、秀美、洒脱等感情和性格。画家通过线的长短、粗细、刚柔、轻重、顿挫等来表现造型,表现虚实、明暗、节奏、光滑、粗糙等等不同质感和量感、空间感的繁杂世界及变化万千的物象。从线条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性格、情绪、修养和功力。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代画家逐渐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用线程式,这也是艺术形式成熟的标志。如人物画用线从“曹衣出水”到“吴带当风”一直到后来的人物画“十八描”和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以及花鸟画中的勾、描、提、按等技法,都是画家基于表现不同人物的着装以及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而总结出来的,其中自然也包含有画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主观的感受。

总的来说从原始岩画到彩陶图案,从晚周帛画、汉墓壁画、魏晋敦煌壁画、隋唐、两宋等的卷轴画基本上是以细笔(或工笔画)为主,从事绘画的人也多为职业画家或民间画工。

(2)以写意画(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画等卷轴画、指画等)形式存在的线条。作为写意画的线更讲求用笔用墨的审美趣味和形式美感,这时的线条已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写意画产生于唐代,有史料记载当时著名的诗人王维就开始画水墨画了。但真正形成在宋元时期,在明清更有所发展。如北宋苏东坡、文与可等大批文人介入绘画后,把书法的用笔方法直接运用到绘画中。由于文人没有受过职业画家的绘画训练,他们的用笔用墨,造型状物,更加放纵,没有束缚,笔墨的独立趣味便被大大地张扬,书法逐渐在绘画用笔中被吸取并最后全面运用到山水、花鸟画的实践中,这种情况到了元代更盛,达到高潮。由于元代初期统治者废除了前朝几代封建统治者选人用人的科举制度,使得大批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江南地区的知识分子入仕无门,主动或被动地“出世”、“避世”,隐遁山林,流连于自然,纷纷寄情于书画艺术。文人介入绘画艺术后,使绘画的文化意蕴更加深厚,讲求以诗入画、讲求意境、禅意、缘物寄情等,提高了绘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如:当时著名书画大家赵孟頫提出了“书画同源”一说,〔2〕132即书法的用笔用墨方法与绘画是一致的。这一观点影响广泛且意义深远。书法入画后,使画家手中的毛笔更加肆意灵动起来,不再被动地临摹客观物象,而是积极主动地中锋、侧锋并用,顺锋逆锋兼施,或中锋直取,或点厾皴擦、或尖锋秃锋并用、或侧锋变化、或干笔与湿笔互见,画家指腕灵活,收放自如。画家的毛笔挥洒运行在生宣纸上,如风拂水面,自然成文,充满生机。同时在用墨中更加讲求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个中国画特有的名词:“笔墨”。笔墨即把书法的中锋、侧锋、逆锋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如: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等运用到了写意绘画当中,追求书法的用笔用墨方法和笔墨与水交融到一起产生的丰富变化及审美趣味。所以这时的写意画亦被人称为“文人画”。

2 中国画线条的形式美

东晋时期的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了“骨法用笔”的概念,这是他的“六法论”中的第一法,对于我们理解以线造型和中国画线条的重要性及形式美感很有意义。〔3〕43古代画家对于线条的表现与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自如境界,线条不仅能建构自然山川、楼阁建筑、人物动物的形体、体积、质感和空间,反映出画家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认知,还是艺术家主观感受、意蕴、思想的艺术表述,甚至是对事物外在形体和自然空间的超越,成为艺术家对形态、意蕴、情思的主观综合表述,达到了对绘画艺术的一种形而上的美学追求。如东晋画家顾恺之的“春蝉吐丝”、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北宋画家李公麟的“行云流水”风格的线条不仅表达了画家自己对客观物象的感受和情感的抒发,而且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使得这些形态和风格不同的线条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

2.1 花鸟画中线条的和谐美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悠久,但在五代和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达到了高峰。在工笔花鸟画中,用中锋勾勒线条为主,在线的运行中追求力度的表现,线条恰到好处地丰富变化是花卉的形体、质感、空间、层次表现的重要手段〔3〕96。传统的花鸟画中还有一种“没骨法”,其特点是不用勾线,直接以墨写形,但其墨色的干湿浓淡,转折起承还是以线条为依据,是线条的拓展和放大。如南宋画家的《荷花》、《果树来禽图》等。在写意花鸟画线条的运用中就更加的讲求笔法形态的丰富变化了,可以中锋为主、或是中锋与侧锋互为生发,顺锋与逆锋随意转换,线条的墨色变化不仅可以表现花卉的形体与质感,还可以表现花卉的层次感和丰富的色彩感。如明代大写意画家徐渭的《蕉石图》,《泼墨葡萄》等,比如他的《蕉石图》这幅大写意画,用浓淡相间的墨色纵横涂抹画出石头,石头的后面长着一株芭蕉树,芭蕉的叶子参差错落,芭蕉的叶子之间穿插着淡淡的竹子和梅花,画面的右上角题字盖章。整幅画用笔奔放,挥洒自如,有收有放,充分发挥了文人写意画中以笔墨抒情写意的传统,一改前人花鸟画自然优雅,恬静秀润的格调,形成了大胆泼辣,乱头粗服的画风,并结合题诗和苍劲奔放的书法,从中表现出他桀骜不驯的性格,抒发了他内心强烈的情感。中国写意画的表现以线条为主,线的变化形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风格多变,但大都在变化之中求得统一,求得和谐完整。

