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详规层面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路径探讨

2021-12-31 07:13秦凌李梦垚王维刘颖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智慧

秦凌,李梦垚,王维,刘颖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 引言

2018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式拉开“新基建”时代序幕。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内容[1]。以新基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时代共识,也是国家落实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当前,各地智慧城市规划层出不穷,但多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且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缺乏在详细规划层面的专项研究探索。本文在厘清新基建与智慧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详规层面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的路径方法。

2 新基建迭代升级智慧城市规划

以5G、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不仅从技术上迭代升级了智慧城市规划的内容,也对智慧城市规划的理念进行了重构和升维。

2.1 以信息网络为载体,构建万物智联

5G作为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以其超大链接、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各类终端之间的广泛链接和高速传输,同时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根据末端应用场景灵活配置信息网络资源,满足城市对信息网络链接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升级迭代,提升城市的感知、传输和应变能力[2]。

2.2 以融合应用为导向,转变运营模式

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挖掘海量数据价值,正在实现从模拟人到超越人的跨越,构建复杂形势下快速反应、推演预判和决策行动的能力。将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城市生产、生活等各类应用场景中,实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智能化、协作化的多元服务,能够转变过去以政府为绝对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方式,开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赢合作的新局面,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和共治[3]。

2.3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赋能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占GDP比重36.2%,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4]。数字经济的下半场,必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字价值化,通过重塑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重构生产要素体系来持续赋能数字经济。

3 智慧城市规划以新基建为重点任务

新基建以数字化为核心,为智慧城市的实现提供了新技术、新场景、新动力,有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丰富技术应用场景,带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现数字协同的城市治理,从硬件和软件上为智慧城市提供支撑。新时期详规层面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应以新基建为设施基础和重点任务,形成总体规划框架(见图1)。

图1 以新基建为基础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总体框架

3.1 全面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以5G、数据中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石。5G通过解决超大链接问题,将大大加速人、机、物深度融合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数据中心作为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可以其大规模计算能力支撑政务协同办公、线上高清直播、远程医疗等新型智慧应用场景。CIM基础平台则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现状未来多维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5]。

3.2 强化升级融合基础设施

将“旧基建”升级为“新基建”是运用新技术改善人们生活、实现现代化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升级改造,一方面体现在车联网设施、智能化道路等智能交通设施以及分布式发电站、智能电网等智慧能源设施上,将新技术与城市传统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为智慧应用场景的落地推广提供更加完备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构建覆盖城市主要公共场所、城市生命线等基础设施的物联感知体系,建立统一的物联网平台,实时精准掌控各类设施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统一管理、数据统一采集、信息统一发布。

3.3 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创新基础设施可在我国科技创新进入“深水区”的关键阶段为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加速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先进技术领域的企业孵化器、高校研究所、技术创新实验室、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等产业基础设施将作为创新载体,促进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原有产业活化升级、创新产业链集聚,构建起人才、技术、资本集聚的创新基础新生态,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4 智慧城市专项规划路径探讨

在厘清新基建与智慧城市规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一种详规层面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的路径方法(见图2),具体步骤分为确立智慧城市规划目标,谋划与新基建相融合的智慧城市规划策略,以及建立健全实施与保障机制。

图2 智慧城市专项规划路径

4.1 确立智慧城市规划目标

4.1.1 立足现状,因地制宜

智慧城市规划首先应立足于现状需求,对症下药。通过现状调研摸清区域内传感设施、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现状,梳理各部门已建的信息化系统及对智慧城市的需求等,了解已落地的智慧应用场景及效果,对区域内的新型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评估,总结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可保留、可优化、可弥补之处。在此基础上,形成有针对性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避免千篇一律的智慧城市规划模板。

4.1.2 承上启下,指导实施

智慧城市是为落实城市长期规划和发展目标服务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需要承接上位规划及已有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要求,以问题为导向,确立长远规划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为下一步规划实施提供方向指引。同时,需要充分衔接详规的定位和发展目标,作为详规的支撑和补充,要有精确到地块的管控指标,推动详规创新落地实施,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实现高效、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与发展。

