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困境及对策探究

2021-12-28 13:17史云虹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史云虹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政治经济系,辽宁 朝阳 122000)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努力使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更好成效。从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随着“大思政”格局的推进,其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高校也在构建“大思政”格局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时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课程思政的整体运行情况良好,而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方面,突出表现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甚至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对此,应当认真加以改进,特别是要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成果有效性。

1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融合性和渗透性,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形式,课程思政对于构建“大思政”格局、完善“三全育人”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1〕。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实施课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构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特别是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这一点已经成为高校的广泛共识,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性运行机制,使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升;其次,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特别是对于建立“三全育人”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使文化育人、科研育人、教书育人等进行有效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再次,还有利于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

总之,在高校大力实施课程思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既有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性发展,更能够在建立“三全育人”机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此应当有清醒地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引导专业课教师优化和完善课程思政体系与运行机制,努力提升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3〕。

2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

从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而且也成为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直接导致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不高,甚至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和优化。深入分析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2.1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滞后

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强化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从当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来看,最主要的就是个别专业课教师还没有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开展专业课建设,不注重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系统融合。如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够到位,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甚至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 “两层皮”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深厚,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此必然会导致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无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4〕。

2.2 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单一

课程思政是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因而需要科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也包括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比较单一,直接导致课程思政的效果不佳。如有的教师的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不注重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具体设计和具体落实,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意识薄弱。还有的教师不注重根据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不注重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不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等等。再如有的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没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在培养“拼搏、创新、敬业、专注、踏实、耐心、严谨”方面不到位。

2.3 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传统

深入分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也包括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比较传统,在运用多元化、现代化、创新型模式方面还存在很多制约,直接导致课程思政的整体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不注重将“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效结合,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仍然没有走出“教书”的传统模式,在“育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法律法规教育、政策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不够到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传统,也表现为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推动“科技+课程思政”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不注重运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建立“创客空间”,不注重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意识与能力等等,这些同样会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和制约。

3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

3.1 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科学性

深入分析专业课教师思政课程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缺乏科学性。有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过程中还没有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尽管也对相关文件进行了传达,而且也制定了相关措施,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措施,如还没有将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到绩效考核当中。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科学性,也表现为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还没有从落实“核心素质观”入手组织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设计缺乏特色化融合性和引导性,必然会导致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改进〔5〕。

3.2 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系统性

从根本上来说,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而是需要进行系统性设计,但个别高校以及专业课教师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重视,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十分突出,综合运用具有启发性、融合性、渗透性、引导性方法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薄弱环节。深入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单一的原因,也包括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如有的专业课教师还没有与思政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在研究和探索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本专业课程中的意识不强,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合性不足。

3.3 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创新性

深入分析专业课教师思政课程建设模式创新的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个别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缺乏创新,不注重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思想开展课程思政。如一些教师尽管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学深学透、学以致用方面还不够到位,必然会导致课程思政无法实现更大突破。有的教师则不注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载体和平台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互联网+课程思政”还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同样会制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缺乏创新性,也表现为在“实践育人”方面还没有引起重视,如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不注重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意识与能力方面不够到位。

4 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4.1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使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既要将其纳入到高校“大思政”格局当中,也要着眼于建立“三全育人”机制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更要将其作为落实“核心素质观”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对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应当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要求入手,研究制定《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指导意见》,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作出明确安排,并强化监督检查。完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想建设思路,也要将其纳入到专业课教师绩效考核当中,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专业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现形式,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重点,既要强化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6〕。

4.2 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推动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还要在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的系统性,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思政方法体系,努力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方法的融合性、全面性和综合性。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体系当中,着眼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内容。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与能力,将“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进行有效结合,如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前半段时间教师进行授课,后半段时间则留给学生交流、互动和探究。优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也需要大力推动“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效开展,如将“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7〕。

4.3 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高校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需要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在推动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还要在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专业课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将“教书”作为工具、“育人”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机制创新,如在我国大力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时代背景下,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持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要在推动“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如引导学生从专业课程的角度建立“创客空间”、强化“勤工俭学”、开展“志愿服务”、强化调查研究等等,这些都能够使课程思政更具有拓展性,而且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知行合一”方面实现更大突破。总之,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具有很强的持续性,专业课教师应当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课程思政步入创新发展轨道。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不仅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而且也能够促进“三全育人”机制的优化,更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因此,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入手,切实加大对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特别是面临的困境,深入分析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困境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优化和完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突出协同创新,重点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更大突破。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育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