总之,不论是工笔花鸟画还是写意花鸟画的线条倘若脱离了造型功能,都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这时线条的大小、粗细、长短、曲直、浓淡干湿、抑扬顿挫等都具有音乐般的或婉转、或铿锵、或余音绕梁、或和谐统一的形式美感。

2.2 山水画线条的韵律美

线条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彩,画家可以根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各种笔法综合运用,如中锋用笔、侧锋用笔、逆锋用笔等。历朝历代的画家为表现自己眼中的大山大水、小溪树木、亭台楼阁等美好景色,竭尽才思,倾尽所有技法,把线条演变为各种皴法,如解索皴、斧劈皴、雨点皴、披麻皴、牛毛皴等,概括起来有二十多种。这些线条、皴法看似杂乱无章,纷繁无序,但经过画家按着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画面需要进行有序组合,形成了各具特色且颇具时代风采的经典之作。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高峰,产生了大批的精品力作,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画家。由于时局动荡,有很多画家躲入山林,潜心艺术。如范宽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作品至今震撼人心,据说他长年居住在关中的终南山里,每日观察体验,目识心计,写生作画,对大自然四季的景色了然于心,创造性地总结出了“雨点皴”画法,并成功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当中,如著名的《溪山行旅图》等。再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水图》,因为描绘得太生动了被后人誉为“活水”,这幅画是以变化丰富的线条来表现江、河、湖、海的不同水流动势,有激流,有顺流,有逆流,有漩涡,有浪花等,他把线条的长短、疏密、粗细等勾勒得极其自然生动而且充满力度。这些画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绘画艺术语言,使得中国画艺术的线条逐渐在丰富和完善,并不断在发展。

总之,山水画中的各种用笔方法、各种线条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皴法,画家就如同一场音乐会的指挥一样,把各种用笔、线条、皴法等交织在一起,演奏出了一曲曲时而旋律优美,时而跌宕起伏的充满韵律感的美妙乐章。

2.3 人物画线条的神韵美

在人物画的表现方面,古代的画家同样聪明智慧,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观察、体验、比较,总结出来了行云流水描、铁线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十八种人物画衣纹的描绘技法,留下了大批优秀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人物造型、五官表情及手足、服饰衣着的刻画处处洋溢着线条的神韵美。如东晋时的顾恺之,他是最早提出“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理论的画家〔2〕,他的作品《女史箴图》,画面内容表现的是当时上层女性每日衣食住行等的行为规范,在这幅画中他运用的是被称为“高古游丝描”的线条,这种内柔外刚的流畅而细劲有力的线条,把宫廷仕女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准确,尤其表达出人物衣着服饰丝织品轻柔流动的曼妙质感。又如唐代画家吴道子被后人称为“画圣”,“吴带当风”是时人对他的线条画法的形象赞誉,他表现画面人物的线条自然流畅,遒劲有力,和谐优美,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其笔画“圆细如铜丝萦盘,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起陷处”,说明吴道子的造型能力在当时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境界,如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图》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经常以当代画家卢沉、周思聪、刘国辉的水墨人物画为例,引导启发学生对水墨人物画形式美感的理解与认识。如其线条的流畅感与滞涩感,用笔与用墨的相互渗透及面部颜色按结构的走向用笔等,这些名家水墨技法所蕴含的形式美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教学中,还应大量地临摹古今人物画作品,使学生仔细地体会其用笔用墨的方法,或气力均匀,笔笔生发;或疏密有致,笔法多变;或用笔粗犷,墨色浓淡适宜,这些都是线条及用笔所展现出来的形式美感,是画家智慧和艺术造诣的反映,也是人物画神韵美的成功体现。

3 结语

中国画的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形式规范,而线条是画家主观情感与客观自然相交融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又不是自然的简单地复制与再现,是对客观自然的提炼、取舍、夸张、概括的结果。中国画的线条不仅状物、描形,表情达意,更是一种美感的形式符号,是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载体及心灵的律动与物化,是对大千世界乃至宇宙生命境界的认识与领悟的产物。纵观中国历代传统绘画无不是线条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研习中国画的线条与形式美规律是新时代绘画工作者成长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写意画人物画用笔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董辰生水墨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