4.1.3 展望未来,预留空间

作为规划体系中的新生事物,智慧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运用新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使城市发展与技术进步相衔接,规划更适应未来的城市。因此,在立足现状、承接上位规划目标的同时,也要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技术发展趋势,为未来预留空间。

4.1.4 以人为本,集约共建

智慧城市规划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智慧手段体现人文关怀,最终实现人在智慧城市中的幸福感、体验感、参与感。同时,由于智慧城市规划涉及众多领域,需注重整体性,以集约共建原则统筹规划新型基础设施,避免单独、重复建设,考虑政府、企业、居民不同参与主体的需求。

4.2 谋划与新基建相融合的智慧城市规划策略

4.2.1 新型基础设施先行

智慧城市建设应从底层硬件起步,优先、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城市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并存。新建地区发展新基建可以率先应用先进技术,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在建成地区,传统基础设施存在设施老化、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可以通过智能化改造的方式,更新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4.2.2 协同智慧信息系统

数据已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数据整合和挖掘对于协同城市各系统、提高运行和服务效率、推动应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亟须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即CIM基础平台统筹管理各类数据和应用系统。在数据上,统一数据汇聚和共享交换标准,规范数据应用,挖掘数据价值;在应用上,注重新建和已建系统、不同层级系统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充分利用已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以统一的数据底层和开放的应用接口统筹各类系统。

4.2.3 推动创新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规划中要考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互联网、云计算及其他科技创新企业和重点科研机构提供硬件资源。同时,注重将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海量数据转化成数字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体搭建开放的数据环境和创新平台,提供符合特定产业需求的数字化招商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服务,推动区域内产业活化更新,使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4.2.4 营造智慧空间场景

智慧城市专项规划不应局限于智慧基础设施规划,更应坚持“空间”这一传统规划要素,以场景为驱动,将前沿科技融合到城市运营管理、公共服务供给等领域,为日常生活提供智慧化服务体验和人性化交互场景,使诸如智能垃圾桶、智能交通信号灯等科技产品让人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建设具有获得感、体验感的智慧城市,实现城市空间的价值增值[6]。

4.3 建立健全实施与保障机制

4.3.1 制定配套导则指引

在空间规划上,智慧城市的落地需要配套建设导则,引导项目实施。导则首先要明确“建什么”,为了实现规划目标哪些必须要建、哪些可以建、哪些不能建。其次要明确“在哪儿建”,区分是独立占地、联合建设,还是作为附属设施建设,这需要与详规和其他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整合可以共建的设施,避让不可共建、不可相邻的设施。此外,还需明确“怎么建”,对独立占地或能够明确落位的必建项,例如,数据中心,要提出具体落位地块、指标控制和技术应用要求等;对现阶段尚无法明确具体落位,或鼓励建设的可选项,提出选址及技术选型建议,根据设施服务范围提出地块或单元内的管控目标,为未来可能建设的智慧城市项目预留空间,同时也以指标管控来保证未来建设能符合规划整体要求。这些建设要求可作为地块开发导则,写入土地出让条件,用于指导后期地块精细化开发与管控,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4.3.2 健全运营保障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包括组织领导、政策支持、标准法规、信息安全和人才保障等多个维度。规划要强调机制的本地化设计,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可根据需要组建专项领导小组,明确各建设项目主要责任部门及配合机构。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困难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缺乏合理的运营模式。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应发挥引导、支持和管控的角色,政府应持有涉及城市公共安全、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涉及具体专业领域时可采取灵活机制,吸引私人机构参与投资和运营,多方协同能更有效地发挥技术、资金、数据、政策等优势,促进专业领域的灵活创新。

5 结语

新基建背景下的智慧城市专项规划更接地气,更具象化。在明确的规划目标指引下,以场景为驱动,先行规划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将技术手段与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新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落地,提供人本导向的智慧服务。在万物互联、数字孪生的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下,彰显数据的核心地位和价值,通过CIM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标准体系实现数据互联,构建开放协同的智慧应用系统,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的资源共享,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和创新服务。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基础设施智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